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展攝影那些事兒
撰文/ 本刊記者 劉九陽
航展可以說是飛機愛好者們的視覺饕餮盛宴。在這裏,可以近距離地欣賞各類飛機舞出的曲線,聆聽發動機的轟鳴。與普通的飛機愛好者們相比,攝影發燒友眼中的航展更加獨特、優美且富有激情。航展攝影師們用鏡頭記錄著航展的千變萬化,同時他們自己也是航展中不可或缺的風景。
“空對空”攝影的魅力
羅韬
著名航空攝影愛好者,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海南攝影家協會副主席,第26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評委推薦獎”獲得者,拍攝飛機達20年
作爲中國最早的一批航空攝影師,羅韬幾乎拍遍了世界各大航展與其周邊的機場。
自1984年初中畢業,父親送了他一台鳳凰304A相機開始,羅韬就開啓了自己的攝影曆程。因爲從小便對飛機感興趣,所以在北京參加工作以後,羅韬一有時間就背著相機圍著機場圍界轉悠拍照。如今從手頭已有的片子算起,羅韬拍飛機已有近20年的曆史了。
2010年是羅韬第一次拍攝珠海航展,2012年則是他第一次出國拍攝航展——新加坡航展。從這以後,羅韬陸續參加過在英國費爾福德空軍基地舉辦的世界最大軍用飛機表演盛會(俗稱“紋身會”)、俄羅斯莫斯科航展、新加坡航展、韓國首爾航展、巴林航展和比利時航展等。每一次拍攝都給他留下了難忘的印象。有著多年航展拍攝經驗的羅韬認爲,航空攝影聽上去很美,其實是個很辛苦的體力活。
“大家看航空攝影的照片都非常唯美,一瞬間,好像就被定爲永恒。其實每一張片子,都是攝影師們用非常非常辛苦的付出換來的。”
珠海航展時,羅韬特意提前了很多天專門拍攝飛機的轉場和進場;在新加坡航展的跑道上拍攝低角度飛機照片時,暴曬及地面熱浪導致他的皮膚曬傷嚴重;在莫斯科航展上,幾乎每天早上五六點就要出發,直到晚上十二點才能休息。由于機隊表演過于精彩,羅韬站在相機三腳架前,常常一連幾小時都不敢有任何松懈,其中辛苦不言而喻。
“航展拍攝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以便隨時調節,尤其不要感冒發燒。”羅韬回憶起了第二次去俄羅斯時,8月的莫斯科居然下了雪。後來實在冷得不行,才不得已放下相機,與朋友相伴去買絨衣。
吃不上飯,也是航展上攝影師們常面臨的問題。羅韬開發出了自己的“秘密武器”:“這麽多年我就總結出一個辦法——大量吃胡蘿蔔,當飯又當水果。口腔潰瘍的時候,尤其管用。拍飛機時,我們‘飛友’嘴裏都叼著一根胡蘿蔔,別人遠看都以爲是煙鬥。”
航空攝影主要分三類:第一類是站在地面拍攝空中或地面的航空器,叫“地對空”或“地對地”,是目前航空攝影的主流;第二類是指在空中的航空器上拍攝地面,叫“空對地”;還有一類是拍攝者乘坐一架飛機拍攝空中另一架或一個編隊的飛機,叫“空對空或A2A”。
“空對空”是航空攝影的“最高級”,也是每一位專業航空攝影師或航空攝影愛好者追求的終極夢想。羅韬也是國內爲數不多的“空對空”航空攝影師之一。
羅韬拍攝“空對空”的經驗非常豐富,其中最令他自豪的“空對空”攝影作品,都是在英國的“紋身會”上拍攝的。從2016年開始,羅韬每年都會出現在“紋身會”的隨行飛機上,尋找、捕捉機群表演時的最佳視角。
“我們每次乘坐的拍攝飛機都是同一種型號——肖特-33,一種安全性能較高的老式運輸機。拍攝用的飛機經過改造,打開飛機兩側窗戶上的小窗戶可以將鏡頭伸出去。飛行時尾艙是打開的,我主要通過尾艙向外拍攝。”
攝影師在參加“空對空”拍攝時,不僅需要極好的體能和專業拍攝技巧,還要具有專業的飛行和航空知識。攝影師每天都會經曆飛機數個起落的拍攝,顛簸六七個小時。
