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專家:新冠病毒尚未發生明顯變異
▲圖片來源:新浪科技
世衛組織與中方的聯合專家考察組2月22日進入疫情暴發的中心地區——湖北省武漢市工作,此前,他們已在北京、廣東和四川三地調研。
聯合專家考察組2月24日晚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考察組中方組長、國家衛健委新冠肺炎應對處置工作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表示,通過對不同地點分離出的104株新冠病毒株進行全基因組測序,證實同源性達99.9%,提示病毒尚未發生明顯的變異。
——《環球時報》
2
2000年前,人類活動已成亞洲沙塵暴主因
依托距今2250年的高山湖泊記錄,對比粉塵源區人口數量、夏季風降水量和沙塵暴強度後,蘭州大學、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揭示,2000年前,人類活動已成爲影響亞洲沙塵暴的主要因素。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自然·通讯》杂志上。
論文的並列第一作者與通訊作者、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陳發虎院士介紹,科學評估自然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在沙塵暴中的相對貢獻是極具挑戰的前沿科學問題。團隊過去的研究發現,東亞夏季風降水變化對中國文明的曆史演化具有重要影響,如在工業革命以前,季風增強時,朝代強盛(如漢、唐、宋);而季風減弱時,朝代容易發生更替(如唐末、元末、明末)。
——《科技日報》
3
我國科學家發現間歇性禁食減少糖尿病認知損傷新機制
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獲悉,該校食品學院劉學波教授團隊聯合國內外多個專家團隊,近日在國際著名期刊《自然·通讯》上在线发表其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间歇性禁食模式在改善2型糖尿病及相關腦認知損傷作用中的新機制。
該項成果首次揭示了腸道菌群及代謝産物在間歇性禁食模式改善糖尿病及認知損傷中的重要參與機制,爲營養幹預和改善代謝相關機體健康問題提供了新啓示。
——《科技日報》
4
“太陽軌道飛行器”傳回首次測量數據
據歐洲空間局(ESA)官方網站近日消息稱,“太陽軌道飛行器”的首次測量數據已成功傳達地面,向地球的國際科學家團隊證實了在部署了航天器吊臂後,航天器的重要科研設備——磁力計儀器狀況良好。爲進一步揭開爲期11年的太陽活動周期、太陽磁場的産生以及太陽風粒子如何加速到很高能量等謎團做准備。
2月10日,歐空局的新型太陽探測航天器“太陽軌道飛行器”發射升空。這是繼2018年升空的“帕克”太陽探測器之後,人類向太陽派遣的第二位使者,其主要任務是給太陽南北兩極拍首張“正面照”並揭示太陽磁場的奧秘。
——《科技日報》
5
科學家發現10億年前海藻化石:可能是現代陸地植物祖先
據外媒CNET報道,日前,科學家們用顯微鏡揭開了一種古老海藻的秘密。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們宣布發現了10億年前的海藻化石,並通過顯微鏡分析出這些微小的殘留物很可能是我們現代陸地植物的祖先。
這種綠色的海藻是一種被稱爲 “Proterocladus antiquus”的藻類,它們只有跳蚤般大小,來自中國的北方。
——環球網
6
美國研究人員利用人工智能發現新型抗生素
▲圖片來源:騰訊健康
美國科研團隊最近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發現一種新型抗生素,它可以殺滅多種致病細菌,包括一些對所有已知抗生素都具耐藥性的細菌菌株。
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細胞》雜志上的這項研究顯示,在培養皿中,這種抗生素分子可殺滅除綠膿杆菌之外的數十種細菌菌株,其中包括艱難梭菌、鮑氏不動杆菌和結核杆菌等耐藥性較強的細菌。在動物實驗中,它也有效清除了小鼠體內的耐藥性細菌。
——新華網
來源:今日科協微信公衆號
中國科協各級組織要堅持爲科技工作者服務、爲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爲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爲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推動開放型、樞紐型、平台型科協組織建設。接長手臂,紮根基層,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進軍科技創新,組織開展創新爭先行動,促進科技繁榮發展,促進科學普及和推廣,真正成爲黨領導下團結聯系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成爲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習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