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工廠”模式立足于爲中小企業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以實現銀行、企業雙方價值最大化爲目標,通過模式創新精簡業務流程,降低中小企業進入門檻和簡化中小企業授信審批流程,通過“流程銀行”提升業務運作效率,差別化的風險管理政策和專人負責機制,滿足了銀行控制風險的需要,更爲重要的是有效滿足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該模式在充分探討中小企業特點的基礎上,創造性的改造了銀行的傳統授信體制和授信流程,創造“流程銀行”,爲有效解決存在于世界範圍內的中小企業融資瓶頸提供了一種途徑。從銀行角度分析,“信貸工廠”的前世今生如何?我們如何科學地打開“信貸工廠”這扇窗,透視此種信貸技術背後蘊含的風控邏輯?
一、“信貸工廠”的前世今生
1
“靈感”閃現:“信貸工廠”的設計理念
如圖所示,“信貸工廠”模式從引入到實踐,一般需要經過“三部曲”,即設計規劃、組織籌備和驗收通過三個階段。“信貸工廠”模式起源于海外,即新加坡“淡馬錫”模式。“信貸工廠”(Credit factory)模式是由新加坡淡馬錫控股有限公司(Temasek Holding)研發的一種標准化的、以工廠流水線形式進行的針對中小企業的貸款發放方式。
該方式能夠以最高的效率和最快的速度爲中小企業提供資金融通,由于是工廠化的流水線作業形式,實現了中小企業貸款融資的批量化生産。新加坡淡馬錫“信貸工廠”模式立足于模式創新、産品創新和機制創新,完善信貸審批構架,通過成熟的技術評估體系,提高風險控制水平,提升貸前資料審查效率和創新貸款抵押擔保機制,實行信貸經理專人專項,批量生産中小企業貸款,信貸審批的各個流程在同一“流水線”項下産生規模生産效益,連同政府協同效應,共同提高了中小企業批量貸款融資效率。
“信貸工廠”模式吸收借鑒了全球主流銀行中小微企業業務的大量經驗,並結合其在印尼人民銀行中小微企業業務中的實踐,創新地對中小企業業務進行了改造。針對小額信貸額度小、頻次高等特點,海外金融機構通過標准化、流程化和批量化的業務操作,開發了“信貸工廠”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以客戶爲中心,以市場爲導向”,強調“收益覆蓋風險及成本”和“盡職者免責、失職者問責”的理念。通過對相似信貸産品、環節中涉及的內容進行標准化設計,達到信貸流程的簡化管理。
同時,每一環節都建立專門的業務運作機制並有專人操作,通過實行類別化的風險管理政策實現信貸業務各環節時間的縮短,提高信貸運作效率,滿足客戶融資需求和銀行控制風險的雙重需要,使得商業銀行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爲中小企業降低准入門檻。通過對模式、産品和機制的創新,新加坡在“信貸工廠”模式的推行和運用中幫助其中小企業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融資難的問題。在整體金融資源不變的情況下,“信貸工廠”模式以高效、簡便的方式帶動有效資源流向了急需金融資源的中小企業。
基于“信貸工廠”模式的創新機制和創新效應,新加坡在實際運用中收到了很好的經濟效應和社會效應,中小企業有效貸款融資顯著提高,在整體金融資源未有增量的前提下,有效資源在以更便利和高效的方式流向了急需金融資源的中小企業,實現了社會整體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了社會效益。淡馬錫控股公司的子公司富登金融控股有限公司(Fullerton Financial Holding)通過旗下的子公司不斷實踐和完善這種方式,實現了在新加坡的成功運用。新加坡淡馬錫“信貸工廠”模式在新加坡的成功運用,爲世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找到了一種新的解決方式。同時,淡馬錫公司還以戰略投資者的身份將此新模式傳遞給其世界範圍內的合作夥伴,使“信貸工廠”模式的有效性在更廣的範圍內得到了驗證。
