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當地時間5月9日,美國華盛頓智庫機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舉辦了一場線上活動,邀請了美國駐日本大使拉姆·伊曼紐爾(Rahm Emanuel)和日本駐美國大使富田浩司(Tomita Koji)出席,活動主題爲“從兩位大使的視角看加強美日同盟”。
其中,伊曼紐爾在發言時,談及當前俄烏沖突,向中國和俄羅斯發出了“警告”,他聲稱,亞洲國家對于俄烏沖突的反應有助于告訴中俄,一旦這兩個國家發動戰爭,後果將是“無法逍遙法外”(cannot act with impunity)。
富田浩司則預計,拜登5月下旬出訪日本時,將會發布一項針對印太地區的美國新經濟戰略。他還認爲,拜登在俄烏沖突之下訪問日本,表明美國發出了“仍舊關注印太地區”的信號。
CSIS視頻訪談截圖
談到美日關系時,伊曼紐爾表示,在俄烏沖突發生後,日本緊跟了美國的步伐,很快就對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發動了制裁。之後,他又提到,在亞洲地區的許多國家也在這一問題上展現了“團結”,比如這反映在聯合國的相關投票中。
他說,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已經注意到,就連中國也感到意外,必須看到一種“團結”一直存在。在烏克蘭問題上,這種“團結”不僅體現在歐洲和跨大西洋同盟,也強烈地體現在亞洲國家的反應上。
隨後,伊曼紐爾聲稱:“這種‘團結’是一種戰略資産,是一種力量倍增器,我認爲這會給我們帶來難以置信的力量,因爲我們要確保,俄羅斯和中國試圖以暴力方式或采取武力改變當地現狀而發動戰爭時,它們無法逍遙法外。”
伊曼紐爾發言 視頻截圖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伊曼紐爾所說的那樣。自俄烏沖突發生後,除了日本、韓國和新加坡之外,並沒有其他亞洲國家宣布對俄羅斯發動制裁。
例如,與美國有著曆史性安全夥伴關系的沙特阿拉伯,一直未譴責俄羅斯,並拒絕了美國提出的增加石油産量以抑制油價飙升的請求;而在俄烏沖突後的多次聯合國投票中,印度均投下棄權票,未與美西方國家立場一致。印方稱,自身立場是支持和平的,但其外交政策是根據印度國家利益作出的。
在同場視頻活動中,日本駐美國大使富田浩司則表示,美國總統拜登計劃于本月訪問日本,這將發出一個信號,即俄烏沖突之下,美國仍舊關注印太地區。
富田浩司發言 視頻截圖
他還表示,拜登訪日期間預計將正式啓動一項針對印太地區的美國新經濟戰略。去年,拜登政府發布了一項針對中國的所謂“印太經濟框架”(IPEF)計劃,並在今年2月發布“美國印太地區戰略”文件時稱,IPEF將于2022年年初啓動。
“這不僅僅是一個信號,我認爲這次訪問將以非常強硬的措辭表明,日本和美國准備共同在更廣泛的印太地區經濟及社會發展中發揮領導作用。”富田浩司稱,拜登將于5月20日至24日訪問韓國和日本,並在東京出席美日印澳“四邊機制”(Quad,也稱“四方安全對話”)領導人峰會,這將是實現這一目的的重要途徑。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