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25日電 題:泉州申遺成功一周年 海外僑胞述泉州故事
中新社記者 徐文欣
2021年7月25日,第44屆世界遺産大會上,“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被批准作爲文化遺産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成爲中國第56項世界遺産、也是爲數不多的城市型世界文化遺産。
一年過去,多位泉州籍僑胞回憶起這座文明之城的高光時刻,並講述自己身上的泉州印迹。
“滿街皆是聖人”的“衆神之城”
坦桑尼亞福建同鄉會常務副會長蔡鴻堤在泉州生活了30余年,他說:“泉州是一座多元古城,此處古稱佛國,滿街往來皆聖人。在世界各地,沒有一個城市能夠接納像泉州那麽多的教派,並和諧地走過千年。”
泉州被稱作“世界宗教博物館”,2021年,泉州申報的22處代表性古迹遺址中,多處是宗教類古迹遺址:九日山祈風石刻、老君岩造像、真武廟、天後宮、草庵摩尼光佛造像、伊斯蘭教聖墓、清淨寺……
這些古迹遺址是泉州開放包容的象征。據記載,宋元時期,泉州刺桐港曾與亞曆山大港齊名,是世界五大通商港口之一。各種宗教文化隨著世界各地商人進入泉州,道教、佛教、天主教、伊斯蘭教、摩尼教等都在這裏落戶並和平相處,成爲閩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漂洋過海難忘“泉州習俗”
多元的曆史文化深深滲進了泉州人的日常生活,對泉州籍華僑華人來說,“泉州習俗”是他們鄉愁的寄托,也是他們與老鄉互通有無的獨特暗號。
蔡鴻堤表示:“無論身在何處,正月初九的那天,我一定要‘拜天公’。除夕晚上一定要‘跳火群’。”
相傳正月初九爲玉皇聖誕,俗稱“玉皇會”,傳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這一天都要隆重慶賀,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僑胞都有“拜天公”的習俗。“跳火群”則爲中國傳統年俗之一。吃過年夜飯後,人們准備好草料點火燃燒,隨後由家中輩分最高的男丁帶頭最先跳過火堆,其他人按長幼順序跳過。跳過火堆,拾級而上,從正門進入“厝內”,一直走到神廳內的“天公燈”下,完成一趟。然後沿原路折回庭院裏的起點處,接著跳。
坦桑尼亞福建同鄉會常務理事許自偉表示,自己會在農曆的初一、十五祈福祭拜,並且多年來一直保持著閩南的飲食習慣。
海外華商是泉州文化的最好注解
作爲世界海洋貿易網絡中高度繁榮的商貿中心之一,泉州人自古便有出海經商的習慣。一代代華商用行動诠釋了“愛拼才會贏”的泉州文化。
許自偉說:“作爲土生土長的晉江人,我30歲前一直生活在閩南地區。‘愛拼才會贏’的精神深深影響我們,每個在外打拼的泉州人都快速融入當地,善于把握機會,一定要闖出一片天地。”
在蔡鴻堤看來,泉州人傳統但不保守,堅韌又具機變,敢拼愛拼的性格讓泉州人的身影遍布世界各地。
“我們在外華商的經曆其實就是泉州文化最好的注解:拼搏、傳承、開放、包容。”許自偉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