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及美聯儲政策是全球經濟及政策的指南針,對美聯儲政策框架的分析亦有助于從根本和源頭上把握政策的脈絡與邏輯。特別是站在當前時點,尤其需要更關注美聯儲的政策動向。
一、美聯儲的基本常識補充
美聯儲(Federal Reserve System,Fed)根據《聯邦儲備法》于1913年成立,中文全稱爲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美國聯邦儲備體系或美國聯邦儲備局等。
(一)組織架構(三大體系組成)
美聯儲由理事會、貨幣政策委員會以及12家聯儲銀行三大體系組成。
1、理事會(FRB,Federal Reserve Board)
美聯儲理事會設立在華盛頓,由7名理事構成(均爲總統提名、國會參議院通過並任命、每位理事任期爲14年且爲交錯到期),並設主席1名(也即通常所指的美聯儲主席)、副主席1名。理事會是美聯儲的最高權利機構,其職能是督導12家聯邦儲蓄銀行運作以及監管金融機構。
2、貨幣政策委員會(FOMC,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1)貨幣政策委員會由12名決策委員構成(包括FRB的全部7名理事、紐約聯儲銀行的行長以及其他4名輪值聯儲銀行行長)。
一般情況下,美聯儲主席也是FOMC的主席。
(2)貨幣政策委員會的職責是進行公開市場操作、議息決議、改變與調整資産負債表、以及與其它經濟體進行貨幣互換等。每次議息會議,12家聯儲銀行的行長均可以參加,但僅有12名決策委員有投票權。
3、12家聯儲銀行(紐約聯儲銀行執行所有的公開市場操作)
(1)12家聯儲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s)基本爲獨立運作且擁有自己的資産負債表,這12家銀行是根據1913年時的貿易區域邊界進行劃分的(具體包括New York、Boston、Philadelphia、Cleve-land、Richmond、Atlanta、Chicago、St. Louis、Min-neapolis、Kansas City、Dallas和San Francisco)。
(2)12家聯儲銀行的主要職責有三個,即監管轄內金融機構、借款給轄內金融機構、發放基礎貨幣給轄內金融並提供清算服務。此外,12家聯儲銀行中的紐約聯儲銀行還負責執行美聯儲所的公開市場操作。
(二)議息決議流程(FOMC負責,每年8次)
1、議息會議:基于綠皮書、藍皮書與褐皮書做出決定
聯邦基金利率通常由FOMC召開的議息會議決定(每隔7-8周一次、每次持續2天、具體會議召開時間均爲周二至周三,2020年疫情原因比較特殊、僅3月當月便召開5次會議),而議息決定並非直接的主觀判斷,而是基于三份材料完成,即我們所熟知的綠皮書、藍皮書和褐皮書。其中,
(1)綠皮書面向美聯儲理事會成員提供主要經濟部門以及金融市場發展趨向的詳細評估材料,並展望經濟增長、物價以及國際部門的情況。
(2)藍皮書爲理事會成員提供貨幣、銀行儲備和利率的最新情況和展望。
(3)褐皮書(the Beige Book)主要提供12個儲備區的區域經濟情況(會議開始之前兩周會公布)。如自2020年底美國關于縮減QE計劃(即Taper)的信息便在褐皮書中屢屢被提及。
2、關注議息會議後的新聞發布會與會議紀要
(1)2011年開始,美聯儲開始選擇每年3月、6月、9月和12月的議息會議後召開季度新聞發布會(通常情況下美聯儲的政策變動會發生在季度議息會議上),這意味著若有大的政策變動通常會發生在季末月份的議息會議上。不過從2019年開始,美聯儲開始選擇每次議息會議後均舉行新聞發布會,大幅提升了市場預測美聯儲政策變動發生時點的難度。
(2)每次議息會議之後,美聯儲會發布會議聲明、公布預期,闡述會議整體觀點,同時會在20天後公布會議紀要。
3、FOMC委員會根據三份材料發表意見,並對主要政策變量進行投票表決
