每個家長都是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越來越聰明,越來越健康。在家庭教育中,從小的打基礎階段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在成長階段,發育非常迅速,如果家長稍加不注意,可能孩子就面臨營養不足的情況,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很大的影響,不能小觑。而父母的言傳身教和自身的性格的不同,也給每個孩子帶來一些後天的行爲習慣與應變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對人對事的思想與認知的差異。所以,父母的責任不僅僅是孩子的一日三餐,更要注重一些日常的“帶孩”方法。這樣才能讓您的孩子更聰明,更陽光。
讓我們從孩子剛出生說起
每個寶寶生下來,免疫系統基本上是完整的,媽媽的免疫抗體,可以保證他們基本健康。但是,孩子出生6個月後,來自母體的免疫抗體基本消失,可是他們自身體內的免疫系統還不夠完善,這個時候就會出現免疫力較低的情況。等到3歲時,他們的免疫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等基本上都發育完善,免疫力也就有所增加。在6歲以後,孩子的免疫系統會更加的強大,這時候有自己抵抗外界有害物質的能力。
在孩子免疫力比較低的時候,家長必須要格外注意給孩子補充營養。
跟身體的免疫功能關系密切的營養素主要有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鐵、鋅和硒等。家長要給孩子及時補充這些營養素,才能提高免疫力。
有的父母會覺得免疫力可以遺傳,自己身體好,孩子的身體一定也會不錯的,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如果孩子從小營養不橫,不論是缺乏和過剩,都會幹擾正在發展中的免疫系統,甚至會改變遺傳基因的表現。不僅會讓孩子們在小時候各種小病頻發,還有可能在長大成人後出現各種免疫疾病,以及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發炎疾病。
所以,孩子營養的補充,不僅關系著孩子的身高和智商的發展,更關系著孩子一生的健康。不管是缺乏鈣、鋅、鐵,還是維生素A、維生素D等,都有可能導致孩子營養不良,人體免疫力下降。很多家長用孩子的胖瘦來衡量免疫力的強弱,這也是不對的。孩子肥胖不代表營養充足,反而可能是營養缺乏的表現。
大多數家長認爲孩子越胖越健康,千方百計誘導孩子多吃的,結果導致孩子很胖。稍微肥胖的孩子生長發育比正常兒童快,對營養素的要求也相對要多,鈣、鐵等營養素缺乏的比例比正常兒童要高出4到6個百分點。因此,很多稍微肥胖的孩子都面臨缺鈣缺鐵的可能。很多家長一個勁的給孩子補充營養的時候,物極必反,營養過剩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是不利的。
維生素和礦物質雖是人體必不可缺的營養物質,但並不是越多越好,過量服用對身體同樣會造成危害,誘發或導致很多疾病。家長應給孩子准備營養均衡的飲食,糾正孩子偏食、挑食習慣,每日保證足夠量的蔬菜、水果、肉、蛋、奶等營養物質。
每天攝入必須的元素,才能讓孩子更加健康。
九種營養素,孩子最好每天都攝取
如果你想增強孩子的免疫力,最安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要求孩子每天攝取足夠的營養成分,讓自身的營養均衡,才能讓孩子的發育更加健康。
1.蛋白質
蛋白質是組成人體一切細胞、組織的重要成分。機體所有重要的組成部分都需要有蛋白質的參與。一般,蛋白質約占人體全部質量的18%,最重要的還是其與生命現象有關。
含有蛋白質的食物包括:肉、家禽、魚、雞蛋、堅果、豆子、乳制品等。
2.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能幫助孩子的身體利用脂肪和蛋白質來建造和修複組織。
