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小學生在廣西南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展示她的作品
圖片來源:新華社
國際學生評估項目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
導讀
2019年12月3日當地時間9點,經合組織(OECD)在法國巴黎總部公布了2018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2018)測試結果。我國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四省市學生作爲一個整體取得3項科目第一的好成績。
北京時間12月3日下午,世界經合組織(OECD)公布了第七輪國際學生評估(簡稱PISA)的結果,在共有來自79個國家(地區)約60萬學生參與的測試中。
由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組成的中國部分地區聯合體(B-S-J-Z)以閱讀555分、數學591分,科學素養590分,包攬了三項第一。
▲來自79個國家和地區約60萬學生參與測試新加坡獲得三項第二名(上一次PISA測試獲總分第一),中國澳門獲得數學和科學項目的第三名。
從2009年、2012年連續兩年排名第一,到2015年的排名第十,再到如今的回歸第一,業內人士表示,這對于中國教育界人士來說,這份報告具有特別的意義。
PISA到底是什麽?
對我們的教育有什麽借鑒意義呢?
一起來看
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的解讀
↓↓↓
PISA是什麽呢?
PISA已成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教育質量監測項目。
PISA是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的簡稱,是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OECD)發起的國際性教育評估項目,于2000年首次舉辦,每3年舉辦一輪。
PISA測驗主要關注學生的閱讀、數學與科學素養,還會對學生問題解決、協作問題解決、財經素養等綜合素養進行測評。
此外,PISA還會面向學生、校長、教師和家長開展問卷調查,從而明確哪些是影響學生素養表現的關鍵因素以及這些關鍵因素影響當前的狀態與水平如何,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該國家(地區)教育的優勢與薄弱環節。
經過十余年的發展,PISA已經成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教育質量監測項目。
在PISA2018中,約60萬15歲在校生參與了測試,能夠代表來自79個參測國家(地區)的3200萬學生。測試結果也受到了政府部門、國際組織、大衆媒體、教育專家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很多國家(地區)開始對PISA的測試結果進行深入分析,推動本國(地區)的教育改革。有研究者就強調:PISA已經成爲影響全球教育治理的重要力量。
PISA可以爲我國教育提供哪些參考?
PISA2000的報告在開篇便明確指出,PISA“旨在爲政策對話以及教育目標的界定與實施提供一個新的基礎”。也就是說,PISA不僅是一個重要的測試,還是對教育目標的重新界定。
第一,PISA認爲,教育應當致力于提升學生的素養,即學生在生活情境中運用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對教育目標的重要價值定位。
第二,PISA將閱讀、數學與科學素養作爲學生適應未來生活應具備的基本素養,並強調對學生的跨學科、綜合性素養進行考察。這有助于人們進一步具體化教育目標。
第三,對于學生素養的界定並非是一成不變,PISA會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對各素養的內涵與具體維度進行修改。這可以幫助人們思考,如何順應時代要求對教育目標進行更新升級。
PISA可以幫助我國在國際比較中了解教育系統的優勢與不足。通過PISA,我們可以進一步明確我國教育系統的比較優勢。
1
PISA超出知識考察範圍,
真正測評一個學生的能力和素養
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即是一種測試,一種評估,評估對15歲學生的素養,主要測試學生們能否掌握參與社會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每三年進行一次。
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學生學習評價項目之一。
PISA測試評估主要分爲三個領域:閱讀素養、數學素養及科學素養。
閱讀素養被定義爲學生理解、使用、評估和反思文本的能力,以便實現目標,發展知識水平、激發潛力並參與社會活動。
數學素養是指學生在各種情況下制定,運用和解釋數學的能力。包括數學推理以及使用數學概念、過程、事實和工具來描述,解釋和預測某一個現象。
科學素養被定義爲處理與科學有關的問題和科學觀念的能力,是一種反思能力,具有科學知識的人願意就科學和技術進行理性的論述,需要能夠科學查詢以及分析數據和證據。
測試結果指出,我國四省市學生基礎素養達標率、數學單項素養高水平學生總數、綜合素養高水平學生總數上均居第一位。
▲PISA閱讀成績排名
▲PISA數學成績排名
爲什麽中國四省市學生能在此輪PISA中表現如此優異?
王湖濱認爲,這與中國近幾年持續推進的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和優質均衡發展有很大的關系。
在PISA2018測試中,測試重點放在了學生在數字環境下的閱讀能力,同時將閱讀素養定義爲對文本的理解、使用、評估、反思和參與,以實現目標,擴大知識面,發掘潛力並參與社會實踐。
2
最弱勢的學生閱讀能力
超過OECD國家學生平均水平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上海PISA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王湖濱分析:
從學生閱讀上的精熟度水平看,四省市低表現(2級以下)學生的比例爲5.2%、高表現(5級和6級)學生比例爲21.7%,其中6級學生比例爲4.2%。“在所有參與的國家和地區中,四省市的低表現學生比例是最低的。”
也就是說,北京、上海、江蘇和浙江聯合體中,成績靠後的10%學生也顯示出比OECD平均水平更好的閱讀能力。
誠然,中國這四個省市遠遠不能代表整個中國的整體水平,但“PISA測試之父”、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教育和技能部部長Andreas Schleicher表示:
“雖然來自中國東部地區的四個省市遠不能代表整個中國,但每個省市的規模相當于或者超過了一個典型的經合組織國家,四省市加起來的總人口超過1.8億,而這四個中國地區的平均收入水平則低于經合組織的平均水平。”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中國這四座城市在基礎教育領域的投入已頗見成效。
3
專家分析:還有一個結果令人深思!
中國學生積極的成長心態亟待培育
與上一輪PISA相比,本輪PISA測試新增了學生全球勝任力測試;新增了全面、多維度了解學生身心健康,主觀幸福感狀況的學生問卷,包括身體的健康和人際關系的和諧等。
有一個數據值得深思,中國四省市學生中僅有55.6%具有成長心態,即他們相信自身才華是可以隨著努力而改變的。
對此,華東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副教授朱雁認爲:
成長心態不僅與學科素養成就有關,還與很多其他因素有緊密的聯系,例如學生完成複雜任務的動機,他們對教育的重視以及他們對未來的期望等。因此,我們也應當鼓勵更多學生擁有積極的成長心態。
朱雁還表示,積極的成長心態能讓學生認識到只要通過努力,他們是可以提高自身智力的。
“我們應當幫助學生將挫折視爲學習和成長的自然組成部分,並建設性地其視爲學習和成長的機會,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嘗試新事物並從經驗進行學習,從而爲他們在面對未來的挑戰時提供更好的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