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首次完成珠峰區域航空重力測量
6月2日下午,“航空地質一號”飛機完成當天測量任務,平穩降落在拉薩貢嘎機場,這標志著我國首次完成對珠峰及周邊區域的高精度航空重力測量。
2020珠峰高程測量任務由自然資源部統一部署和組織實施,包括地面和航空測量兩部分。航空測量任務5月1日正式開始,由有著“中國地調空軍”之稱的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航空物探遙感中心使用“航空地質一號”飛機執行航空重力和遙感測量任務,快速、高效、高精度地獲得珠峰高程的關鍵數據。
——新華網
2
水星“東大距”今日上演,系年內第二次觀測水星良機
6月4日,神秘的水星將迎來“東大距”。天文專家表示,這是今年內第二次觀測水星良機。屆時,如果天氣晴好,我國感興趣的公衆可在日落後的西北方低空找尋到水星的身影。
當天,如果大氣透明度足夠好的話,我國感興趣的公衆可在日落後30分鍾至50分鍾內,在西北方天空,用肉眼或借助雙筒望遠鏡觀賞這顆距離太陽最近的大行星。如果沒有觀測到,還可嘗試在隨後幾天內的同樣時間進行觀測。
——新華網
3
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入網提供服務
6月2日從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獲悉,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近日完成各項在軌測試和入網評估等工作,已正式入網提供服務。目前該中心積極開展在軌維護,保障在軌運行的北鬥衛星平穩健康運行。
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自3月9日發射升空以來,該中心按照測控計劃,對衛星進行多批次控制,成功將衛星定點,隨後對衛星開展在軌測試,于4月完成星間鏈路測試項目,並接入星間鏈路網絡。
——《科技日報》
4
1542米!我國海底管線鋪設水深有了新紀錄
據中國海油最新消息,隨著最後一條12英寸海底管線終止封頭在南海西部海域入海,我國首個深水自營大氣田——陵水17-2氣田海底管線鋪設項目,首階段作業于6月2日順利完工;作業水深1542米,創造了我國海底管線鋪設水深新紀錄。
中國海油介紹,海底管線鋪設施工作業難度大,對焊接工藝和裝備能力要求極高;而隨著水深增加和海床不穩定、岩石強度低等因素影響,技術難度呈倍數增長。此前,超過1500米深水區海管鋪設技術,一直被少數跨國石油工程公司壟斷。
——《科技日報》
5
“天眼”再立功 發現罕見快速射電暴“三連閃”
▲圖片來源:cfa.harvard.edu
從設計、建設、落成、調試,再到今年初通過驗收正式開放運行,“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宛如貴州喀斯特窪坑中的一顆明珠,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天文學家乃至全國人民的心。近期,“中國天眼”再立新功,發現來自宇宙深處的快速射電暴(FRB)新源。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朱炜玮、李菂等與合作者利用自主研發的搜尋技術,結合深度學習人工智能技術(AI),對FAST海量的巡天數據進行快速搜索,發現了這一新源。近日,該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天體物理學快報》上。
——《科技日報》
6
科學家研制出新型可拉伸材料:能發光 可自愈
近日,據外媒《NatureMaterials》報道稱,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能夠發光和實現自我修複的新型可拉伸材料—— HELIOS,它采用的是氟彈性體+表面活性劑的“獨特混合物”制作而成,質感上很像是透明彈性橡膠板。
含氟彈性體是基于碳氟化合物的合成橡膠,表面活性劑可降低兩種液體之間的表面張力(通常被用作清潔劑)。由于該材料具有很高的介電常數,因此與其它可拉伸顯示技術相比,它能夠在更低電壓下存儲更多的電荷。
——環球網
來源:今日科協微信公衆號
中國科協各級組織要堅持爲科技工作者服務、爲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爲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爲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推動開放型、樞紐型、平台型科協組織建設。接長手臂,紮根基層,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進軍科技創新,組織開展創新爭先行動,促進科技繁榮發展,促進科學普及和推廣,真正成爲黨領導下團結聯系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成爲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習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