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6日,上海仲裁委員會新一屆(第七屆)委員會成立。
日前,國際仲裁權威研究機構英國瑪麗女王大學發布的《2021年國際仲裁調查報告》顯示:上海首次跻身全球十大最受歡迎的國際仲裁地,位列第八。
仲裁,是國際上最有效、最受歡迎的商事爭議解決制度之一。上海作爲我國仲裁機構資源最集中、最豐富的城市,正持續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全力打造面向全球的亞太仲裁中心。
01
仲裁業務呈現高增長態勢
去年9月底,上海仲裁委員會在ISIP(美國33所頂尖法學院聯合進行校園招聘的平台)上發布了一個招賢納才的“英雄帖”。作爲中國第一家在這裏招聘的仲裁機構,得到的反饋令人振奮:一個多月就收到338封簡曆,其中208人來自中國,其他130人來自44個國家及地區。
這背後是上海仲裁日益增長的吸引力。當下,上海加快推進亞太仲裁中心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上海仲裁國際公信力、競爭力和影響力顯著提升,正向“國際仲裁之都”不斷邁進。
自1995年中國第一部《仲裁法》實施以來,截至2021年年底,上海仲裁機構累計處理各類案件6萬余件,總標的額超過4200億元,案件當事人遍及全球80余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上海仲裁委員會作爲1995年全國第一批成立的7家仲裁機構之一,已經裁處了超45000件案件,涉案爭議金額總計近2500億元。
近年來,上海仲裁業務呈現高增長態勢。2019年以來,上海各仲裁機構共受理案件近2萬件,占曆年案件總量比重超過30%,總標的額2018億元,接近曆年總標的額的50%。
02
“自我革命”迸發生機
仲裁本質上屬于法律服務,以其自願、獨立、中立、保密、高效等特點,成爲國際上最受歡迎和最爲有效的商事爭議解決機制。實踐表明,建設國際仲裁中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優化營商環境最有顯示度的舉措之一。
爲了增強仲裁法律服務供給,加快國際化發展步伐,上海仲裁機構通過“自我革命”,努力打造中國國際商事仲裁的“主場”。2021年1月,上海出台全國首個主流仲裁機構退出事業單位體制的改革方案——《上海仲裁委員會深化改革總體方案》,明確改革後的上海仲裁委員會退出事業單位序列,注銷事業編制,成爲市政府組建、由市司法局登記管理、面向市場提供仲裁服務的非營利法人。同年8月,改革任務基本完成,新一屆委員會由15名境內外仲裁專家組成。初步建立起國際化的現代法人治理結構,實行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相互分離、有效制衡的治理機制。
⚪ 2021年8月21日,上海仲裁委員會新一屆(第七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
“脫離體制內就如同走出‘舒適區’,但改革更有利于體制松綁、活力迸發。”上海仲裁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範銘超表示。
這次改革吸引了一批有境外爭端解決機構工作背景的人才加入。原新加坡國際調解中心東亞地區主任黃一文、迪拜金融法院首席大法官助理鄧迪心、美國聯邦大法官助理郭芮安等多位精英陸續加入,上海仲裁委員會軟實力得到進一步增強,同時也煥發了新的生機。
03
修訂仲裁規則 提供多樣化服務
作爲高端服務業的重要組成要素,仲裁業是海運軟實力的生動體現。與英國發達完備的海商法律體系相比,我國的海事仲裁立法相對薄弱,缺少對海事仲裁的專門立法或者針對性規定。很多涉及國際海運業糾紛的仲裁往往選擇在中國香港、倫敦和新加坡等地,我國內地的海事仲裁部門處理的仲裁案件大多局限于國內水運糾紛,涉及國際海運糾紛仲裁的公信力常常受到質疑。
世界海運大國的地位爲我國高端現代航運服務業的發展帶來了契機。在當前海運經濟增長失速、海運市場風險因素和違約事件明顯增加的背景下,海事仲裁市場的需求將逐年增長。目前,我國海事案件收案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一,並以10%的速度逐年增長。當下,上海仲裁行業正不斷自我革新,提升服務能級與水平。
“有實踐,法律才有生命力;有規則,中國才有話語權。制定規則,我們可以更好地維護航運業利益,在國際海運舞台上及時發出‘中國聲音’。”範銘超表示。據了解,上海仲裁委員會正在抓緊修訂仲裁規則,新的規則將充分吸收國際先進仲裁規則的理念和做法,並與中國仲裁實踐相結合,提供多樣化仲裁服務,滿足國內外多元化專業化國際化的爭端解決服務需求。
⚪ 2021年10月,上海仲裁委員會獲得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觀察員席位。
範銘超介紹,目前,上海仲裁委員會加速數字化賦能,投入語音識別、人工智能同聲翻譯等新技術,實現了中英文、線上線下和遠程化數字化的無壁壘交流。未來,還將進一步完善大數據應用體系,依托區塊鏈電子證據存取等先進信息技術,提升仲裁效率,同時配合仲裁程序研發更多應用場景,讓仲裁更便捷、更權威。
作者丨記者 李思穎
圖片丨上海仲裁委員會
編輯丨相娜 廖芊
審核丨金校宇
監制丨孫英利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商務:010-65293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