據羅韬介紹,一般一次“空對空”拍攝活動會根據氣象條件安排兩至三天的拍攝,每天四五個起落,飛行時間從40分鍾到兩小時不等。飛行時會根據氣象條件在離地面1600英尺~6000英尺的高度之間變換,攝影師要承受一定的顛簸或暈機等不良感受。因爲拍攝時飛機尾艙是打開的,所以在空中的機艙溫度只有0℃左右,寒風、高壓氣流湧進,攝影師有時會凍得按不下快門。
安全,是航空永恒的主題,“空對空”拍攝也不例外。按規定,攝影師只能帶兩台相機,一機一頭。羅韬強調,在升空前一定要將相機的鏡頭和機身之間、後蓋、電池倉、卡槽用專門的3M膠帶封住,防止在空中磕碰,機身和鏡頭脫離。“因爲飛機尾艙是打開的,軍用飛機跟在後面,萬一鏡頭飛出去,很可能會造成機毀人亡的事故。”
雖然“空對空”拍攝比平時的“地對地”“地對空”拍攝明顯更加辛苦,不僅要抗凍、抗風、抗壓,還要抗暈機、抗噪音……不過,只要能獲取平常人難得一見的瞬間,得到一幅自己滿意的航空攝影作品,對羅韬來說,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從最初的愛好到成爲航空攝影領域的資深“飛友”,羅韬一直保持著對航空攝影的最大熱忱。如今,航空攝影早已成爲了羅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航空一直是我的情結所在。這麽多年來,一聽到要去航展上拍飛機,我還是很興奮。這意味著我又能拍到新的圖片,有新的收獲。雖然航空攝影的付出和消耗都很大,但只要還熱愛著,我就永遠不會覺得累。”
好照片不需要注釋
陳肖
《航空知識》雜志編輯,專業航空媒體記者
今年是陳肖參加的第5屆珠海航展。去珠海航展對大多數攝影師來說,主要目的就是兩個——愛好和聚會,陳肖也不例外。
“第一次去參加航展的原因特簡單,就是因爲聽說這是中國最大的航展。我也是從那一年開始學攝影的。”當時的陳肖只是一名還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讀書的學生,沒有錢、沒有經驗,只能花錢買票在公衆日的時候“混個熱鬧”,甚至帶去的相機都是管別人借的。在談起8年前青澀的自己時,他聲音溫暖,帶著懷念和笑意。
成爲航空媒體記者後,珠海航展更成爲了陳肖必不可少的行程。“航展記者很辛苦,既要拍東西,又要采訪,需要無空隙地在展館現場跑新聞、跑熱點。雖然累,但情緒卻是高昂的,畢竟很少有人能同時將興趣與工作結合在一起。”
在這8年的航展拍攝生涯裏,陳肖總結了不少經驗:“拍航展最主要的還是選點、選景、選位置。”
“ 炮樓”地處珠海金灣機場跑道南側,位于東經113°236.38”、北緯22°042.31”。這裏擁有拍攝飛行表演的最佳位置——交通便利、視野開闊、順光,是大家公認的珠海航展最佳拍攝地。
每屆航展,這裏都會聚集大量職業攝影師、攝影發燒友。各類長焦鏡頭雲集于此,于是被大家形象地稱爲“炮樓”。這裏原是金海灘的一家酒店,後因破産被個人買走,平時根本沒人來,每到航展,房東就會回來簡單收拾一下,開始營業。拍攝的價格一人100元,上一屆珠海航展因爲殲20的首秀,價格更是水漲船高,漲到了每人300元。即便如此,“炮樓”依然人滿爲患。
2010年的陳肖完全是一個“看熱鬧”的航展新人,回來以後才聽別人說起“炮樓”的存在,于是,陳肖就決定下次一定要去“炮樓”上看看。
陳肖去了以後發現,“炮樓”的拍攝視角是真的好。“炮樓”背後的山是飛行表演時飛行員在天上的參照物,幾乎所有編隊動作盤旋時都圍繞這座山進行,在炮樓上基本可以拍攝到表演機在天上的每一個動作,而且一半以上都是順光。