FOMC委員根據綠皮書、藍皮書和棕皮書等三份材料首先對經濟及其關鍵變量、美聯儲短期和長期動態目標發表意見,並對主要政策變量進行投票表決,形成一個詳細指令性的操作指示給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公開市場賬戶經理,並在第二天公布(詳細政策一般會在45天後公布)。
4、公開市場賬戶經理具體執行利率決議
公開市場賬戶經理每天早晨開市前需要先閱讀一份關于前一日銀行系統儲備數量的報告,審查聯邦基金利率的變化;當天上午9點與幾名政府債券交易商接觸了解其對當天形勢的預測;上午10點向財政部了解財政存款變動以調整美聯儲參謀機構對財政存款的預測(財政部官員給出通過美聯儲賬戶進行的政府債券交易量和未來幾天的融資計劃);在做完這些准備後,公開市場賬戶經理分析FOMC的具體指示,根據防禦性操作需要,制定出當天公開市場操作的實際計劃;當天11點與FOMC其他成員報批當天行動計劃,得到批准後采取行動,操作時將會向約40個政府債券交易商通報。
(三)關注中性利率(美國貨幣政策的隱含參考指標)
中性利率一直是美國貨幣政策的隱含參考指標,即聯邦基金利率的潛在目標。
所謂中性利率,即剛剛好的利率水平,經濟既不過熱、亦不趨冷下的利率水平,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爲經濟在穩態增長率下的通脹水平,目前美聯儲將其設定爲2%,當然這也是全球主要經濟體的通行設定標准。
(四)曆屆美聯儲主席簡述
截止目前,美聯儲已曆經16任主席。
其中有兩位主席任職最長,分別爲任職長達18年10個月的馬丁(曆經杜魯門、肯尼迪、約翰遜和尼克松四任總統)和任職長達18年5個月的格林斯潘(曆經裏根、老布什、克林頓和小布什四任總統)。現任美聯儲主席爲鮑威爾(已任職3年4個月)、前任美聯儲主席耶倫目前任職美國財政部部長。
二、美聯儲的四大傳統貨幣政策工具
傳統貨幣政策工具的老四樣全世界都一個樣,也即公開市場操作、准備金制度、貼現制度與利率調整。
(一)貨幣政策目標演變:由數量型向價格型,並以目前的利率通道爲主
事實上,美聯儲貨幣政策的操作目標同樣也是由于數量型逐漸向價格型轉變,並逐漸形成目前的“利率通道”模式。
1、1970年美聯儲開始公布M1指標、1979年開始控制M1指標,1987年美聯儲轉而選擇將M2作爲貨幣政策目標,1994年則將聯邦基金利率作爲公開市場操作的短期目標,並長期實行單一目標利率制。
2、2008年10月,美國通過立法的形式,要求美聯儲需要向儲備金支付利息,超額准備金利率被作爲聯邦基金利率的上限。2015年10月美聯儲貨幣政策正常化後,開始運用隔夜回購協議(ON RRPs)來調控聯邦基金利率,並將其作爲聯邦基金利率下限。
3、美國在2008年後也開始施行區間目標利率(即所謂的利率通道),並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等方式使市場利率始終處于目標利率的區間內。通常情況下利率通道的寬度穩定在25個基點,有效聯邦基金利率(即經過交易量加權計算後的市場利率中位數)就處于這個通道中。
4、當然在曆史上,貼現利率並不總是高于聯邦基金利率,這主要是因爲並不是所有的金融機構都可以享受到准備金利息(如政府資助機構等),主要還是口徑的差異,但2008年10月以後,這種0.25%的通道特征便非常明顯。
(二)中美貨幣政策工具的差異
經過2008年金融危機和2020年以來疫情危機的洗禮,中美兩大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工具愈加豐富。特別是美國,創設出諸多面向地方政府、市政企業、非金融企業和個人的信貸提供工具,其中僅2020年美聯儲便創設出11個貨幣政策工具,2008-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創設的5個政策工具目前也已退出。
