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太格(左)在永春縣科技與城市規劃展覽館了解工程進展情況。
秋風漸涼,一個行李箱一雙徒步鞋,劉太格博士獨自一人乘機從新加坡飛抵福州,在接受完記者采訪後,又連夜趕往平潭做規劃成果彙報。
很難想象,眼前這個身形硬朗步履匆匆的規劃大師已經快80歲了。在福建,他的設計事務所目前正在爲福州、平潭、龍岩做規劃設計。
在全球規劃界,劉太格是公認的泰鬥級人物,被譽爲“新加坡規劃之父”,曾任新加坡建屋發展局和市區重建局局長,是新加坡“花園城市”和“居者有其屋”理念的實踐者,現任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咨詢委員會主席。在中國,他參與了近40個城市及地區的規劃,而他與中國的規劃合作便是從家鄉福建開始的。
福州市榮譽市民
“到福州就跟回家一樣。”劉太格告訴記者,福州是他在中國做的第一個項目。上世紀80年代,時任新加坡建屋發展局局長的劉太格就協助福州和廈門編制城市規劃。
因爲母親是福州人,劉太格從小就知道福州有于山、烏山、屏山“三山”,但當他第一次踏上家鄉的土地時卻發現找不著“山”了。原來,當時福州“三山”腳下沒有道路,山都被房屋遮擋住了。他認爲:“在做城市交通規劃時,既要與土地功能嚴謹配合,也要尊重地形,利用山腳、河道、海岸線建設景觀路。這樣可以既照顧城市功能,也體現了城市天然環境的優美。”于是,在做福州城市規劃時,他特意在“三山”的山腳開了一些路。從此,福州顯山露水,福州人也可以沿著這些路去看山了。
在協助編制規劃過程中,劉太格還提出“中心城的土地利用規劃”和“核心區的詳細規劃”,認爲一個現代化城市要有核心,周圍爲新鎮,各鎮相對自足、平衡發展。在城市交通方面,提出3個道路網加3個環網的設想,主次分明、急緩合理,受到國內外專家的好評。福州加快實施“東進南下”發展戰略,劉太格又受邀助力,他也因此成爲首批“福州市榮譽市民”中的一員。
去年,劉太格再次受聘擔任福州城市總體規劃顧問,幫助編制福州市空間發展戰略規劃,對濱海新城的區位、定位、功能分區等進行編制規劃。明年,由他親自設計有著濃郁閩南特色的永春縣科技與城市規劃展覽館將竣工對市民開放。劉太格說:“永春和福州分別是我父母的家鄉,能夠參與當地的規劃設計,爲家鄉盡一份力,是我職業生涯萬分榮幸的事。”
引進新加坡經驗
上個世紀初,劉太格的祖父從中國移民到馬來西亞,幫親戚經營商店和橡膠廠。“由于家境不錯,祖父可以讓父親到中國,拜在劉海粟先生門下學習繪畫。”劉太格說,“後來父親又去巴黎待了6年。我的母親來自一個中國滿清家庭。我出生時家道中落,不過,我是在藝術和文化的氛圍下長大的。我也受到舅舅的影響,他是一位畫家和書法家,所以我一直很喜歡中國的國畫和書法。”
1962年,劉太格從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畢業,隨後前往美國耶魯大學,攻讀城市規劃專業。受到西方嚴格學術訓練的劉太格同時深谙東方道法自然的哲學思想。在他看來,城市要避免千城一面,首先,要尊重環境和自然山水,要保護山水的特色,順勢而爲。其次,要保護當地古迹。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人們的保護意識還不太成熟時,劉太格就呼籲保護三坊七巷、閩南騎樓等,並通過城市規劃把它們保護下來。這次重訪福州,他對福州下大力氣保護三坊七巷、上下杭、煙台山等曆史文化街區(風景區)的做法表示贊賞。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以人爲本。他比喻說,一個人如果本身不健康,即使穿再昂貴的衣服還是不美。所以,不能爲了城市特色犧牲公衆利益,應該先確保居民住得舒適健康,在此基礎上加以規劃建設,這個城市才會呈現自己獨特的風貌。
此次來閩爲福州、平潭等地做規劃,劉太格均以50年作爲一個周期。他告訴記者,打造和諧宜居的城市,要做好遠期城市規劃,制定城市遠期人口規模。他說,把城市的遠期人口規模定下來,就等于明確了一個人的年齡。不同年齡的人有不同的社會身份,而不同的人口規模則決定了一個城市的發展理念和定位,這對于保留中小城市的特色也有裨益。新加坡的規劃甚至是以百年爲單位來做,現在的新加坡城市發展就是按照上世紀70年代制定的遠期概念規劃結構發展,並且每10年修訂一次,確保與時俱進,結構原則保持一致。
劉太格喜歡把自己比喻成個大廚,他說,目前他的工作就像是爲家鄉寫“菜譜”,城市的山水、古迹、地貌等就好比烹調的原材料,規劃師的任務就是根據這些原材料寫出好的菜譜。此外,他還希望能夠引進先進的“烹調技術”。“因爲新加坡在城市垃圾處理、汙水處理、工業區開發、交通管理等方面都累積了豐富的經驗。如果能落地對接,將爲當地解決城市發展遇到的問題提供一整套成熟完備的方案。”劉太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