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你知道嗎?新加坡的獨立不是自己爭取來的,而是被強迫的。被馬來西亞“斷尾求生”的新加坡究竟是怎麽一步步走到今天的?馬來西亞又是怎麽做的?來看看專業人士怎麽說…57年前的8月9日,新加坡獨立。與其他國家不一樣,新加坡的獨立不是自己爭取來的,而是被強加在我們頭上的。在1965年8月9日之前,新加坡一直是馬來半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1819年,萊佛士開埠之後,新加坡作爲英國殖民地在東南亞的重要自由港,爲馬來半島的錫礦和橡膠貿易提供服務,並由此昌盛繁榮。1965年8月9日,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分家,新加坡被迫獨立,與馬來半島腹地市場的聯系紐帶被斬斷,首次必須靠一島之力擔負起主權防衛、經濟生存的生死重擔。1982年,回憶起新馬分家的時候,主導新馬分家的馬來西亞首相東姑說:“如果腿腳出了大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截肢,我(當時)正是這樣做的。”8月9日當天,東姑對英國最高專員(相當于大使)赫德說:“如果新加坡的外交政策損害到馬來西亞的利益,我們可以恫言切斷給新加坡的水供,對他們施加壓力。”東姑當天也對澳洲最高專員克裏奇利說:“我們占了上風。新加坡跟外國政府打交道時,必須同我們磋商。”後來出任馬來西亞外長的加查利沙菲說,在孤立無援幾年之後,“新加坡將陷入嚴重的困難,會爬著回來馬來西亞,而且是按馬來西亞開出的條件爬回來”。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被逐出馬來西亞。李光耀在電視直播說:“新馬分家,令人極其痛苦。我這輩子……(哽咽,流淚)…… 始終認爲新馬兩地必須合並,兩地應爲一體,兩地人民在地理上、經濟上、血脈上,環環相連……”除了馬來西亞的威脅,當時印尼總統蘇卡諾存有控制本區域的野心。從呱呱落地起,新加坡這個新生國家就出生在不友好甚至危機四伏的環境當中;籠罩在這個新生共和國上空的,並不是歡騰和希望,而是緊張和憂慮。李光耀說:“1965年8月9日,我帶著惶惑不安的心情啓程,走上一條沒有路標和茫無目的的道路。前途茫茫,不知道何去何從。”被迫倉促獨立之後,新加坡需要迅速成立外交和國防部門。首先,從各個政府部門緊急抽調人手,組成外交部,第一要務就是盡快、盡多尋求各國的承認。當時,新加坡本身只有兩個步兵營,無法保衛新生的國家。政府只好號召人民自願組成人民衛國軍,自願入伍的包括部長、國會議員、教師、警察、公務員。1966年,新加坡預計失業率達到14%,幾乎足以引發動亂。1967年,英國忽然宣布,放棄蘇伊士運河以東,將撤出駐守在新加坡的英軍。這事對新加坡造成極大的問題,顯而易見的是防衛與安全的問題,其次是經濟問題——當時英國駐軍與家屬貢獻了新加坡經濟的20%,並雇傭了三萬名本地人,駐軍撤離,意味著GDP要損失20%,英軍撤離時解雇了直接雇傭的三萬人,另有給英軍提供服務的四萬人也失業,而當時新加坡人口僅211萬人。
作者簡介
許振義博士
《新加坡眼》董事經理,先後畢業于新加坡國立大學、南京大學。他曾擔任新加坡多個政府部門的新聞主任兼發言人、中國事務處長。 2002年至2010年常駐中國,曆任新加坡駐上海商務領事、在華外資企業總經理、商會總監。2011年起,擔任新加坡“通商中國”總經理、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事務處主任、隆道研究院總裁等職。曾任上海黃浦區、江蘇南京市和連雲港市招商顧問。目前在新加坡多個團體擔任義務職務,包括學術團體南洋學會會長、社會團體怡和軒文教主任、金門會館文教主任、福建會館文化組副主任等。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