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對油,也要選對油量和烹饪方式,才是健康的“加油”方式。
烹饪油的選擇激增,從有機到冷榨,從橄榄油到MCT,各式各樣油脂紛紛標榜對健康有益,讓人眼花缭亂。選擇烹饪油究竟要考慮哪些因素?多吃好油,是否就能達到保健功效?醫生和營養師受訪分享烹饪油實用知識,並提醒大家:要給健康“加油”,慎用和善選一樣重要。
走進超市,烹饪油選擇五花八門,各種材料和榨取方法多到不知從何選起,更別說保健食品店的小衆選擇了。有些強調“天然”(natural),有些注明“不含膽固醇”(cholesterol-free),即便是同一類烹饪油,也會有“有機”(organic)或“冷榨”(cold-pressed)選擇,到底哪一種真正有益健康?
受訪營養師異口同聲:烹饪油沒有所謂好壞,每種烹饪油都含有飽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多元不飽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以及單元不飽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分別在于脂肪酸比例各異。飽和脂肪酸會增加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簡稱LDL),即俗稱的“壞膽固醇”,並增加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的風險,因此營養師建議選擇飽和脂肪酸較少,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烹饪油,如芥花油、米糠油、葵花油、花生油、大豆油和玉米油等。
邱德拔醫院營養部門營養師莫旺念:椰油的飽和脂肪酸含量高,不應以椰油取代烹饪油。
邱德拔醫院營養部門營養師莫旺念說:“選油時也要考慮烹饪方式和口味喜好,例如花生油較香,有些烹饪油則不會給食物增加其他味道。發煙點(smoking point)較低的食用油如橄榄油較適合生吃或低溫烹煮,高溫油炸就要用發煙點較高的烹饪油如芥花油。”
有關烹饪油的傳聞不少,例如網上有傳芥花油包含對健康有害的毒素。新加坡中央醫院營養部門營養師沈寶瑄澄清:“傳聞中的毒素是芥酸(erucic acid),但這個說法並不正確。芥花油取自雜交植物‘canola plant’,其母系品種爲油菜籽(rapeseed),油菜籽植物含有高量芥酸,但經過雜交育種的canola植物,芥酸含量非常低,絕對可以安全使用。”
對于芥花油包含毒素的傳聞,新加坡中央醫院營養部門營養師沈寶瑄澄清這個說法並不正確。
至于據傳可提高“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簡稱HDL),最近越來越流行的椰油,其實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酸,因此營養師一般並不推薦。
莫旺念說:“椰油的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92%,所以不應該常吃,也不應該以椰子油取代其他日常使用的烹饪油。”
別以MCT油取代食用油
椰油成爲人氣保健品,原因之一是椰油含有大量中鏈脂肪酸(又稱中鏈甘油三酯,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s,簡稱MCT)。市面上最近出現一種百分百爲中鏈脂肪酸的MCT油,據說可促進新陳代謝,甚至可用來治療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究竟是否真的如此神奇?
內分泌專科醫生韋俊行建議:准備沙拉時用橄榄油,炒菜用發煙點高的花生油。
內分泌專科私人醫生韋俊行解釋:“MCT油不會存在體內,而且可以直接被人體吸收並提供能量,所以有促進新陳代謝之效。不過,MCT油的發煙點相當低,所以不適合油炸,只能用作沙拉油或輕微翻炒。”
由于較容易被人體吸收,因此MCT油可用于治療營養吸收不良問題,如脂肪消化不良、短腸綜合征(short gut syndrome)以及因手術引起的消化問題。如果身體無法吸收或消化其他脂肪類,可選擇食用MCT。除非有上述問題,否則不必特別食用。
受訪營養師強調:MCT油不宜作爲烹饪油的代替品。沈寶瑄說:“以MCT油取代其他脂肪,可能會導致身體缺乏脂溶性(fat-soluble)維生素和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簡稱EFA)。”脂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D、E和K;必需脂肪酸則是人體內不能自行合成、必須從食物中獲取的脂肪酸。
至于MCT油是否可用來對付失智症,受訪營養師認爲至今仍沒有足夠科學證據。莫旺念說:“有關MCT油保健功效的報告,很多時候都是個別案例,所以必須進行更多研究,才能得出結論。”
少油是重要原則
換言之,市面上選擇一再增加,也不必因此喜新厭舊,或急著購買標榜健康的新油,只要堅守“飽和脂肪酸要少,不飽和脂肪酸要多”的原則即可。
私人營養學顧問張毓:重複使用的烹饪油含有致癌物質,不可一再使用。
選了適合的烹饪油,健康“加油”的第二個重點是:少油。私人營養學顧問張毓強調:無論烹饪油含有多少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都不應該攝取過量。
她說:“健康飲食不只是選用有益健康的烹饪油,我們也要考慮烹饪方式和食量。無論哪一種烹饪油,每公克都含有9卡熱量,吃多了會導致體重增加。”
保健促進局建議:每天攝取的脂肪不宜超過總熱量的25~30%,其中的飽和脂肪應該低于10%。成人女性的日常總熱量約爲2000卡,男性則爲2500卡,不過熱量需求依年齡、體重、生活方式和運動量而異,要知道確切數字,可利用衛生部HealthHub網站的熱量計算器
張毓說:“我喜歡蒸和輕微翻炒,總之油量不能多。飽和脂肪酸再少,如果烹饪時大量用油也會有害健康。反之,就算是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壞油’,只要斟酌使用,就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傷害。”
營養師和醫生用什麽食用油?
