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平天國——洪秀全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是太平天國以驅逐侵略者恢複祖國的名義發動太平天國複國運動的領袖,原名火秀,族名仁坤,廣東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人,是漢族客家人。
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國,稱天王,1853年以南京作爲首都,改名天京,1864年在天京自盡,太平天國在他去世後不久覆亡。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席卷了大半個中國,對清王朝乃至整個近代曆史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太平天國運動致使清王朝綠營制度被徹底抛棄,而漢族地主例如曾國藩李鴻章成爲清王朝的中堅力量。1859年洪秀全頒布了洪仁玕爲仿效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而寫的《資政新篇》一書,洪秀全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提出改變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社會的措施。
客家人-洪秀全
二、新加坡-李光耀
李光耀 (Lee Kuan Yew) 1923年9月16日生于新加坡。祖籍中國廣東省大埔縣黨溪鄉,客家人。新加坡前總理(開國元首)、新加坡最高領導人。1950年8月,李光耀回到新加坡,開始從事律師工作。1952年,李光耀因爲代表“新加坡罷工的郵差”與政府談判而聲名大噪,在工會中建立了群衆基礎,從而爲其將來的從政之路奠定了基石。
1959年6月3日,新加坡自治邦成立,而人民行動黨也在自治邦政府的首次選舉中成爲立法議院第一大黨,由李光耀出任自治邦政府總理。1964年,新加坡發生種族騷亂,新加坡最終在1965年被驅逐出馬來西亞聯邦,並于8月9日被迫宣布獨立。
客家人-李光耀
新加坡獨立後,李光耀積極的推動經濟改革與發展,在位期間推動了開發裕廊工業園區、創立公積金制度、成立貪汙調查局,並進行教育改革等多項政策,成功使得新加坡在三十年內發展成爲最富裕繁榮的國家之一。新加坡政府以高效率、廉潔著稱,且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但自由備受限制。
《一個客家女子的新加坡故事》這本書是已故新加坡國父——李光耀之女李玮玲女士肺腑之作。
新加坡的華人占新加坡人口的74.1%,分成近10個不同的籍貫。他們大多數的祖先來自中國南方,主要是海南、福建和廣東省。新加坡的福建、潮州和海南籍貫總共占新加坡華人的四分之三。廣東籍貫的則占新加坡華人總數的15%。客家籍貫占11.4%。
新加坡
三、蘇裏南共和國-陳亞先
蘇裏南共和國1975年獨立,蘇裏南無論以面積還是人口排名,都是南美洲最小的一個國家。漢語中的客家語是蘇裏南共和國的法定語言,首都帕拉馬裏博爲蘇裏南河河口的商港。全國56萬的人口中有接近5萬的華人,約占全國人口的7%,這其中大多是祖籍來自于廣東的客家人。
蘇裏南
蘇裏南地區最早的客家移民,與該地區其他移民起源的原因不盡相同,均是當地殖民政府爲了賺取豐厚利潤而從其他地方搜刮而來的苦力勞工。1853年,第一批共計18名的華裔勞工從香港登上了前往蘇裏南的貨船,這其中大多便是廣東籍的客家人。
當地的客家人善于經商,眼光獨到,很快便成爲了小有成就的商人階層。而他們在異國他鄉發財的消息,也很快傳回了廣東老家,這便促成了後來一批又一批的客家人登陸蘇裏南,夢想在這片新興的沃土上大展身手。
蘇裏南客家人
蘇裏南共和國首任總統陳亞先,擁有廣東惠陽的客家血統。他在任期大力促進了客家人與當地居民的關系,並肯定了客家話在蘇裏南的地位。2014年4月,蘇裏南的客家人們迎來一個令他們歡呼雀躍的好消息:政府正式將春節定爲蘇裏南的全國法定永久性假日。
蘇裏南-陳亞先
蘇裏南廣義堂
蘇裏南中文學校
四、吉隆坡-葉亞來
