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食品局允許處理食物的人戴防飛沫口罩?
食品局說,保障食品安全是一項共同的責任,並提醒食品業者遵守執照頒發條件,當局將對違例者采取行動。
如果處理食物的人不聽勸告,常除下口罩,業者會受罰嗎?
答:食品局會評估違例情況。不過,既然這是食品局發放執照的其中一項條件,執照持有者必須確保有足夠的措施,讓處理食物的人遵守當局規定。
永續發展與環境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博士在面簿上貼文說,幾個月前,當局與咖啡店、小販中心和食品制造商協會經過幾輪討論,很高興他們支持也明白要求處理食物的人繼續戴口罩的用意。她近期會再次與一些小販商聯會見面,談論保持衛生水平的必要。
若不遵守規定會有什麽後果?
答:根據現有執照頒發條例,在指定餐飲場所處理食物者,必須戴口罩或其他實體屏障(physical barrier)。實體屏障指的是可阻擋呼吸道或口腔飛沫的物件。以食品安全來說,重要的是阻隔食物處理者咳嗽或打噴嚏時呼出的氣溶膠,而防飛沫口罩能有效地那麽做。
答:是的,食品局會根據相關條例,對穿戴肮髒口罩的食物處理者采取行動。
食品處理者仍不可戴面罩
食客郭曉娟(42歲,家庭主婦)認爲,就算不是爲了防疫,小販戴口罩感覺比較衛生,像一些大餐館的廚師都會戴口罩。
我們是否必須定時更換口罩?如果防飛沫口罩髒了,會不會受罰?
受管制的包括所有售賣和處理食物及飲料的人員,涵蓋零售餐飲場所,如小販中心、巴刹、咖啡店、餐館、超級市場和食品展銷會銷售等,以及非零售食品廠如食品加工廠和屠宰場。
賣釀豆腐的王瑞雄(63歲)說,聽到得繼續戴口罩,“心都冷下來了”。“戴了兩年多的口罩,雖然已慢慢習慣,可是還是希望可以不用戴,煮東西時舒服一點,尤其現在天氣那麽熱。”
延伸閱讀除了醫療保健設施和乘坐公交 下周一起室內無須戴口罩飛機渡輪戴口罩規定 下周起依往返地要求執行
食品局自前年4月起,規定所有處理食物的人必須戴口罩或其他實體屏障(physical barrier)。這項規定接下來會繼續實行,食品處理者須戴口罩或防飛沫口罩遮掩口鼻,避免口水和鼻涕等汙染食物。
在什麽情況下餐飲場所員工須戴口罩或防飛沫口罩(spit guard)?
答:初犯者會接獲書面警告,重犯者可被罰款最多5000元,以及可能取消或暫時吊銷執照。
但根據新加坡食品局過後發出的文告,他們要是在原本必須戴口罩的場所如醫院、專科中心和綜合診療所工作,處理食物時不能戴防飛沫口罩,必須戴口罩遮住鼻子。
答:零售餐飲場所如小販中心和巴刹的熟食和鮮食攤位、咖啡店、食閣、餐館、咖啡館、提供打包的食肆、酒吧、超市和食品展銷會等;非零售餐飲場所如食品加工廠和屠宰場。
他們在准備材料、烹煮食物或盛菜時須戴口罩或防飛沫口罩(spit guard),端菜、清理碗碟和收錢時則不需要。
重犯者或罰款最多5000元
初犯者會接獲書面警告,重犯者可被罰款最多5000元,以及可能取消或暫時吊銷執照。
爲什麽不可以戴面罩?
食品局不允許使用面罩,這是因爲面罩下方有很大的間隙,阻隔效果不如由下而上遮擋嘴巴和鼻子的防飛沫口罩。
李顯龍總理上個星期天(8月21日)宣布政府將取消部分戴口罩的限制後,紅山小販中心的一些小販隔天聚在一起討論這件事,以爲往後在悶熱的廚房工作時,可以不戴口罩。
答:因爲面罩下方有很大的間隙,阻隔飛沫的功效不如由下而上遮擋嘴巴和鼻子的口罩。
政府下個星期一(8月29日)起解除室內戴口罩的限制,但是小販中心和巴刹攤販,以及餐館廚師等餐飲工作人員在售賣和准備食物時,仍須戴口罩,以維持良好的衛生標准。
受管制的餐飲場所有哪些?
答:工作人員在准備材料或烹煮食物、包裝或盛熟食或即時食品,以及准備飲料時必須戴口罩或防飛沫口罩。端食物、遞送已包裝好的食物、清理餐具碗碟和收錢時則不需要。
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星期三(24日)在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記者會上說,雖然政府不再強制公衆在某些場合戴口罩,但雇主或個別領域的監管機構,仍可以自行決定是否爲了安全需要而要求一些人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