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一再東擴引發的俄烏沖突還在持續,造成巨大安全隱患和人道主義災難。對此負有不可推卸責任的美國及其主導下的北約,本應吸取教訓、調整政策,卻反其道而行之,企圖禍水東引,將其觸角伸向亞太。近來,美國拉攏地區國家、挑動分裂對抗的小動作不斷。種種迹象表明,美國正試圖通過強推“印太戰略”,搞所謂“印太版北約”,在亞太乃至世界範圍內挑起陣營對抗,制造緊張局勢,從而達到維護其霸權地位的戰略目的。
亞太是合作發展的熱土,不應成爲地緣政治的棋局。中外專家學者等指出,美國固守冷戰思維,打著促進地區合作的旗號,玩弄地緣博弈的把戲,沖擊以東盟爲中心的區域合作架構,損害地區國家的整體和長遠利益。地區國家應自覺抵制冷戰遺留的“小圈子”思維,共築亞太合作“大舞台”,維護地區來之不易的和平發展勢頭。
強推“印太戰略”,破壞地區原有的通過合作維護安全與發展的勢頭
從強化“五眼聯盟”到兜售“四邊機制”,從拼湊三邊安全夥伴關系到收緊雙邊軍事同盟,美國大搞集團政治,嚴重威脅地區和平與穩定。
“美國的‘印太戰略’正在成爲集團政治的代名詞。”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劉卿表示,美國“印太戰略”嚴重沖擊地區安全格局。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袁征指出,美國的“小圈子”做派悖逆曆史潮流,具有濃厚的“新冷戰”色彩,是零和思維的典型表現。
泰國法政大學比裏·帕侬榮國際學院教授楊保筠表示,美國的“印太戰略”是以拉幫結夥的方式構築符合美國利益的地區秩序,不利于亞太地區的穩定和發展,也會損害地區各國的根本利益。美國強推“印太戰略”,要求地區國家選邊站隊,意在使地區國家出現新的大分化局面,破壞地區原有的通過合作維護安全與發展的勢頭。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晖指出,本屆美國政府嘴上喊著多邊主義,實際上卻忙著在全世界拉幫結派搞“小圈子”,煽動對立。美國主導的集團政治出現了新特點:一是從過去更多地集中于經濟和安全需要的具體合作,提升到戰略以及意識形態層面;二是試圖把各個“小圈子”進行嵌套式組合,打造一個更廣泛而有層次的同盟體系,服務美國霸權。
強推“印太戰略”的逆流,與地區國家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圖共贏的共同願景背道而馳,注定是沒有前途的。地區國家普遍對“印太戰略”持謹慎態度,不願意選邊站隊。泰國學者吉迪帕·普卡指出,“印太戰略”更重視地緣政治競爭,美國政府將東南亞視爲“印太戰略”的重要區域之一,是因爲該地區在維護美國超級大國地位上起著重要作用。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今年3月底至4月初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訪問美國期間,在與美國總統拜登的會談開場及後來的記者會上,多次使用“亞太”一詞。新加坡國務資政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也指出,無論這些名詞的前綴是亞洲、跨洲,還是印度洋,“讓我們把精力和創造力投入到建設和發展融合而非分歧的架構上”。
美國在“印太經濟框架”中占據單邊主導地位,該框架存在一系列問題
過去幾十年亞太地區總體保持穩定,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成爲和平穩定錨、發展增長極、合作新高地。美國強推“印太戰略”,聲稱要促進地區繁榮,實際上卻處處體現“美國優先”,爲本國政治和經濟私利服務,對地區合作成果和未來發展前景構成嚴重威脅。
韓國前外交通商部通商交涉本部長樸泰鎬指出,美國推出所謂“印太經濟框架”,企圖通過加強與“印太”地區國家的關系,重塑地區環境,遏制中國不斷增強的實力。美國試圖通過“印太經濟框架”就一系列貿易問題制定高層次規章,但是根據框架議程,參與國需毫無例外地接受其選定領域的全部標准。韓國應仔細權衡“印太經濟框架”存在的地緣政治風險,慎重考慮其對韓國産業界和社會的各方面的影響。
柬埔寨合作與和平研究所高級訪問研究員亨利·陳指出,美國在“印太經濟框架”中占據單邊主導地位,該框架存在一系列問題。一是對等問題。二戰後幾乎所有的經濟協議都是以市場開放和互利爲基礎,美國不開放其市場就無法實現對等原則。二是排他性條款帶來的挑戰。“印太經濟框架”的許多目標國家都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和《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的成員,限制性和排他性條款會影響到這些國家對其他國際條約的承諾。三是該倡議在美國內存在嚴重爭議,客觀上會將目標國家拖入美國國內政治糾紛。
