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李顯龍用中文發文紀念五四運動,並稱“不了解自己曆史、起源和文化的人民,就像無根之樹。”
我相信,如果這則消息放在數年前,網友們絕對會認爲這是愚人節的惡作劇。原因很簡單,那時的李顯龍不僅是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圍堵中國戰略)的積極配合者,更是力挺過所謂的“南海仲裁案”,試問,這樣一個人怎麽可能說出上述這些話?
事實上,哪怕時至今日,依舊有網友對李顯龍此番做法抱有極大懷疑,覺得李顯龍這是在“碰瓷”,其背後很可能有著不可告人的目的。
那麽,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呢?
在我看來,李顯龍此舉不過是順應大勢罷了。在過去,爲新加坡打上中國標簽或許壞處遠大于好處,但在當下和未來,這就是最符合新加坡利益的選擇!
2月15日,新加坡貿工部發布的《2018年新加坡經濟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新加坡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3.2%,盡管該數據低于2017年的3.9%,但在全球經濟疲軟的大背景下,新加坡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依舊很不錯了。
不過,數據的亮眼,卻是無法改變新加坡正面臨著前所未有困境這一事實。
研究過新加坡的經濟結構後,我們不難發現,服務業在這個袖珍國家的GDP中,占比高達2/3,從事于服務業的勞動力人口達到了70%。另外,新加坡制造業在GDP中所占比例亦不算小,約爲1/5。換句話說,如果服務業和制造業出了問題,那麽新加坡的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也就離完蛋不遠了。
而新加坡的服務業之所以異常繁榮,與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息息相關。衆所周知,因爲大船的運費大大低于小船運費,所以大多數的長途海運,用的都是那種如龐然大物一般的超級貨輪,不過如此一來,由于超級貨輪太過巨大,船上貨物的目的地往往並不單一。
這樣的超級貨輪去不同國家分別卸貨,顯然會大大增加貨運成本,所以對這些超級貨輪來說,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在某個港口一次卸完,然後由另外的小船繼續運往其他國家港口。中轉港的概念便是由此而來。
新加坡能夠成爲中轉港的絕佳選擇,一方面是因爲它地處馬六甲,位置得天獨厚,另一方面,則是因爲它擁有能夠承載超級貨輪的天然深水港,這是對岸馬來西亞所不具備的。
隨著航運業和轉口貿易的興盛,新加坡這個“超級物流中心”自然而然也就成了金融業眼中的香饽饽。事實上,新加坡的銀行業和金融市場同樣極爲繁榮,據英國倫敦的財富觀察報告顯示,新加坡目前是全球第四大離岸財富管理中心,預估到2020年,新加坡將取代瑞士成爲全球最大的離岸財富管理中心。
另外,由于成爲了“超級物流中心”和“超級金融中心”,很多産品在新加坡進一步進行加工,無疑非常合適。比如新加坡的煉油業便十分發達,乃是全球三大煉油中心之一。
通過前面的講解我們不難看出,新加坡能有當下這般成就,其在馬六甲海峽擁有獨一無二的深水港可謂至關重要,換言之,一旦這個前提不存在了,新加坡就算不萬事皆休,那也會元氣大傷。
而中國決定幫馬來西亞改造“皇京港”,毫無疑問就是一枚足以動搖新加坡國本的超級核彈。
從已知的設計規劃來看,皇京港碼頭不僅水位更深,進而能容納更大型的船舶,而且因爲該港口乃是由中國這個基建狂魔進行改造,其配套設施的水准相對于新加坡港口注定只強不弱。如此一來,該港口對新加坡的威脅可想而知。要知道,馬六甲海峽占了世界海上貿易1/4的份額,世界1/4的運油船亦要經過這裏,這一數量是經過蘇伊士運河的3倍、巴拿馬運河的5倍。而中國是馬六甲海峽第一大使用國,每天經該海峽的船只中有60%來往中國,中國進口石油量的80%以及進出口物資的50%同樣要經過這裏。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新加坡依舊甘當美國的馬前卒,對中國惡言惡行,那麽可以預見,中國貨船再通過馬六甲海峽時,一定會選擇皇京港。
不過,就在去年10月,中方卻是以馬方拖欠工程款爲由,暫停了皇京港的建設工程。
說起來,中方的這一舉措確實非常有意思。皇京港對馬來西亞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所以哪怕馬哈蒂爾重新上台後,一口氣叫停了包括東海岸鐵路項目、沙巴和馬六甲天然氣輸送管道等項目在內的一系列中資項目,也沒有涉及皇京港的改造工程。
馬來西亞政府難道窮的連幾千萬人民幣工程款都掏不起嗎?退一步講,就算馬來西亞掏不起,也可以用給中方一定時期經營權的方式,來跟中方進行交易,這樣的例子並不鮮見。
事實上,大家夥都清楚,皇京港未來會不會改造成功,又會于何時改造成功,不僅要看經濟因素,同樣要看政治因素。
但有一點毫無疑問,那就是……馬方一定會想方設法完成皇京港的改造!