除傳統的准備金、公開市場操作、貼現等政策外,中國的貨幣政策工具僅有SLF、MLF、SLO、PSL等,且適用範圍較窄,更沒有創設出直接面向企業和個人的信貸便利工具,因此相較而言,中國的貨幣政策框應屬較爲克制。
(三)公開市場操作(由紐約聯儲行負責)
公開市場交易商制度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均存在,而美國是最早采用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制度的國家,不過美聯儲授權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執行公開市場操作,來管理一級交易商。公開市場操作的目的在于通過影響金融機構的准備金水平,來推動聯邦基金利率圍繞目標區間運行。
1、正回購(Repo)與逆回購(RRP):與中國一致,但方向相反
回購操作(包括正回購與逆回購是公開市場最常用的操作,其模式與中國基本一致(操作上以14天內爲主),但方向剛好相反。也即美聯儲是站在操作對手的角度來考慮到,它們的逆回購是回籠資金、正回購則是釋放資金。
2、買賣有價證券
紐約聯儲銀行與一級交易商在二級市場開展買賣證券操作,以通過調節金融體系的准備金水平,來影響聯邦基金利率。這裏需要說明兩點:
(1)紐約聯儲銀行可進行買賣的證券品種受到《聯邦銀行法》的限制,主要包括美國國債、市政債以及一些由美國政府擔保的債券。
(2)短期頻繁的買賣有價證券操作是爲了調節准備金,但長期操作則主要爲了實施量化寬松(即擴表)。
自2008年12月16日美聯儲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壓降至0-0.25%的區間後,2008年12月至2014年10月期間,美聯儲便一直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來擴大對長期證券的持有,以推動長期利率下行。2015年12月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中,美聯儲進一步通過隔夜反向回購協議來保持聯邦基金利率在目標範圍內。
3、公開市場操作更關心SOFR(擔保隔夜融資利率,致力于取代LIBOR)
(1)除政策利率外,美國公開市場操作以及市場利率的基准主要以SOFR(Secured Overnight Financing Rate,擔保隔夜融資利率)爲准,SOFR是衡量美國回購市場以國債爲抵押品的融資成本,每個工作日的早上8點左右紐約聯邦儲備銀行都會發布SOFR。
(2)2008-2015年期間全球10余家銀行涉嫌操控LIBOR,導致美元離在岸市場定價出現較大偏離。爲此多數經濟體相繼宣布不再強制或取消LIBOR進行報價,如2017年7月英國金融監管局表明2021年之後不再強制要求LIBOR進行報價,2014年美聯儲成立替代參考利率委員會、2017年推出SOFR、2018年4月開始公布SOFR數據。
(3)實際上,近年來美國也一直在推動SOFR代替LIBOR(反映的是無抵押融資成本),雖然過程不太順利(成交額不到萬億美元、且代表性還有待進一步提升),但方向是明確的。
(四)准備金制度(由美聯儲理事會負責)
美國的准備金也包括法定存款准備金與超額准備金兩部分,而和中國最大的區別在于,它們的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很低,但超額存款准備金率較高。不過受疫情影響,2020年3月15日美聯儲宣布自2020年3月26日起將准備金率降至0%,取消了所有存款機構的准備金要求。
1、美聯儲只對淨交易賬戶有法定存款准備金的要求,這裏的交易賬戶是指交易賬戶總額減去對其他存款類金融機構負債後的差額。其中,所謂的交易賬戶實際上是指期限短、流動性高的負債比例較高的賬戶。
