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歲的痣姐戴著護目鏡,在猛火爐前爆炒。
痣姐的獨門菜:蛋包蟹。
慕名而來的顧客都在排隊等著吃痣姐的黃金蛋包蟹,有些人還稱她爲“蛋包夫人”。
開居酒屋的東洋師傅,做得一手好菜。誰曾想他樂觀的性格背後,原來有段悲慘的人生經曆。
五一假期瞬間到了最後一天,看了各地景區人山人海的畫面,估計不少人覺得,放假最親還是家裏。如果能配上美美的“吃播”節目,豈不更美妙?
就像是說好一樣,上個月底至今,包括騰訊視頻的《早餐中國》、Netflix的美食紀錄片《街頭美食》,還有日劇《昨日的美食》陸續播出,從精致的日式美食到創意十足的街頭小吃以及爲一天開始補充能量的中式早餐,明裏挑動的是觀衆的味蕾,過後反複回味的卻是料理者的人生故事。
網飛的《街頭美食》
有著“戲劇化人生與美食結合的感人戲路”
獲得三項奧斯卡大獎的《羅馬》,5月10日在中國內地公映。這也是流媒體平台Netflix(網飛)在影視劇事業上的重要作品之一。憑借著《紙牌屋》《毒枭》《女子監獄》《王冠》等作品,越來越多的中國觀衆認可“網飛”出品。
事實上,Netflix近年在美食紀錄片制作上也頗多好評。最常被提起的,就是已經播到第六季的《主廚的餐桌》。因而聽說該節目制作班底推出新的紀錄片《街頭美食》(又名《街邊有食神》)後,網友都翹首以盼等著被“餵食”。
其實是“亞洲街頭小吃集錦”
《街頭美食》首季于4月26日上線,看過節目的人會發現,這根本是一部“亞洲街頭小吃集錦”。因爲9處取景地全在亞洲,囊括了泰國曼谷、日本大阪、印度德裏、印尼日惹、韓國首爾、越南胡志明、新加坡、菲律賓宿務和中國台灣嘉義。
總的說來,作爲一部美食紀錄片,《街頭美食》始終牢記“初心”,每集都會著重介紹三四道當地知名小吃。
有些很熟悉,像泰國的冬陰功湯、大阪的章魚燒、首爾的刀切面、胡志明市的法棍面包以及新加坡的海南雞飯、宿務的烤乳豬,都是大家在國外旅行時吃過、見過的食物;但有些小吃明顯是當地人鍾愛的,比如德裏的羊絞肉串和羊肉烤瑪。用印度美食家的話來說,這種食物體現了曆史的連接,“從前某個王子或許也是這麽吃的。”因爲店主采用的配方,和莫臥兒帝國時期幾乎一樣。
而爪哇島盛産的菠蘿蜜,宿務海邊易得的海鳗,都被充滿創意的攤主們進行再加工。前者是日惹人幾乎天天會吃的鹵味飯;後者煮成的鳗魚尼拉郎(海鮮湯),則是菲律賓人口耳相傳的壯陽食物,每天都有人排隊等著吃。
曼谷痣姐與大阪師傅看哭觀衆
只是,一集30分鍾的節目,比美食更搶眼的、費時更長的,還是街頭小吃攤販們的人生經曆。尤其曼谷的痣姐與大阪的東洋師傅,一直被議論。
身爲泰國街頭小吃女王,73歲的痣姐經營著獲得“米其林一星”稱號的小吃店。日常的她塗著大紅口紅,戴著護目鏡,在猛火爐前爆炒的架勢簡直不能更女王了。
但隨著采訪的展開,觀衆才得知痣姐從前的辛酸:貧民窟長大的她本想安穩做裁縫女工,一場大火燒掉夢想,才跟著母親做起街頭小吃。現在的成功也只是因爲重壓之下的爆發,像是遍布泰國街頭的炒面,憑什麽痣姐家最好吃?還不是因爲某次試驗時她用錯方法,突然領悟到不用油幹炒能讓面焦香可口。還有她的獨門菜:蛋包蟹,也是因生存壓力而産生的創意料理。
痣姐覺得,越有品質的産品,越能吸引客人,而結合日式蛋卷做的飯再加上大量充分的蟹肉,無疑讓客人吃完還想再吃。
至于開居酒屋的東洋師傅,大部分時間都是樂觀甚至有些調皮的,每位到他店裏吃飯的客人,幾乎都被他調侃過。但有人卻因爲東洋老師傅哭了,只因爲他的經曆太悲慘:六歲時媽媽去世,從此被父親家暴。青年時懷揣夢想到大阪,爲開店日夜奮鬥,好不容易積蓄起來的費用,一大半卻都花在了父親的葬禮上。如今大家排隊都要吃的居酒屋,開業時連自來水跟廁所都沒有。說到自己當時每天只睡四小時,回家用冷水擦澡,老師傅都笑不出來:“應該沒人比我更慘了吧?”