2
全球“開花”:“信貸工廠”從風靡海外到本土實踐
經過全球金融機構的不斷修正和優化,國際上具有代表性的信貸工廠模式的主要包括:新加坡淡馬錫、德國國際項目咨詢公司(IPC)、美國富國銀行等,國內則以商業銀行、金融科技公司等爲代表。在中國,商業銀行在本世紀初開始引入信貸工廠模式。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07年,中國建設銀行通過其戰略投資者淡馬錫,引入信貸工廠並率先在鎮江分行開展試點,隨後將此模式推廣至全國。2010年,中國銀行借鑒淡馬錫模式在浙江金華、福建泉州進行試點。此外,一些中小型銀行,如民生銀行、杭州銀行、濟甯銀行等也進行了信貸工廠模式的實踐。在風險管理領域,信貸工廠這一流程模式,在海外經曆多年的實踐後,逐漸發展成一套成熟的體系,從流程化的信貸工廠1.0升級至智能化的2.0模式(信貸工場),目前,信貸工廠已經被中國的普惠金融從業者所采納,成爲推動普惠金融資産規模化的一大利器。如圖所示,“信貸工廠模式”,突出“流水線”運作和專業化的分工,是商業銀行根據中小企業信貸特點,像工廠制造標准化産品一樣對信貸業務進行批量化處理。具體而言,就是銀行以“流水線”作業方式處理中小企業的貸款申請、審批、發放和風險控制,將中小企業信貸業務劃分爲營銷、銷售、業務申報、審批、支用、客戶維護和貸後管理等環節,就像工廠流水線一樣,每個生産流程都有專人負責,批量發放、批量生産,隨時監控並及時預警,並對問題貸款采取軟回收、信用恢複或者清收處置等手段。
二、信貸風控:作爲技術流派的“信貸工廠”的風控邏輯及其精髓
1
風險架構的變革:從“三位一體”演變爲“五位一體”
1
傳統風控的風險架構
如圖所示,在傳統風控模式下,商業銀行的統一授信業務主要采取“三位一體”的風險架構,即客戶准入、授信審批和貸後管理。“三位一體”授信決策機制是爲在機制上杜絕“反程序、倒程序”操作建立起“獨立盡職調查、民主風險評審、嚴格決策紀律”制約下的問責審批制。該機制的建立無疑對科學決策、控制風險、提高授信資産質量、防範道德風險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
信貸工廠的“五位一體”風險架構
如圖所示,“信貸工廠”的信貸模式下,商業銀行的風險架構做了積極的調整,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五位一體”風險架構,即情景分析、客戶准入、授信審批、預警與反欺詐和資産組合管理。“信貸工廠”在客戶准入方面,強調針對産業集群客戶的“情景化分析”,提高信貸客戶准入的效率,突出場景化風險控制,是未來信貸技術的發展趨勢。例如,大數據風控技術就非常注重場景化的情景分析。
2
“信貸工廠”模式風險防範方法:全流程看信貸資源的分配
如圖所示,“信貸工廠”模式在信貸流程資源的分配上做了重大變革。在貸前計劃階段,“信貸工廠”在信貸流程資源分配的占比上由15%上調爲40%,權重最大,突出對信貸客戶的甄選分析,具體的風險防範方法包括:行業、集群的情景分析,目標市場的定義和組成,風險承受的標准和組合管理等內容。在“營銷-審批”的操作環節,“信貸工廠”模式在信貸流程資源分配方面由傳統信貸的75%下降爲25%,權重最低,突出了審批效率的原則,以更好地滿足中小企業融資的“短、頻、急”的需求特征,具體的風險防範方法包括:客戶服務爲中心,信貸流程快速簡明,以工具輔助體現清楚、透明的標准,前、中、後台的資源配置模型預算等內容。在授後監控方面,“信貸工廠”在信貸流程資源分配的占比上由10%上調爲35%,權重位列第二,改善了傳統信貸“重貸輕管”的弊端,主要的風險防範方法包括流程業績考核和不良資産監控。
3
“信貸工廠”的授後風控精義:從“重貸輕管”到“重貸重管”
1
關于“重貸輕管”的思考