2、相較而言,中國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的繳存基數更大(包括國庫現金定存等),即便經過長達10年的降准周期,目前國內大型和中小型存款金融機構的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水平仍然分別高達12.50%和9.50%(超額約在2%左右)。因此整體上看中國的准備金制度和美國差異還是比較明顯。
(五)貼現制度(12家聯儲銀行各自負責):三級信貸貼現窗口的等級劃分
1、前面已經指出,12家聯儲銀行負責監管轄區內的金融機構,並在一定程度上充當最後貸款人的角色。因此存款類金融機構可以從所屬的聯儲銀行獲得貼現貸款。不過美國聯儲銀行的貼現窗口有等級劃分,且帶有一定懲罰性質。
具體來看,分爲一級信貸貼現窗口(針對資信條件最好的金融機構)、二級信貸貼現窗口(針對無法達到一級信貸貼現窗口標准但遇到流動性困境的金融機構)和季節性貼現窗口(針對資金比較容易受到季節性擾動的小型金融機構)。
2、需要說明的是,上述三個窗口的利率水平在所有儲備銀行中都是一樣的。其中,季節性貼現窗口利率按最近14天內的聯邦基金利率和3個月存單的均值計算,不帶有懲罰性質。很顯然,正是由于這種等級的劃分,使得二級信貸貼現窗口利率往往要比一級信貸貼現窗口利率高出50個BP。
3、2020年3月15日,美聯儲宣布自2020年3月16日開始對貼現窗口制度做出如下調整:
(1)縮窄一級信貸貼現窗口利率與隔夜利率水平之間的利差,鼓勵存款機構積極利用貼現窗口獲得資金。
(2)存款機構可以從貼現窗口獲得資金,期限最長爲90天,且可以按日提前還款或進行展期。
(六)利率政策(由美聯儲理事會負責)
現在來到我們最爲熟知的利率調整部分,這也是每年最受市場關注的金融事件,通常所說的美聯儲加息或降息即是指這裏要討論的聯邦基金目標利率。
1、聯邦基金利率是美國存款金融機構及政府支持企業之間相互進行信用拆借的隔夜資金利率,紐約聯儲銀行公開市場操作的一個目標便是使聯邦基金利率水平在目標利率區間內,目前超額准備金利率和逆回購操作利率分別構成利率通道的上限和下限(相差25個基點)。
2、另外一個常識是,美聯儲在進行利率決議時,通常比較看重兩個指標,即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1977年美國國會將充分就業和價格穩定一直視爲貨幣政策的兩個目標和雙重使命。當失業率較高,往往意味著經濟可能有所承壓,則傾向于降息;當通貨膨脹率(主要指剔除能源和食品項的核心CPI)低于預期時,則傾向于降息。不過伯南克時代後,美聯儲便開始采用通貨膨脹目標制(即將2%的核心CPI作爲利率決議的最重要參考標准)。
3、除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外,利率政策還包括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准備金利率、貼現利率等。其中,貼現利率包括整體貼現利率、一級信貸貼現窗口利率、二級信貸貼現窗口利率和季節性貼現窗口利率,而准備金利率包括法定存款准備金利率(Interest Rate On Required Reserves,IORR)和超額存款准備利率(Interest Rate On Excess Reserves,IOER)兩部分。
通常情況下,美聯儲主要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使聯邦基金利率保持在目標利率的區間內,當然極端情況發生時聯邦基金利率也會明顯偏離目標利率區間(如2008年次貸危機時)。
4、不過在2020年疫情的影響下,除取消存款准備金率和實施無限QE(2020年3月23日宣布)外,美國對利率政策做出了比較大的調整,例如,
(1)聯邦基金目標利率自2020年3月15日再次調降至0-0.25%的零利率區間(上一次是2008年12月)