此外,“炮樓”正對05跑道第二個脫離道口,展區停機坪聯絡道視野極佳,所有從機坪滑出的飛機都在“炮樓”視線之內。“八一”飛行表演隊3機編隊的起飛,也只有在“炮樓”或“炮樓”後面的山上才能拍到,“在場內想看到飛機起降的精彩瞬間是絕對不可能的”。在2016年的珠海航展上,有一位日本攝影師更是用攝像機記錄下了殲20飛機從飛臨、盤旋,到垂直爬升最終離場的全過程。
“大家都知道炮樓是危樓,但爲了最好的拍攝角度,攝影師們都拼了命地搶有利位置,有時候淩晨就有人去占領前三排的機位。但我們年輕人都比較懶,睡得晚起得晚,比較靠前的位置就都被占了。”陳肖笑著說,“攝影就是這樣,但每個位置有每個位置的特色,自己隨意就好。”
如果說第一排和後面有什麽區別,其實就在于第一排能更方便地拍到飛機起飛的瞬間。“等飛機上天之後都一樣。如果攝影師身處後排的話,完全可以把這些人當做前景構圖,那也很不錯,人物也是畫面的一部分。我相信拍出來的照片是一樣完美的。”
除此以外,陳肖也介紹了一些其他不爲人知的拍攝場所。“珠海機場南側的金海灣有許多廢棄樓房,很多攝影師會爲獲得不同拍攝角度而爬上樓頂。由于是廢棄的樓房,所以需要自備梯子爬樓,這群人也被稱爲爬樓黨或爬牆黨。”另外,炮樓後面的山上有一個叫做“金鳳台”的地方,比炮樓視角高,拍照的話能以炮樓上的人群爲前景,拍出人文風格的圖片也別有一番味道。
8年的航展拍攝讓陳肖明白,鏡頭永遠都在追尋熱點,但鏡頭後面的攝影師一定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炮樓上的攝影師們用什麽攝影器材的都有,從500mm、600mm到800mm的超長焦鏡頭一應俱全。如果以前陳肖還很在乎攝影器材的選擇,現在的他就像一位劍客,力求達到手中無劍心中有劍的境界。
“當你從廣角、定焦到800mm的鏡頭都用過以後,就會發現,攝影器材雖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要以什麽樣的身份和心態來拍攝的問題。”
所以,作爲一名航空記者,在拍攝時,陳肖現在考慮更多的就是如何抓住照片的細節和角度。“最近兩年在航展上拍的照片,其實都屬于新聞攝影,要有畫面、有表達,要拍到和普通航空攝影師不同的東西。”陳肖認爲攝影作品要有明顯的個人特征,“所有人都可以把飛機拍得很漂亮,因爲飛機本身就很漂亮,但這其中很多片子一看就是我拍的。爲什麽?因爲想法和設計不一樣,畫風也就不一樣。”
陳肖認爲,一張真正的好照片,尤其以人物爲核心時,是不需要文字來注解的。
談起自己最有故事性的作品,陳肖想起了曾在2016年拍攝的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中隊長余旭:“每屆珠海航展,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都會來,我都會注意他們每次的狀態有什麽變化。在得知余旭在航展結束後的一次飛行訓練中壯烈犧牲的消息,我找出了自己拍過的各式各樣余旭的照片,最後我選定了其中一張,余旭坐在飛機的後艙上跟大家招手的照片。後來,這張就成爲了空軍紀念余旭的官方使用照片。”
“我現在考慮更多的是照片背後的故事,也開始嘗試著用照片呈現出來。因爲對航展熟悉,所以才會考慮一些更深層次的東西。”
對于珠海航展的拍攝,如今陳肖有了更高的目標:“要用自己的鏡頭去記錄中國航空業的發展與進步。”說完,陳肖又笑著問,“這句拔得會不會太高?”
不知道如何拍攝珠海航展?IFLY君這就手把手教大家正確的航展拍攝姿勢!
門票
第一步:航展門票
第十二屆珠海航展公衆日門票(2018年11月9日、10日、11日)每日限量售票8萬張,售完即止。
基本知識
第二步:掌握基本知識
要拍攝飛機,首先要認識飛機。航展上出現的諸多飛機,要如何區分?