馬來西亞獨立政治觀察家阿茲米·哈桑也表示,美國並未致力于創造新的機遇、促進貿易往來,而是意圖尋求拉攏東盟國家。
美國學者也對“印太經濟框架”表達了擔憂。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副總裁馬修·古德曼和美國商務部前副部長威廉·賴因施共同撰文指出,大多數印太國家都不願意支持“美國優先”的規則,他們對美國在該框架下的承諾是否持久表示疑慮。美國學者澤奈勒·加西亞在外交學者網站發表文章指出,把亞太地區重新界定爲“印太地區”的做法因爲在邏輯上自相矛盾的政策而受到削弱。“印太戰略”沒有考慮到地區經濟一體化趨勢,缺乏真正的貿易政策。
31年前,中國和東盟建立對話關系。中國東盟關系一直走在地區合作的前列。中國自2009年起連續13年保持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2020年以來,東盟連續兩年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許利平指出,這體現了中國同東盟合作的韌性與巨大潛力。隨著RCEP的正式生效,雙方合作潛力將進一步釋放,激發更多需求與市場。以排他性爲出發點的“印太經濟框架”,顯然與地區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大勢不符,很難給地區帶來紅利。
亞太地區合作對應對全球挑戰至關重要,有助于加強多邊行動並管控戰略和地緣政治問題
當前,亞太面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選擇:是共建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大家庭,還是奉行冷戰思維、搞陣營對抗的“小圈子”?顯然,只有致力于持久和平、共同發展,堅持開放的地區主義,攜手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才能開創更光明的未來。
亞太珍視和平,反對破壞地區安甯。亞太地區合作大勢不可阻擋,合作前景廣闊。李顯龍近日表示,大國競爭將導致亞太地區局勢的不穩定,無助于全球性問題的解決,保持合作框架尤爲重要。亞洲開發銀行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亞太經濟體間的貿易額創下30年來新高,區域內貿易勢頭強勁,提振了本地區的經濟韌性。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站日前刊發社論指出,亞太地區合作對應對全球挑戰至關重要,有助于加強多邊行動並管控戰略和地緣政治問題。
亞太要團結合作,反對制造分裂對抗。亞太在動蕩變革世界中保持欣欣向榮,是地區各國團結奮鬥的結果。“一個令人歡欣鼓舞的迹象是,亞太經濟體在不斷增強貿易聯系和價值鏈聯系。”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樸之水表示,“我們必須在區域一體化與合作成果的基礎上,支持恢複包容、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太部副主任克裏希納·斯裏尼瓦桑認爲,RCEP的生效體現出亞洲內部加強融合、推動經濟一體化的意願,RCEP成功實施有助于強化區域供應鏈,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
亞太要自立自強,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外交學院亞洲研究所所長郭延軍表示,本地區國家總體上對美國提出的“印太戰略”持慎重態度。大多數地區國家將經濟社會發展視爲第一要務,更加注重地區務實合作,亞太合作框架已經運行很長時間,合作基礎較爲牢固,因此更受大多數地區國家青睐。
作爲負責任大國,中國始終紮根亞太、建設亞太、造福亞太。中國堅持擴大高水平開放,與地區國家簽訂或升級自由貿易協定,攜手地區國家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動亞太形成更緊密務實的合作新態勢。郭延軍認爲,中國在亞太合作中的引領作用不斷凸顯,顯著提升地區合作框架的權威性和有效性。“中國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發展倡議,推動安全與發展在亞太合作中相互促進,爲地區務實合作指明方向,助力各國攜手邁向亞太命運共同體。”(本報記者 張夢旭 韓曉明 張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