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既是美國盟友,也是與中國非常友好的東盟成員,多年來,新加坡曾多次對外表示,不會在中美之間選邊站,因爲這樣不符合新加坡的利益。而且,新加坡始終認爲,中美應該在各自的利益點上尋找平衡,這樣對整個亞太地區是一個福音,希望中美之間能少些對抗,多些合作。實際上,新加坡方面不僅只是這樣說,行動上也是這樣做的。在最近訪問白宮時,拜登說“印太”,李顯龍卻堅持稱亞太,而新加坡緊摳這個細節,雖一字之差,含義卻完全不一樣。
據《環球時報》4月1日的報道,在美新兩國首腦會晤後的新聞發布會上,拜登多次提及“印太”,而到訪美國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則似乎沒聽見,一直稱“亞太”。盡管這個細節似乎“無關輕重”,但還是被媒體捕捉到了,有分析就認爲,美國使用的“印太”一詞向來具有“反華”意味,而美國推動的“印太戰略”,其實是由日本安倍晉三政府率先提出,其本質上就是一個“反華戰略”,其目的就是要組建“印太版小北約”,從而針對中國。
所以,拜登總統在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新聞發布會上,大談“印太”戰略與“印太”問題,說白了,就是要把新加坡拉下水,給外界特別是中國一個“印象”,那就是新加坡站在美國這一邊。而李顯龍作爲資深政治家,怎麽可能看不出拜登總統的這點小心思,因此在聯合新聞發布會上,不管拜登怎麽提印太戰略,李顯龍都是用“亞太”來代替。
對此,《日本時報》就表示,這說明作爲貿易中心的新加坡,“渴望與中美都保持良好的關系”。
事實上,自從美國加大在亞太的反華力度以來,新加坡一直在撮合中美兩國進行合作,原因很簡單,新加坡是亞洲的貿易中心,控遏著馬六甲海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緣戰略重要性。一旦中美爆發沖突,那麽新加坡不管情不情願,都必須在中美之間做出選擇,而不管選擇誰,新加坡都會因此付出慘重的代價。
所以,新加坡是亞太地區最不願意看到中美兵戎相見的國家之一,這一次,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就再一次發揮了“和平使者”的作用。當著拜登的面,李顯龍表示,新加坡希望美國“繼續深化與亞太國家的關系——包括中國,也包括其他國家——在此過程中促進地區和平、穩定與安全”。
對此,中國外交學院美國問題專家李海東就認爲,“這反映了東盟國家的普遍願望”,原因很簡單,他們也開始意識到,隨著中美博弈的加劇,將來會面臨一個站隊問題,這是一個痛苦且很可能會付出重大代價的選擇題,他們希望“中美能夠負責任地處理彼此關系,穩定態勢”。
此外,李顯龍還談及了中國在處理俄烏問題上的態度,他表示,中國“不會”爲不疏遠俄羅斯而付出政治代價。李顯龍稱,中國並沒有一邊倒支持俄羅斯,而是“采取了自己的立場”,中國發展的動力“巨大且不可阻擋”,“若嘗試阻擋會得不償失”,“若嘗試合作便會雙方獲益”。換言之,李顯龍是兩層含義,一方面,雖然新加坡譴責了俄羅斯,但新加坡不會因爲中國“不疏遠”俄羅斯,而影響到中國與新加坡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中國的崛起是不可阻擋的,與其去徒勞地阻擋,不如早點適應,尋求互利共贏,這話不僅僅是說新加坡,其實也是說給美國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