貸後管理是貸款三查制度(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貸後檢查)的重要環節,也是構成貸款風險全程控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相對而言,貸後管理卻長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甚至被忽視,使得貸款內風險不能被及時發現,錯失采取主動的時機。貸後管理工作中存在問題,在某種程度上會加大信貸資産出現風險的幾率,這就對貸後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貸後管理環節薄弱産生的原因主要來自四方面:
一是“重貸款發放、輕貸後管理”的思想觀念根深蒂固。貸款收益是在貸款發放時確認,而貸款損失則要到損失實際發生後才確認,造成銀行注重加大貸款投放,拓展新的客戶資源,這能帶來顯著的當期收益,業績明顯,信貸人員也能得到相應的獎勵。而貸款發放後,監管難度大,耗費精力大,實際收益不明顯,又怕得罪客戶,不敢管,且認爲落實了第二還款來源,主觀上怠于貸後管理,這些都是導致思想上重貸輕管的原因。
二是貸後管理制度不完善,人力投入不足。審查,相對而言,貸後管理制度乏善可陳,沒有建立從上到下完整有效的貸後管理崗位,貸後管理責任難以落實。日常貸後管理工作由客戶經理承擔,而客戶經理面對日益增長的存貸款任務,已力不從心,更別說貸後管理工作了,這使得貸後管理工作常常流于形式,起不到控制風險的作用。
三是監督不完善,貸後管理工作外強內弱。貸後管理作爲信貸管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監督檢查必不可少。盡管對貸後管理工作進行的點多、面廣、頻率高,但往往是檢查次數多、質量低,頻率高、效率低,重檢查、輕整改,重形式、輕內容。監督工作流于形式,對貸後管理工作內容的完整性、工作的規範性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部分問題屢查屢犯,監督工作形同虛設,監督效率大打折扣,不能很好實現通過檢查,整改提高的目的,監督作用弱化。
四是信貸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信貸人員的素質包括業務能力素質和道德素質兩方面,一方面相關經濟、金融、法律法規的知識不足,缺乏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不能有效的識別風險。另一方面,一些客戶經理責任心不強,爲個人利益而隱瞞貸後管理中發現的重要信息,從而加大了貸款風險。對于當前各金融機構普遍存在的“重貸輕管”現象,應從主觀思想意識到實際操作進行改正,正確認識什麽是真正的貸後管理,真正做到“三分貸、七分管”,防範風險于未然。
2
信貸工廠:“重貸重管”的深度風險管控
第一項風控舉措:貸後管理。“信貸工廠”的貸後管理主要環節包括:客戶回訪、資料收集分析、貸後檢查、收貸收息等工作,主要是通過客戶回訪掌握企業及實際控制人最新狀況,收集或更新客戶財務報表等貸後資料,現場查看客戶生産、經營狀況、擔保狀況,按時收貸收息,同時發現和分析各類風險信號。如發現負面情況或預警信息,及時向預警人員報告。商業銀行在貸後管理中需要關注的風險點:高度關注企業非財務信息,企業及實際控制人資信變動情況、企業水、電、氣變動情況,納稅額變動情況、結算量變動情況、企業應付賬款支付及應收賬款回收的及時性;企業供銷合同的變動情況;企業上下遊客戶的實力、信譽和雙方業務往來的穩定性、分紅情況變動等方面。在貸後管理的頻率方面,商業銀行需要根據企業的風險分類進行動態調整,進而掌握企業的風險狀況。
第二項風控舉措:預警。信貸預警是銀行通過預警信號的采集、分析和處理,在客戶違約前主動識別問題客戶,並根據問題客戶風險嚴重程度采取相應措施的過程。商業銀行通過制定心道預警參數指標,將預警指標分爲紅色和黃色,開展實時監控。銀行通過整合風險平台(IRM)統一加工,觸發後送公司金融貸後管理系統,由客戶經理、預警人員等進行處理。客戶經理在貸後管理過程中,及時發現預警指標觸發情況,主動報告,主動控制和化解風險。同時,根據預警提示,及時完成預警調查、觸發原因分析並反饋,實施相應的預警處理策略,防範授信風險。如圖所示,商業銀行的貸款預警包括企業及所有者品格風險指標、企業營運風險指標、財務風險指標、企業賬戶交易信息風險指標、抵質押品風險指標、宏觀經濟等維度。