葉亞來,廣東惠州客家人,1837年,葉亞來出生于現在的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周田村,因家貧,葉亞來年少即替人放牛。1854年,葉亞來受到太平天國戰火的威逼,離開了惠州淡水周田鄉選擇下南洋,終加入了海山派幫會。持續了8年的雪蘭莪內戰中,葉亞來與雪蘭莪州攝政東姑古丁結爲華巫軍事同盟,穩定了當地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1873年5月,東姑古丁特地從巴生前來吉隆坡,基于正統的觀念重新委任葉亞來爲吉隆坡的華人甲必丹,授予葉亞來合法管轄吉隆坡的權力。1883年,葉亞來被清政府“例授中憲大夫葉茂蘭敕贈三代”。
客家人-葉亞來
葉亞來執政後制定了一套有效的行政和司法管理吉隆坡,並組建了一支強大的武裝隊伍,維護本地治安。同時大力發展當時最有經濟價值的錫礦業,從馬來西亞各地,包括中國招工,使吉隆坡成爲馬來西亞的錫礦中心之一。此外,他還在1884年創辦華文學塾,這是吉隆坡第一所華文學堂,教授的課程主要是華文經典,有效延續了當地華文文化,對華人在當地紮根起到穩定作用。
在葉亞來大刀闊斧之下,吉隆坡的迅速發展,並直接促使吉隆坡取代巴生成爲雪蘭莪州首府和行政中心。葉亞來被譽爲“吉隆坡之父”,在1901年的人口統計中,單在霹雳州的近打區,超過80%是客家人,吉隆坡更被不少人稱爲“客家人的吉隆坡”、有“客家人開埠”的說法,在馬來西亞衆多語言之中,而客家話最是必不可少的一種語言。。一條“葉亞來街”的保留,仍可見葉亞來在今日吉隆坡人心目中的地位。
葉亞來街
五、蘭芳共和國-羅芳伯
公元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今廣東梅州的客家人羅芳伯鄉試不第,“乃懷壯遊之志”,發揚客家精神,漂洋過海,登上婆羅洲(今西加裏曼丹島)。
婆羅洲土地肥沃,可耕可牧,又資源豐富,但島上內部各大小采礦公司之間互相爭鬥,外部又有荷蘭帝國東印度公司的武裝入侵,內憂外患。羅芳柏在站穩腳跟後,協助當地蘇丹首領平了土著人的叛亂,得到了首領的嘉獎,將東萬律劃歸羅芳伯管轄。這塊地方吸附華人數萬,土著好幾十萬,羅芳伯順理成章地成立了巨大的經濟實體—蘭芳公司。
1776年羅芳伯建立了“蘭芳大統制共和國”,始用“蘭芳”年號。羅芳伯參照西方國家的一些法制,設置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機構。
客家人-羅芳伯
剛剛建國,羅芳伯就派人觐見乾隆皇帝,請求把西婆羅洲這塊土地納入大清的版圖,但乾隆皇帝根本沒理睬這些“天朝棄民”,也不承認這個南洋華人在海外建立的國家。
羅芳伯當了19年的國家元首于1795年病逝,臨終前他還交代國民,無論今後誰爲國家領導,歸順大清之心決不可變。之後,由全國公民選出江戊伯繼任國家元首。此後還有七人先後擔任過這個職務。1886年,蘭芳共和國遭到荷蘭殖民侵略軍的進攻。蘭芳共和國全體民衆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最終因武器不如人而陷落,這個存在了110年的華人小國不幸滅亡。
蘭芳共和國
六、戴燕王國-吳元盛
吳元盛,原爲廣東嘉應州梅縣客家人,清朝乾隆中後期因爲謀劃發動起義事泄而逃亡到東南亞的婆羅島,18世紀中期在當地創建了很有影響力的聚勝公司,成爲首領。後來,其下屬羅芳伯的威望逐漸超過了他。1777年,羅芳伯在婆羅洲建立了蘭芳共和國,吳元盛是羅芳伯的手下部將,被派駐守在坤甸河北部的戴燕王國。1783年,吳元盛殺死了殘暴的戴燕國王,人民都很感激他,被擁戴爲戴燕國國王。
後來,吳元盛逝世後,其子年幼,由其妻襲位爲女王,清代旅行家、航海家謝清高出海遊曆南洋時(1783—1797年間),戴燕女王還在位。此後戴燕國王位由吳氏世襲四代,直到19世紀中葉,戴燕王國才淪爲荷蘭的殖民地而滅亡。
戴燕王國
七、飛龍國-張琏
張琏,“飛龍”國開國君主。明朝嘉靖年間廣東省饒平縣上饒鎮,饒平客家人,漢族,生年不祥,亡于1563年。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因不滿朝政腐敗,殺死族長,投奔大埔鄭八、蕭晚義軍。鄭八死後,被推爲首領。後因起義失敗,遂率余部由雲霄河引航出海,聯合海上武裝力量,繼續對抗明朝政府。以後輾轉南下,奪占三佛齊島(今蘇門答臘),自立爲國王,占有舊港、柔佛、馬六甲等地,墾殖爲漁,稱番舶長,漳州人和泉州人及海外華裔移民均依附他。
饒平飛龍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