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24日電 題:陳嘉庚之孫:今日中國需要陳嘉庚精神
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陳君寶在錄制現場。 中新社記者 鍾欣 攝
農曆春節前夕,一檔華人家庭文化傳承節目《謝謝了,我的家》邀請海內外傑出華人講述家風故事。最新一期裏,華僑領袖陳嘉庚之孫陳君寶所講述爺爺的故事引發不少關注。日前,陳君寶在新加坡接受了中新社記者電話專訪,分享他所感受的家風財富。
爺爺的“財富”
“在我眼中,陳嘉庚是一個非常獨特的人,像他這樣的人非常難找。”如今,陳嘉庚家族400余位後人散布在世界各地,但他逝世前未給家人留下多少財富。“這是真的,他都捐出去了。”陳君寶說,“爺爺的錢都用在造福社會、造福國家,他希望我們自己去奮鬥,這也是我們家很重要的傳統。”
陳君寶出生時爺爺已經去世,他曾對爺爺傾資辦學很不理解,直到1987年,生活在新加坡的陳君寶第一次踏上中國土地。
“當我第一次看到廈門大學和集美學村的時候,真的很震撼。”陳君寶回憶道,原來,爺爺雖然沒給子孫保存資産,但爲後世留下巨大財富。
陳君寶還接觸了當年陪在爺爺身邊的老人,向他們請教爺爺這個人和他曾做過的事。“我就是在這些接觸中,漸漸理解他,漸漸領悟他的遠見和偉大。”
陳嘉庚精神
陳君寶說,他理解的陳嘉庚精神,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注重教育,二是要做到“誠毅”。
陳嘉庚一生資助或創辦的學校有118所。他1919年捐助興辦廈門大學時,公開認捐金額是其當年資産總額的兩倍。“當時陳嘉庚公司的文化是這樣,你到陳嘉庚的公司就是爲了拯救中國。”陳君寶說。
20世紀30年代,陳嘉庚的企業曾遭遇沉重打擊,在不堪重負的情況下,他仍舉債支持廈門大學與集美學校。
陳嘉庚長子曾勸父親削減彙給廈大的經費,但陳嘉庚說:“我吃稀粥,佐以花生仁,就能過日子,何必爲此擔心。”
陳君寶說,他曾遇到廈門大學畢業生,對方得知他是陳嘉庚之孫,激動地和他握手,連說“我是廈大的”。“我和這個人完全不認識,但他卻這麽激動,一定是非常爲母校感到驕傲,爺爺看到一定很高興。”
陳君寶(右)與主持人敬一丹(左)在錄制現場,鏡框中爲陳嘉庚。 中新社記者 鍾欣 攝
陳嘉庚精神與今日中國
陳君寶認爲,爺爺最注重的始終是如何幫助國家、幫助中華民族站起來,其他都是小事。現在幾乎每月都往返于中國大陸與新加坡之間,陳君寶也關注著中國大陸的變化。
“(現在的中國)總體是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人們都過上了更好的生活。”陳君寶說,“但由于社會發展得太快,我認爲在很多方面需要一些精神上的引導。”
“目前的中國更需要陳嘉庚精神,如注重教育、講求誠信等。”陳君寶說,人要努力地爲社會創造財富,但也要懂得讓更多人享用這些財富;當個人將財富回歸社會,人生才會變得更有意義。
陳君寶說,中國人能過上好的生活,是包括他在內的海外華人華僑都想看到的事情。中國正在推進的“一帶一路”等,海外華人華僑也可發揮“融通中外”的積極作用,幫助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把事情做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