與《主廚的餐桌》有相似套路
看過《主廚的餐桌》的網友認爲,既然是同一個制作組,《街頭美食》延續“戲劇化的人生經曆與美好食物結合在一起的感人戲路”,是意料中事。
平心而論,節目組選取的小吃攤販確實有值得深挖的故事。畢竟小吃屆門檻低,總有人能靠著一門小手藝維持生活,但是痣姐、東洋師傅、日惹老奶奶、新加坡的蒸米糕小姐姐等,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小吃屆出人頭地,靠的不是“賣慘”,而是比同行更高的品質、更新的創意,成爲真正的街頭英雄。
與此同時,也有人覺得看個美食節目何苦還要強行“講道理”。對比同樣是將鏡頭對准街頭小吃的韓國tvN電視台出品的《街頭美食鬥士》,當前豆瓣評分9.3分,僅僅輸給《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0.1分,高于《人生一串》《風味人間》《尋味順德》,還不是因爲白鍾元大叔簡單直白的操作:看到美食就認真地吃、認真地贊美,如此“吃播”才能最大程度撩撥觀衆的味蕾。
從這個角度來看,《街頭美食》第一季7.7分的豆瓣評分,只能算是中規中矩。
日劇《昨日的美食》
比西島秀俊更入腦的是他做的料理
西島秀俊這段時間在日網的曝光度很高:昨日好萊塢電影《大偵探皮卡丘》宣布了由他擔任日版“皮卡丘”配音的消息,而眼下他主演的日劇《昨日的美食》,在日本社交媒體上也有著頗高的討論度。
搶走福山雅治等人風頭
據悉,4月5號開播的《昨日的美食》,首集就登上推特熱搜第一位,重播量更是創出曆史記錄,劇集官方推特粉絲量還一下子突破10萬人。不管是吐槽類網站的評價,還是專業電視人的點評,大多數人都給這部劇很高的評定,“是這季第一”的呼聲不絕于耳。
明明2019春季日劇不乏大牌:有三年來首演日劇的福山雅治,還有帶著王牌劇目《緊急取調室》回歸的天海佑希,以及吉高由裏子主演的《我要准時下班》,爲什麽是西島秀俊帶起了話題?仔細追究,可能因爲會做料理的男人實在很有魅力。
從電視劇名就一目了然,《昨日的美食》是一部以餐桌爲中心展開的電視劇。劇中西島秀俊飾演的笕史朗高大帥氣,還是一名律師。在同事和鄰居的想象中,精英如他,應該是在大超市挑選高級食材的那種人,誰曾想他每天掐點下班,只爲了去社區超市撿便宜;明明不喜歡跟人打交道,爲了吃到喜歡的西瓜又不想占用冰箱的位置,硬著頭皮跟陌生主婦平分一個大西瓜;甚至立下了把“早晚餐費控制在每月25000日元(人民幣1500左右)”的嚴格目標,連房子租金都設定好必須是10萬日幣。
斤斤計較的他被發型師男友調侃,“史朗桑真的很愛錢呢。”實際上,史朗只是在爲兩人的養老基金做儲備。
食譜簡單美味引網友收藏
向來在制作深夜美食劇上很有一套的東京電視台,在《昨日的美食》裏延續了《忘卻的幸子》乃至成名已久的《孤獨的美食家》系列的制作風格,那就是料理比故事更入腦。觀衆看完電視劇後不僅覺得食物“看起來很好吃”,還會産生“想試著做做看”的心理。
眼下播出四集,早有網友收藏史朗的食譜,試做之後紛紛發出“操作難度不高但真的很好吃”的評價。這首先要歸功于劇組把料理制作過程每個步驟都詳細展現出來,而史朗考慮每天晚飯的菜式時,許多人都有過類似的情景:前兩天吃剩的食材怎麽辦?丟掉不可能,那就再利用起來吧。史朗親手示範的油菜油豆腐湯菜,簡單易學還美味。而現代家庭人口不會太多,總是會有一頓飯做多了,可以學學史朗,把吃不完的焖飯用保鮮袋分別裝好放進冰箱,一周內吃完。