第三項風控舉措:資金監控。在信貸工廠模式下,商業銀行授後管理應加強對授信客戶信貸資金流向的監控,確保信貸資金使用合規,將客戶結算資金納入監控,提高對企業經營狀態與現金流量的識別和掌握能力。貸款受托支付資金嚴格執行T+0支付規定,如客觀原因不能當天支付的,應在下一個工作日完成支付;固定資産貸款嚴禁用于《國家産業結構調整目錄》明確爲限制性和淘汰性的行業和項目,嚴禁用于禁止支持的行業和重複建設的項目,嚴禁挪用;流動資金貸款不得用于固定資産、股權等投資,不得用于國家禁止生産、經營的領域和用途,嚴禁挪用;貸款不得用于其他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監管規定和政策的用途。(如股本權益性投資,樓市、股市、期貨、基金、保證金、理財等)。
第四項風控舉措:軟回收。“軟回收”,屬于信貸工廠模式的創新性風控技術,是商業銀行對客戶即將到期以及未在約定期限內歸還我行授信本息的授信進行善意提醒、催收,並對客戶還款意願和還款能力進行核實和判斷的過程。商業銀行根據與客戶溝通的情況對客戶的還款能力與還款意願進行判斷:對可以采取軟回收形式收回的逾期授信,應與客戶約定履約時間並按時收回;軟回收最長期限爲授信逾期後30天(含),對確認無法以軟回收形式收回的逾期授信,經部門風險官同意,應提前終止軟回收,並及時移交信用恢複或授信執行部門。
第五項風控舉措:信用恢複。“信用恢複”,也是信貸工廠模式的創新性風控技術,是商業銀行對于授信已逾期或可能逾期,但有著良好合作意願、可維持生存並能夠扭轉困難的客戶,采取重組、變更授信條件等雙方均能接受的可行性方案,使銀行收益充分覆蓋風險,不受損失的快速而主動的恢複程序。
第六項風控舉措:反欺詐。信貸工廠模式下,“反欺詐”包括兩個維度:第一個維度,即“內部道德控制”。商業銀行要定期或不定期對項目和企業進行檢查和抽查,堅決杜絕外部欺詐、內外勾結等情況發生;切實做好從業人員教育引導工作,強化操作風險管理。第二個維度,即“防範外部企業欺詐”。商業銀行的貸前調查要利用多種渠道調查佐證企業的經營狀況,驗證企業提供信息真實性;強化貸後管理,嚴格落實授信條件;實時監控企業相關賬戶;定期開展貸後回訪及貸後檢查;加強抵質押擔保管理,確保押品法律權屬清晰,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定,定期開展抵押品現場檢查。在具體的反欺詐舉措方面,商業銀行要建立日常宣導、監督預防、檢查偵測、調查取證和資料分析的反欺詐管理體系;形成全員動員、全員參與的運行機制,覆蓋內部監督和外部防範的各個方面。如圖所示,“反欺詐”貫穿中小企業信貸業務全流程以及所有作業點抽檢的過程中。
第七項風控舉措:資産組合管理。商業銀行運用資産組合管理工具,按月從客戶結構、行業集中度、信用等級、授信産品結構、擔保情況、分類及遷移率等多緯度對表內授信資産的結構、趨勢進行監控、分析。資産組合管理人員需定期關注全口徑授信資産分布情況,定期向銷售團隊、授信審批團隊、部門風險官和情景分析人員進行反饋,作爲調整營銷策略及審批政策的參考依據,並提出資産組合優化的建議和措施,以分散組合風險,改善資産質量,提高資本收益率。商業銀行對資産組合出具定期檢查報告,月度報告需要重點分析存貸比、預警、逾期、不良率、産品分析、保證狀況等內容,季度報告需要重點分析行業集中度、押品分析、例外處理、滲透者機制等內容,半年報告需要重點分析前50大客戶信用情況。資産組合管理制度中,比較有特色的是“警戒線”機制。商業銀行每月監測兩項指標:授信資産不良率與授信遷移率波動幅度。資産組合管理制度下的“警戒線”包括三類:關注線、警戒線和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