有鑒于此,新加坡內心的焦慮可想而知。
對新加坡來說,想要阻止馬來西亞完成對皇京港的改造很難,畢竟就算中國不幫忙,也難保不會有其他國家團隊在利益的驅使下幫馬來西亞一把。所以挽留住中國這個大金主,遠比奢望皇京港改造無法完成來的更實際。
說完新加坡的航運業,我們再來看新加坡的制造業。
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新加坡的半導體産業非常牛,乃是繼美日韓台之後的半導體産業重鎮。2009年時,新加坡半導體産能所占全球比重,甚至一度達到11.2%。
但是近年來,新加坡半導體産業卻是漸漸風光不再。就連有新加坡國有資本參與,曾經顯赫一時的星朋科技和特許半導體,亦沒有逃脫被並購的命運。
世界光學傳感巨頭奧地利艾邁斯(AMS)在新加坡的工廠大規模裁員
說白了,一旦中國政府下定決心重點發展某個産業,無論是政策力度,還是市場資本都是新加坡不能比擬的,再加上新加坡沒有龐大的內需市場做依托,自然很難在競爭中笑到最後。
所以,新加坡雖然發展高端制造業的基礎非常好,但其抗壓能力,遠遠比不過中美歐這樣的制造業巨頭,說其“如履薄冰”,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當然,就算新加坡的航運業和制造業遭到了沖擊,也並不意味“這日子沒法過了”。
同爲袖珍國家,冰島擺脫2008金融危機沖擊,並重新振作的經曆,無疑對新加坡很有借鑒意義。
在金融泡沫破碎後,冰島政府痛定思痛,遂決定不再把不穩定的銀行業視作國家經濟支柱,轉而主攻科技産業、可再生能源産業及旅遊業,而冰島經濟之所以能快速走出低谷,旅遊業居功至偉。十年後的今天,冰島的遊客人數翻了四倍還多,受此影響,冰島國內人均産值如今在全歐洲名列前茅,就業率同樣高居全球前列,經濟複蘇成果堪稱喜人。
反觀新加坡,旅遊業乃是其三大經濟支柱之一。而根據新加坡旅遊局2018年的數據顯示,到新加坡的遊客人次和旅遊收益,已經連續第三年上升。這其中,新加坡三大旅客來源地乃是中國、印度尼西亞和印度。另外,中國已經連續兩年成爲新加坡最大旅客來源國,旅遊收益也蟬聯榜首。
分析至此,新加坡經濟到底是個什麽情況已經非常清晰。
很顯然,對新加坡來說,繼續敵視中國就是在拿自己的繁榮安定開玩笑,相反,認同中國,認同中華民族這個“根”,新加坡必將在未來立于不敗之地。
對李顯龍此次表態,我們無需詫異。我們歡迎新加坡能順應潮流,做出正確的選擇。當然,這需要時間,除了“聽其言”,更需要“觀其行”。
事實上,只要我們的遠洋巨艦能爲所有炎黃子孫撐起一片避風港;只要中國這個名字能成爲富裕和強盛的代名詞,包括新加坡在內的海外華人華僑,對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認同感只會越來越強,就算李顯龍不說那些話,也改變不了結果,因爲這就是大勢所趨!而如今的中國,毫無疑問正向著這些目標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