以飛機的推進方式分,可以分爲噴氣式飛機與螺旋槳式飛機等;以飛機的用途分,可以分爲軍用飛機與民用飛機,運貨的運輸機與載客的客機等;在飛機動作方面,大型運輸機非常笨拙,而戰鬥機則非常靈活;在飛機體積方面,大型運輸機體積龐大,而戰鬥機則小巧玲珑。
攝影師拍攝飛機的水平與其航空知識成正比。不同飛機具有不同特點,攝影師必須熟悉這些,才能掌握飛行規律,選好拍攝角度,把握拍攝時機。
地點
第三步:找好拍攝角度和地點
拍好照片的首要任務就是選擇好的拍攝點。
航展分幾個區域,進門時的導覽圖千萬要拿,上面列有飛行表演程序和時間,這對于飛行表演的拍攝幫助很大。
室內和室外展位區、靜態停機坪都是施展攝影創作的好場所,帥氣的飛行員、地勤人員對飛機的維護、保養、起飛前的准備工作、端著長槍短炮的攝影愛好者、慕名而來的觀衆都可以成爲照片中的主體。
不過,現場攢動的人頭容易擋鏡頭,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爬上“炮樓”,向有經驗的攝影師取經。
器材
第四步:攝影器材的選擇
1.鏡頭的選擇:
拍攝飛行表演中的戰鬥機,鏡頭焦距不宜太長。1000mm的鏡頭無法追上飛行狀態變化萬千的戰鬥機,難以將飛機保持在畫面之中。200mm~600mm焦段範圍的鏡頭較容易掌握。如果要展現飛機的壓迫感和張力,也可用廣角鏡或魚眼鏡。建議使用70mm~200mm的鏡頭拍攝頭頂上方的飛機,用400mm~600mm的鏡頭進行更嚴格的拍攝。
以羅韬的經驗,他在航空攝影時一直使用佳能相機和鏡頭。現在用的機身是EOS-1DX Mark II,在地面拍攝時,鏡頭使用EF200-400mm f/4L IS USM EXTENDER 1.4X,畫質非常好,重量也能接受;而在空中拍攝時則使用 EF100-400mm f/4.5-5.6L IS IIUSM。
2.帶三腳架
能否把飛機拍清晰,在于兩點:相機是否有腳架支撐,快門速度是否夠快。使用三腳架除了可以讓你放下手上幾公斤重的器材休息,同時更可以讓你連續拍得清晰的好照片。
使用三腳架是有技巧的:三腳架要架得穩,盡可能高,但不能將三腳架的雲台固定鎖死。雲台要不松,有點阻力,但又能夠移動迅速,可方便相機追隨飛機移動。
3.調好相機設置
測光系統:戰鬥機飛行速度極快,表演時各種特技飛行動作極多,飛行範圍大,時間短,而天空光照情況相差三級光圈以上,飛機在頭頂飛過的時間可能只有幾秒鍾,有時根本來不及調整光圈和快門速度。想充分掌控相機,最好使用相機測光系統,並配合使用手動曝光模式。半自動模式非常有效。
快門速度:要將一架時速近500千米的飛機飛行的瞬間定格下來很不容易。要成功拍攝出清晰的飛機,快門設置成1/1000秒以上都可以。
對焦模式:使用高速連拍模式。現時大多數相機都有追焦的功能,也叫人工智能對焦。當相機的取景器跟蹤飛機時,相機會隨著飛機的距離而自動調節焦距。
住宿
第五步:做好吃苦耐勞的准備
精彩而優美的圖片,往往是用辛勤的付出換來的。除了裝備以外,航空攝影還需要時間和體力的大量消耗。前往航展拍攝前,一定需要做好足夠的心理和身體上的准備哦。注意身體,不要生病,讓我們一同享受航空帶來的美好吧!
版權聲明:本文系今日民航IFLY雜志社獨家策劃稿件,經過允許歡迎轉載。
作爲專注于公務與通用航空領域的權威雜志,秉承高端、權威、專業的媒體定位,《今日民航IFLY》攜全媒體平台,將以最專業的媒體形式,全面、立體地展現亞洲及全球公務與通用航空的最新發展和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