(2)貼現利率自2020年3月15日調降至0-0.25%的零利率區間(一舉打破了以往貼現利率高于聯邦基金目標利率50個BP的慣例)。
(3)法定和超額存款准備金利率自2020年3月16日起均由1.10%調降至至0.10%的低位。
(4)一級信貸貼現窗口利率自2020年3月16日起由1.75%調降至0.25%。
(5)銀行最優惠貸款利率則由2020年3月17日起由4.25%調降至3.25%。
三、細說美聯儲創設的那些創新貨幣政策工具
美聯儲在2007-2008年金融危機以及2020年疫情時創設出較多貨幣工具,這些貨幣政策工具的本質在于美聯儲突破銀行等金融機構,直接面向非金融企業和個人提供資金支持,相當于美聯儲直接向實體撒錢。
(一)2007-2008年金融危機時,美聯儲創設出10種創新貨幣政策工具
美聯儲在2007-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可能是最具創新性的,推出了10種創新貨幣政策工具,按時間先後順序具體如定期貼現措施、短期拍賣便利、定期證券出借便利、一級交易商信貸工具、資産支持商業銀行票據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流動性便利、法定准備結余和超額儲備結余利率、商業票據融資便利、貨幣市場投資者融資便利、定期資産支持證券貸款便利、扭轉操作等等。這些創新貨幣政策工具的實質均是量化寬松,在2014年10月美聯儲貨幣政策開始回歸正常化之後,諸如定期存款工具以及逆回購等退出量化寬松的舉措也順勢推出。
當時其余經濟體當時也是大開腦洞,如英格蘭銀行推出特別流動性計劃和資産購買便利(即通過增發貨幣來購買二級市場的政府債券等資産)、歐央行推出“有資産擔保證券的購買計劃”和“證券市場計劃”(即二級市場購買抵押資産支持的證券和歐元區成員國的政府債券)、日本推出“互補性存款便利”等。
(二)2020年疫情危機時,美聯儲創設出10余種貨幣政策工具
除2007-2008年金融危機外,2020年疫情是美聯儲創設貨幣政策工具的另一催化劑。自2020年2月28日美聯儲開始采取行動算起,美聯儲官網幾乎每天均有政策信息公布,並延續或重新創設出一些貨幣政策工具,大致有11種。
1、其中傳統的舉措包括(1)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和貼現利率分別降至0-0.25%和0.25%的水平;(2)取消存款類機構的准備金率要求;(3)以0%的利率開展隔夜回購操作和日間信貸操作;(4)與日本、歐盟、澳大利亞、巴西、韓國、墨西哥、新加坡以及瑞典等多個國家的央行之間開展合計4500億美元的流動性互換安排(U.S. dollar liquidity arrangements)。
2、其它一些舉措包括:(1)實施無限QE,即在之前合計7000億美元(國債5000億美元和MBS2000億美元)的基礎上,按需大量購買美國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2)建立3000億美元的新融資計劃以支持信貸流向就業、消費者和企業;(3)建立期限長達四年的一級市場企業信貸便利工具(PMCCF)支持企業發新債和新增貸款;(4)建立二級市場信貸便利工具(SMCCF)支持企業償還債務和提供流動性;(5)建立定期資産支持證券貸款工具(TALF),以支持信貸流向消費者和企業;(6)擴大MMLF(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流動性融資便利工具)、CPFF(商業票據融資便利工具)的範圍;(7)其它還包括建立了CPFF(商業票據信貸便利)、PPPLF(薪資保護流動性便利)、市政流動性便利(MLF)、主街信貸便利(MSLP)、臨時回購協議機制(FIMA)、PDCF(一級交易商信貸便利)、擴大了中央銀行流動性互換安排的範圍以及鼓勵銀行利用其資本和流動性緩沖來幫助受病毒影響的客戶等等。
四、如何計算美聯儲加息或降息的概率?