莫旺念:“一般烹饪用芥花油(canola oil),某些菜肴如鍋貼或水餃就用香味濃郁的芝麻油。”
張毓:“炒菜時用米糠油,因爲富含抗氧化劑,而且炒出來不會有油膩感。芝麻油夠香,只要一茶匙就有足夠風味,甚至不用下鍋烹煮,直接加入蒸好的蔬菜。我也喜歡牛油和橄榄油,不過牛油容易煮焦,所以我會搭配米糠油一起使用,牛油只要加一點就能提升菜肴的味道。”
韋俊行醫生:“准備沙拉時用橄榄油,炒菜就用發煙點高的花生油。爲了促進新陳代謝和控制體重,我也會把MCT油當成保健品食用。”
健康“加油”十大妙方
請營養師提供健康用油妙方,總結如下:
選擇油脂時記得留意油瓶上是否貼有保健促進局的“較健康選擇”標簽。
1、留意“較健康選擇”標簽
食用油種類再多,只要把焦點放在貼有保健促進局“較健康選擇”(Healthier Choice)標簽的食用油,並選擇適合預算的食用油即可。
2、細讀營養標簽
如果還是無法作出決定,不妨細讀油瓶上的營養標簽,比較不同食用油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Omega-6和維生素E含量。
張毓補充:“烹饪油一般都不會含有反式脂肪(trans fat)或膽固醇,所以不必特別選擇標榜‘no cholesterol’或‘trans fat free’的食用油,就算沒有標上這些字眼,只要看看營養標簽就能一清二楚。”
3、未必需要“有機”或“冷榨”
市面上多了許多有機烹饪油和冷榨烹饪油,價格一般較高。莫旺念解釋:“就營養成分來說,這些烹饪油和其他烹饪油大同小異,除非是喜歡有機或冷榨油的口感或味道,否則不用特別考慮。”
張毓說:“有機油和冷榨油價格偏高,選購時也要顧及荷包,以及是否真的需要。”
4、小瓶利于少油
烹饪油選擇讓人眼花缭亂,要謹記“重質”和“輕量”兩大原則。
大瓶裝或許比較劃算,但選擇小瓶更有利于少油烹饪。
張毓說:“油瓶大小有一定心理作用,瓶子越大,容易用得越多,而且由于瓶口設計欠佳,往往不小心就倒出太多。你可選擇直接購買小瓶裝,或把烹饪油倒入小瓶中。”
5、少油烹饪
烹饪方式建議選擇焖、炒、蒸或水煮,油量宜少不宜多。
根據醫療健康服務網站WebMD,用直徑10英寸的鍋子嫩煎三到四人分的魚或肉,其實只要一湯匙的烹饪油就足夠。
6、低溫烹饪
烹饪油的發煙點各異,發煙點越高,越適合高溫烹饪。不過,張毓建議盡量選擇低溫烹饪,以免油脂因爲高溫變質或氧化並産生對身體有害的自由基。
7、給烹饪油“加料”
有人認爲要通過高溫翻炒或煎炸才能讓食物更美味,但其實有另一個做法:給烹饪油“加料”。
莫旺念建議:按照喜好在烹饪油中加入藥草、香料或蒜頭,隔夜浸泡再使用,有助增添菜肴風味,也能用于沙拉調味,少油也能繼續美味。
8、別重複使用
煎炸食物需要大量烹饪油,有人爲了避免浪費而重複使用,其實對身體有害。
張毓說:“重複使用的烹饪油含有致癌物質,所以千萬不要爲了節儉而一再使用,用過的烹饪油一定要丟掉。”
9、存放有方
食用油要密封保存,而且不宜接觸水分、陽光和高溫,所以別爲了方便而放在爐竈旁,或置于容易接觸陽光的地方如窗口附近。理想容器可選深色玻璃瓶。
莫旺念建議:“烹饪油可以存于室溫或放在冰箱內,如果放在冰箱,使用前記得提早拿出來恢複室溫即可。尤其是容易氧化的酪梨油和夏威夷核果油(macadamia oil),更要置放于陰涼處,才能避免油脂變質。”
10、察色嗅味
食用油有使用期限,不過就算期限未到,每次用油前還是要仔細觀察和嗅聞,如果顔色渾濁或漂浮雜質,或出現酸臭味,就一定要丟掉,別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