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包括:面包、谷物、大米、餅幹、意大利面、土豆等。
3.脂肪
脂肪是生命運轉必需品。但是給孩子吃的時候要額外注意,補充過多,容易讓孩子肥胖。
含有脂肪的食物包括:全脂牛奶乳制品、食用油、肉、魚、堅果等。
4.鈣
鈣對于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骨骼和牙齒非常重要,而它對血液凝結和神經、肌肉和心髒功能也很重要。
含有鈣的食物包括:牛奶、奶酪、酸奶、冰淇淋、蛋黃、西蘭花、菠菜、豆腐等。
5.鐵
鐵是孩子建立健康血液的必要條件,它能將氧氣輸送到全身各處的細胞。
含有高鐵含量的食物包括:肝髒、貝類、全谷物、豆子、堅果等。
6.葉酸
葉酸也叫維生素B9,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有促進骨髓中幼細胞成熟的作用,人類如缺乏葉酸可引起巨紅細胞性貧血以及白細胞減少症,對孕婦尤其重要。
含有葉酸的食物包括:全麥谷物、小扁豆、鷹嘴豆、蘆筍、菠菜、黑豆或芸豆等。
7.纖維
纖維有助于兒童的腸道規律性,能降低心髒病和癌症晚期的幾率。
含有纖維的食物包括:全麥谷物、鷹嘴豆、小扁豆、芸豆、堅果等。
8.維生素A
維生素A具有調節表皮及角質層新陳代謝的功效,可以抗衰老,去皺紋。預防夜盲症,視力衰退,治療各種眼疾,促進骨骼生長,幫助牙齒生長,再生。
含有維生素A的食物包括:胡蘿蔔、甜土豆、南瓜、杏子、菠菜、西蘭花、卷心菜、魚油、蛋黃等。
9.維生素C
維生素C在氧化還原代謝反應中起調節作用,缺乏可引起壞血病。
含有維生素C的食物包括:柑橘類、草莓、西紅柿、土豆、西瓜、卷心菜、西蘭花、菠菜、木瓜、芒果等。家長每天及時給孩子補充營養物質,讓孩子更健康的成長。
很多家長都會說,孩子小、不懂事,不忍心打罵他。但是優秀的家長則相反,越愛孩子,越會含著眼淚罵孩子。
因爲他們都懂得“破窗效應”,給孩子溫柔但堅定的愛。
“破窗效應”到底什麽意思?我們可以通過一個比喻來了解一下。
一棟別墅,有一扇窗戶有破損,如果不及時進行修補的話,可能會有更多的人破壞其他的窗戶;他們甚至會進入別墅中,看到沒人的話,就會直接住在裏面;如果牆上有塗鴉沒被清理掉,很可能牆上會遍布亂七八糟的塗鴉。
與此相反的是一座幹淨不破舊,窗戶完好的別墅,不會遭受破壞。
這就是著名的破窗理論,說的就是環境影響人的心理和行爲,尤其是不好的環境,會給人錯誤的暗示,做出破壞行爲。
優秀的家長,都懂破窗理論,且很會實用。
他們不會說這樣的話:孩子太可愛了,不忍心罵他;孩子還小,不忍心打他;孩子不懂事,還是算了吧。
他們一旦發現破窗,就會及時糾正。
他們絕不會等到孩子失業、偷東西、對自己不負責時才站出來,而是當孩子遲到、不吃飯的看電視、隨意插話時就開始正面溝通。
可能有些家長還不知道孩子的成長關鍵期是什麽,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個關鍵期:0~5歲,這個時期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時期,也是孩子的啓蒙期。
第二個關鍵期:6~8歲,這個時期是孩子的創造、思維、自控等等能力的關鍵時期,也是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關鍵其實。
第三個關鍵期:13~16歲,這個時期是孩子的青春期,如何讓孩子在青春荷爾蒙爆發的時候穩定下來,懂得真正的愛和人生觀、價值觀?
比如說在孩子6~8歲的時候,俗話說“人見人煩,狗見狗嫌”,就是因爲這個階段的孩子,總是有家長理解不了的“怪行爲”和“怪想法”,但其實這是孩子創造、思維能力的關鍵期,只要找對方法,就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很多上一代中國父母比較嚴厲,都不怎麽表揚孩子,如果孩子考試得了95分,會被父母問“爲什麽不能拿100分”,相信大家聽過不少這樣的話。
國外的父母非常喜歡贊美孩子,要是孩子考試拿了“B”,父母會高興地說“比上次拿‘C’有進步了!”
