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可以很有趣,知識就在您身邊,每日一寶帶您從文物的蛛絲馬迹,看穿塵封已久的秘密。今天要爲您解讀的寶貝是新加坡古石。
新加坡古石,砂岩整塊高約3米,寬3米,其上有一個凸起的邊緣,在高1.5米,寬2.1米的區域上刻有50行未被破譯的銘文。這是一塊原本立在新加坡河河口的砂岩石板。1819年,英國人來到了新加坡這個小島,發現了這塊石頭。經研究,古石上未被破譯的銘文可能是古爪哇文,也可能是古蘇門答臘文,據認爲始于公元13世紀。石頭上的碑文,被公認是新加坡迄今發現的年代最爲久遠的文字。
關于這塊新加坡古石,它有一個傳說。相傳一位從小住在新加坡河岸名爲峇堂(Badang)的人常常在河邊捕魚,某天他發現自己辛苦捕來的魚都被妖怪吃了。後來妖怪爲了賠罪,賦予他超強神力。擁有了超強神力的峇堂很快就混上了宮廷武士,享譽帝國。據說,在一場比試中,峇堂毫不費力的將一塊巨石扔進海裏,最後落到了新加坡河口附近。後人發現了這塊巨石,猜測就是峇堂所丟。不過之後新加坡爲了拓寬河道而將它炸毀,只留下了一塊殘片碎石。
早期的新加坡,由于地理位置比較“敏感”,所以一直飽受戰爭的困擾。後來,英國人決定要在這一地區建立一個龐大的貿易中心,建立海上自由港之後,這座小島最終成爲了英國設在遠東地區的一個轉口貿易港。
1843年,英國人打算在新加坡河口進行一項土木工程,于是用炸藥炸毀了這塊巨石,以修建軍事區。巨石炸開後的部分碎塊被保留了下來,當時新加坡的助理駐紮官詹姆斯·羅維(James Lowe)就保留了至少三塊。英國人後來把這些碎石塊送往印度的加爾各答去做分析。大約是在1918年,這塊新加坡古石才被被歸還給新加坡。其余兩塊碎石則下落不明。
新加坡國家博物館館藏的這塊新加坡古石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對研究新加坡曆史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新加坡國家博物館將其列爲鎮館之寶。
堅持,是一種力量。
我們明天
不見不散
更多高清大圖
在這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