還有就是,雖然史朗要求准時6點下班,但誰能保證路上沒點突發情況?到這種時候,考驗臨場應變能力的快手菜就誕生了。有網友試驗了第三集裏史朗的“番茄炖雞肉”這道菜後,高喊“懶癌患者的最大福音”。畢竟食材不難獲得,也不需要什麽高超的烹饪技巧,“切切炖炖,半小時就能做好。還很實用很好吃。”有人就感歎,這根本是名演員出演的料理節目,比綜藝節目中的美食報道環節還有說服力。
改編自吉永史經典漫畫
當然,如果只是簡單重複料理步驟,就算不上優秀。在史朗和男友的日常生活中,美食更像是沖突的治愈良藥。和男友吵架後,傲嬌的史朗說不出“對不起”三個字,卻會記得對方第二天休假,在菜式裏加了惹味的大蒜和洋蔥。男友吃得很開心,因爲史朗記得自己明天放假:“從事服務業的人,只有休假前一天才能吃這些(口味很重的東西)吧。”
值得一提的是,劇集是以吉永史的漫畫爲基礎改編,眼下漫畫發行至第15冊,影響力不輸吉永史其他作品如《西洋果子古董店》。在亞馬遜漫畫單行本銷量排行榜上,它曾連續幾周位居第一,甚至超過了《進擊的巨人》和《海賊王》。眼下電視版《昨日的美食》,也是吉永史所有漫改作品中評分最高的作品。
紀錄片《早餐中國》
一集五分鍾卻能溫暖一整天
去年暗黑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走紅時,有人就說,什麽時候拍大家的早餐?上個月底,這個願望實現了。由《舌尖》總導演陳曉卿、美食家沈宏非“挂帥”擔任總顧問的《早餐中國》第一季,4月22日在騰訊視頻首播,讓網友“口水流了一地”。
對准城市裏的人氣早餐鋪
和國人熟知的其他美食紀錄片不同,《早餐中國》制作處處透著網絡時代的特點。時間很短,一集5分鍾,等車等地鐵的時候打開看還不費流量。
高度濃縮意味著主題明確,截至記者發稿前,共播出了10集,每一集鏡頭對准的都是城市裏最有人氣的早餐鋪。有趣的是,目前選取的店鋪都位于二三線乃至“十八線”的小城市,廣東的代表出自汕頭市,第三集的豬血湯和粿汁,彈幕上一波波網友表示想組團前往嘗鮮。
而迄今爲止出現的十樣早餐裏,有明顯地域特點,也不乏共同處。不管你在長沙長大還是貴州成長,總有一碗米粉的記憶,區別是學義面館的肉絲粉一定要“唆”著吃完才夠味,而凱裏的酸湯粉,就著蘸水碟裏的西紅柿醬吃才是道地吃法。至于台江的羊癟粉實在很特殊,非當地吃不到。此外,不同地區的人所偏愛的早餐食物,也讓觀衆開了眼界。像汕頭人熬夜起來最愛來一碗豬血湯;福建撫市人早起就吃炒飯這種“硬菜”,只能說一句好胃口。
劇尾讓店主選歌憑歌寄意
盡管每集五分鍾,展現食物的時間占去多半時間,節目組還是擠進了一些美食背後的故事,卻沒有強行展開。僅僅是每集最後安排店主選一首最愛的歌曲單曲循環。
像賣芋仔包的福建店主選了一首《海闊天空》,憑歌寄意,任誰都聽得出他心之向往。而長沙賣豬油渣燒賣的少東家,最愛張學友的《還是覺得你最好》,想起老店主說想退休但子女不允許,“他們沒膽量”,會明白新一代人在闖蕩路上少不了長輩的引領跟指引。而在看完《早餐中國》後,許多人又把早餐這個事項加入了每日的行事曆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