雖然父母嚴格要求孩子是出于愛,但奶叔還是非常羨慕被從小誇到大的人。不過什麽時候誇孩子、怎麽誇,還是一門大學問呢。
有的年輕父母會認爲,誇獎孩子多多益善:寶寶自己穿衣服了,誇!寶寶今天沒有挑食,誇!寶寶睡覺沒有吵鬧,誇!但實際上,對孩子來說,過分的誇獎並不總是好事。所以誇獎孩子,一定要發自內心才行。可別把小朋友當小笨蛋,他們什麽都知道呢!
“寶寶真棒”是很多父母的口頭禅,但這句話恐怕得改改了。
相比一句模糊的“寶寶真棒”,寶爸寶媽更應該告訴孩子,到底“棒”在哪兒。
舉個例子,今天鄰居帶著孩子來串門,寶寶主動把玩具分享給了小朋友,不妨對他說:“跟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多好呀,小朋友都願意和你玩!”或者在寶寶自己認真吃完飯後,誇他“今天寶寶自己吃飯了,真讓爸爸媽媽省心!”
把值得誇獎的事情說出來告訴孩子,能讓他們更清楚地知道什麽是應該做的,也會更明白以後該怎樣做。
對于寶寶來說,可以讓他從小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平時讓寶寶自己整理一下衣物,或者收拾一下玩具等。不斷鍛煉他的動手能力,也能夠讓他的大腦智力得到鍛煉。不要覺得寶寶只學習就好了,但其實動手能力與他的學習有很大關系。家長不給予幫助,讓他做一些小事情,反而對他的成長有利。除此之外,家長還可以讓他玩一些益智的積木,增強動手能力,在玩中,得到智力的開發。
很多媽媽在這方面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讓孩子玩遊戲,上瘾了怎麽辦?其實遊戲有健康的和不健康的,和孩子玩一些健康益智的遊戲,不僅不會對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反而會在遊戲中給予孩子一些生活體驗與探索,促進神經元的直接連接。
在寶寶年紀較小的時候,家長可以幫助他養成閱讀的習慣,多多進行親子閱讀。不僅可以增長寶寶的見識,還能夠不斷促進智力發展。家長在和寶寶進行親子閱讀的時候,他也能夠集中注意力,在培養專注力的同時,也能不斷獲得各種文字以及知識。家長在寶寶不理解的地方,也能夠及時給予講解,不斷增長他的見識,打開他的知識面。
人們在運動中會分泌一些神經物質,使人們增強記憶力、注意力,並使人們保持愉快的心情,孩子也不例外,讓孩子進行適當的運動,對孩子的學習是很有好處的。
從學會自己穿衣吃飯到自己過馬路獨立上學,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裏程碑。
0-6歲的孩子學習能力是很強的,這個時候的孩子對于知識非常的敏感,因爲孩子剛來到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因此就需要去學習。這些“知識”讓孩子慢慢的適應世界,也正是因爲這些,孩子學習起來還是很快的。比如有的孩子10個多月的時候就可以慢慢的走幾步,而在10個多月前他還是一個嬰兒,一個生活在媽媽肚子裏的孩子,實在是太令人驚喜了。
孩子出生之後就開始了學習生涯,從出生到年老,一直都是在學習的。而學習最重要的就是大腦,左右腦同時進行學習,但是左右腦的分工卻是不同,比如左腦被稱爲學術腦、邏輯腦,而右腦被稱爲創造腦、藝術腦,于是很多父母也在想要開發孩子的右腦。
也有研究指出,孩子在0-6歲的時候是開發右腦的黃金時期,所以爸爸媽媽也要抓住這個時期,讓孩子能夠更好的去學習,爲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把握三個不要、四個培養、五個訓練,讓孩子以後更聰明。
三個不要
不要不說話
有的孩子可能比較內向,所以不太愛說話,但是這並不是一個好的趨向,因爲說話可以鍛煉人的表達能力,這對以後的生活和工作都是有很大的幫助的。所以家長可以多鍛煉一下孩子的說話的能力,可以和孩子多溝通、交流,讓孩子做一個小演講家。
不要蒙頭睡
有的大人可能也喜歡用杯子蒙著頭睡覺,有的孩子也是這樣,可能是因爲沒有安全感吧,但是這樣並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尤其是被子裏在呼吸之後會留存很多二氧化碳,並不利于大腦的發育,而且很有可能會窒息。所以孩子如果有用被子蒙著頭睡覺的習慣,家長一定要問一下爲什麽孩子突然這樣,然後給孩子改正一下。
不要不吃飯
一日三餐是人補充能量的,有的孩子可能比較調皮,吃飯不按時,或者幹脆就不吃了,尤其是早飯。其實這樣是不好的,如果開始上幼兒園了,那麽就要呆一上午,所以家長一定要盯著孩子吃飯,攝入一上午所需要的能量,這也是爲大腦提供能量。
四個培養
培養愛好
培養愛好這件事相信很多家長都開展了,給孩子報了很多的興趣班。有的孩子可能天生對于音樂敏感、有的孩子可能天生對跳舞有興趣。這時候就要讓孩子充分的發掘孩子的興趣愛好了,當孩子喜歡某一件事的時候,肯定就會對這件事付出很多精力,然後就會自己去探索。父母最好是盡量讓孩子能夠在自願的情況下去學習,如果不行而且學習沒有起色的話可以逼孩子一把,但是如果一整年都沒有什麽起色的話,可以思考一下這項愛好孩子是不是真的不喜歡、真的不適合孩子呢?