對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的預測有一個很好的工具,即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期貨(30天、在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挂牌),其主要反映市場對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的預期,我們通常所看到的“美聯儲有多少概率加息、有多少概率不變”等信息就是基于美國30天聯邦基金利率期貨(Federal Funds 30 Day Futures)所給出的預測。其中聯邦基金利率期貨是以美國每月聯邦基金有效利率(EFFR)的算術平均數作爲標的利率期貨合約。
目前關于美聯儲利率調整的概率有兩種估算方式,一是CME的Fed Watch Tool計算的加息或降息概率,二是Bloomberg的WIRP計算的加息或降息概率,這兩種方式均是基于聯邦基金利率期貨計算得出。不過Bloomberg的計算方法剔除掉了資金面的擾動等因素的影響,CME的計算方法中沒有剔除。
五、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的曆史追溯與展望
美聯儲貨幣政策的些許調整直接決定著全球金融市場的動向,牽動著各經濟體的心弦。站在當前來看,尤爲關鍵。
(一)基准利率合計調整167次,1991年可以被視爲基准利率的分界點
1、自1982年以來,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合計調整167次(累計下調10BP),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別爲0.25%和11.50%。具體方向來看,下調85次(合計下調30.45BP)、上調81次(合計20.45BP)。其中,25%分位數、中位數、平均數、75%分位數和最大值依次爲0.25%、3.625%、6%、5.8784%和8.25%。
可以看出,降息次數與降息幅度整體上是大于加息次數與加息幅度的。
2、1991年以前,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幾乎均高于曆史均值水平(6%),主要是因爲在經曆過去很長一段時期的低通脹和高增長之後,美國通貨膨脹率自1980年代起開始大幅攀升,使得聯邦基金利率不得不一直處于高位。
3、1991年以後,聯邦基金目標利率總體低于曆史均值(6%)。其中,2001-2004年期間調至2%以下,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及之後的較長時間內,甚至低至0.25%,兩次降至零利率水平。
(二)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兩次進入零利率區間
前面已經指出,美國聯邦基金目標利率整體上是趨于下行的,不過曆史上看,美國聯邦基金目標利率曾兩次進入零利率區間,一次是2007-2008年金融危機時,第二次則是2020年疫情危機時。
1、2020年3月15日(周日),美聯儲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100個BP至0-0.25%的零利率區間(史上最大幅度單次降息),同時還將銀行貼現窗口的緊急貸款利率下調125個基點至0.25%(並將貸款期限延長至90天)、取消准備金率要求、推出美元流動性互換安排等等。這是美聯儲曆史次第一次取消准備金率要求且單次降息幅度第一次高達100BP,更是時隔近12年以來第二次重回零利率區間(2008年12月16日將聯邦基金利率調降75BP至0-0.25%)。
2、不過2020年美聯儲的兩次非常規降息並不是首例,這在曆史上也曾發生過,分別爲1982年-1984年、1989年、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中國入世期間以及2007-2008年金融危機五個時間段,即均爲突發事件或金融危機時期。
同時從曆史來看,美聯儲曆史上的每輪降息周期均較爲急促快速。我們將美聯儲曆史降息頻率較爲集中的時期劃分爲10個時間段,具體如下:
(三)目前已經曆六輪加息周期,並正處于七輪降息周期中
1982年以來,美國總共經曆6輪加息周期與7輪降息周期,且目前正處于第7輪降息周期的末尾階段。
1、從曆史對比來看,美國曆次加息周期持續時間均在1-2年左右。不過第6輪加息周期持續3年(2015-2018年),相對較長。由于降息周期的開啓通常是爲了應對危機,因此其呈現的特征往往是“急且頻”,即基准利率下調的幅度較大、下調的頻率較多,也因此使得美國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在趨勢上是呈現下降的。
2、美聯儲每次加息周期總會引發一些世界性危機,如第一輪和第二輪加息引起並加劇20世紀80年代的拉美債務危機爆發、第三輪加息周期加劇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第四輪加息周期則對應互聯網滿清、第五輪加息周期則引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第六輪加息周期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大動蕩。
六、曆史經驗,如何尋求美聯儲貨幣政策變化的邏輯?
(一)美聯儲貨幣政策變化的可預期性較強
整體來看,美聯儲的政策具有比較強的可預期性,我們至少可以從以下三個維度進行預測:一是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率(核心)所處的水平;二是美國聯邦基金利率30天期貨可以每天對未來的利率水平進行預測(兩種路徑);三是中性利率可以作爲美國聯邦基金利率長期水平和加息頻次的預測基准。
(二)美聯儲加息周期與降息周期均有順序邏輯可追尋
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變化往往具有一定邏輯可追尋,具體看:
1、加息周期中,呈現縮減量化寬松幅度——加息——縮表的脈絡。也即加息周期中,先縮減QE、加息,再縮表。
2、降息周期中,呈現降息——擴表(實施量化寬松)的脈絡。也即降息周期中,先降息,後擴表。
以其第六輪加息周期爲例,美聯儲在2008年12月16日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降至0-0.25%的零利率區間後的第五年,2013年12月18日正式宣布開始消減QE,並于2014年10月29日徹底結束QE。隨後在多次向市場釋放加息信號後美聯儲于2015年12月27日首次加息,與此同時2017年9月美聯儲公布縮減資産負債表方案(直至每月縮減規模上限達到300億美元國債和200億美元MBS)。
(三)美聯儲正處于逐步退出QE(即Taper)並嘗試走向加息的計劃中
1、站在當前來看,在經曆2020年一系列超常規貨幣政策調整的過程後,美聯儲基本上使用了渾身解數,不僅時隔12年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重新調整至零利率區間、取消准備金率,還實施了無限QE等極端非常規貨幣政策(使得美聯儲總資産從4萬多億美元大幅擴張至近8萬億美元)。因此,現在更需要關心的是美國何時重啓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
2、目前美國已經處于第七輪降息周期的末尾階段,隨後進入第七輪加息周期的方向基本已經確定,只不過現在數據上顯示還比較糾結。事實上,美聯儲已經處于縮減QE的計劃中(即逐步減少資産購買計劃、也即市場所傳言的Taper),如2020年所推出的10余種貨幣政策工具正陸續退出便是例證。同時在縮減QE之後將無疑會進入加息周期中,市場對此有明確預期,只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3、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調整主要基于兩個指標,即核心CPI與失業率。單以這兩個指標來看,也足以支撐美聯儲開始調整貨幣政策的中長期方向,如2021年5月美國失業率降至5.80%,這基本上已經是自2020年5月以來連續13個月下降,且較自然失業率4%已經相差不遠。再比如,2021年4月,核心CPI當月同比高達3%,當月環比亦達到0.80%。
(四)修正傳統通脹目標制的背後:加息階段開啓至少要等到2022年以後
爲規避疫情期間通脹水平對貨幣政策的制約(如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期間美聯儲CPI當月同比均低于2%,預計未來一段時期將持續高于3%),2020年8月27日美聯儲官方網站發布了一份對長期目標和貨幣政策戰略進行更新的聲明,同時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峰會上(主題爲“引領未來十年:貨幣政策的影響”)發表了題爲“新的經濟挑戰和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評論”的演講,其核心內容與思想在于對長期貨幣政策目標和框架進行了更新,更加強調實現充分就業,並且提出“致力實現長期平均通貨膨脹率在2%左右”以及“允許未來一段時期內通脹率適度高于2%”,也即不再單一追求通脹率在2%的通脹目標制,而追求長期平均通脹水平穩定在2%左右即可。
這意味著美聯儲允許未來一段時期內適度高于2%是對之前低于2%時期的彌補(可以將其稱之爲美聯儲副主席Richard Clarida提出的補償策略),也即2020年4月-2021年4月的通脹率持續低于2%是受疫情的影響,2021年4月以後通脹率持續高于2%則是受基數較低的影響,因此這兩個階段的通脹率水平需要綜合考慮。也即在充分就業目標實現之前以及通貨膨脹預期沒有明顯擡升之前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並不急于回歸正常化以及進行加息。從這個角度來看,現在可能只是處于美聯儲逐步縮減QE的階段,雖然方向上是明確的,但第一輪加息階段的開啓至少要等到2022年,甚至2023年。
這一時期,未來美聯儲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的方向是明確的,但市場卻是無比糾結的,而金融市場的動蕩與央行的持續發聲亦將是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