培養細心
細心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習慣,很多孩子可能粗心大意的。可能有的家長不是很在意,畢竟孩子還小嘛。但是習慣就要從小養成,不能讓孩子養成粗心的習慣。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多去觀察事物,讓孩子能夠細心的去了解事物的多方面,比如觀察蘋果,細心的去看蘋果和蛇果有什麽區別,找出它們的區別,和各自的特征。
培養創造
孩子從小就是非常喜歡思考的,因爲他們並不了解這個世界,所以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幻想,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讓他們去創造,比如通過畫畫的方法去記錄他們的想法。但是有的孩子卻還是需要培養創造力的,家長也可以通過讓孩子畫畫來取得這種能力,當然了,其他的手工也是可以的,比如捏橡皮泥。
培養記憶
左腦掌控著邏輯,而右腦掌控者圖畫。所以想要鍛煉孩子的右腦,那麽就可以通過圖畫記憶來培養。這樣可以讓孩子既能培養孩子的記憶力,又能鍛煉孩子的右腦。所以培養記憶,也是可以鍛煉孩子的右腦的,不過最好是用圖畫,而且孩子對于圖畫很敏感,能更好的記住。
五個訓練
訓練圖像記憶
這第一個訓練,其實就很像前面說的培養孩子的記憶。還是前面的話,孩子對于圖畫很敏感,當然了,大人其實也不例外的,長時間的看文字會讓人有疲憊感。而想要訓練孩子的圖像記憶,那麽就可以用一些圖片卡或者是貼畫來作爲輔助。
訓練照相記憶
照相記憶其實就是“直覺圖像”,看到圖像就可以想到右腦了。通過字面意思可以看出,這種方法其實就是像照相一樣,咔的一下記住,不過這樣肯定是不現實的。所以這種方法其實並不實用,但是可以訓練孩子快速的去記憶,比如說出一個詞去聯想出一張照片,從而快速的記住這個詞。
訓練靈活動作
有的孩子可能不太喜歡動,這時候父母就要多訓練孩子的動手和運動了,讓孩子能夠靈活的動起來,比如教孩子一些手指操,鍛煉孩子的大腦,手眼協調了,那麽就可以更好的去開發大腦。
訓練空間感知
右腦是藝術腦,所以對空間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家長要多鍛煉孩子的空間感,而且這對以後的立體幾何學習也是非常有幫助的。比如可以拿出一些多面體,讓孩子去想另一面是什麽,爲什麽會是這樣。
訓練左手右腦
有研究表明左腦控制著人體的右半邊,而右腦控制著人的左半邊。所以家長可以試著訓練一下孩子左手的能力,有的孩子可能天生“左撇子”,其實只要不影響生活,左右都是一樣的嘛,所以家長也不用太過于去刻意的糾正孩子。
總之育兒的方法和每個家長的自身有很大關系。家長在孩子的成長時期,給予孩子良好的智力發展的環境,促進其大腦的良好發育,讓孩子很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