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石油之于國家發展的重要性,猶如血液對于人的生命一樣不可或缺。作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以“世界工廠”的名字而爲全球各國所熟知,而同時中國的全門類工業部門對于石油能源的消耗也是有目共睹的。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于石油的消耗也大比例提升。迄今爲止,我國原油對外依賴度已超過70%,可以說對于石油的需求已是“身不油己”。
然而當今石油的主要産地中東,依然處于美國及其盟友的控制之下,以中美目前激烈競爭的格局來看,未來我國石油供應有可能出現被圍堵和斷供的危險。
面對這種危機,如何突出重圍,是國家領導層和學術界不斷思考的問題,並且已經逐步形成“深挖”、“外拓”、“替代”等幾大應對途徑。
石油開采
脆弱的石油供應鏈
作爲最重要的化工能源燃料,石油在所有的工業生産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而經濟快速增長的中國更是石油消耗大戶,我國已探明石油儲量不足40億噸,並已成爲全球第六大石油開采國,然而這些遠遠不足以支撐中國的發展需要。
近兩年來,我國石油消耗的七成以上來自國外,每年石油進口量約爲5億噸左右,已經超越美國成爲全球第一大石油進口國。
我國進口的石油四成以上來自中東,其余的包括俄羅斯、安哥拉、委內瑞拉等國在我國石油進口中也占有著不同的比例。
當今中國的發展完全離不開石油,因而石油進口環境安全情況理所當然會成爲我們需要密切關注的,據測算,中國的石油儲備僅夠三個月左右消耗的。
因而一旦國際石油市場有什麽重大事件發生,我國隨時可能出現石油危機,如果說中國石油將來會出現危機,那麽問題最大的可能會來自中東。
中東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産地。世界六成以上的石油都在中東,作爲世界霸主,中東無疑是美國在全球最關注的地區之一。
中東
在美國的大棒加金錢的威逼利誘之下,中東以沙特爲首的産油大國一多半以上都與美國形成親密的盟友關系。
無他,美國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其海軍在全球有數百個軍事基地,作爲能源中心的中東更是美國軍隊駐紮的重中之重。
強大的軍事力量是美國對中東石油控制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美國和世界第一大産油國沙特聯手形成石油美元結算系統,使得美國能夠最大程度地控制石油的出售。
如果一旦中美局勢更爲嚴峻時,美國若是對中東産油國提出要求,以保護“美元利益”爲借口,有很大概率這些國家會聽從美國的旨意,減少甚至是直接拖延供貨,那麽對我國的威脅就實在是太大了。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伊拉克就是想要另辟奚徑搞“去美元化”,結果被美國大兵直接攻破首都,薩達姆政息人亡。而伊朗與美國一鬥就是四十余年。
雖然表面上是教法國家和民主國家之爭,實質上也是伊朗斷絕了美國的石油利益所致。今年初美國還強行扣押了一艘伊朗油輪,並將價值1億多美元的石油賣掉,強硬的伊朗也只能徒呼奈何。
薩達姆
自認爲是世界警察的美國人是有能力搶奪他國石油資源的,甚至是隨意扣押和檢查別國輪船的事也是屢見不鮮,我國在國力微弱時也遭到過美國的欺淩。
20世紀90年代的銀河號貨輪被美國強行檢查就是一例,參與處理該事件的中國著名外交官沙祖康先生曾連呼17個“窩囊”,可見弱小是沒有真理可言的。
因而世界第一強美國確實有能力限制我國獲取石油的途徑,並且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阻礙著中國的石油進口安全,那就是美國及其盟友控制著我國進口石油的交通要道。
銀河號貨輪
因爲石油基本都是海運,我國石油進口必須經過馬六甲海峽,而沿途的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基本上都是美國的盟友。
如果美國提出要求,他們也會大概率地同意控制住港口航道的,這就等于掐斷了中國最重要的海上運輸通道。
近期美國與印度、日本、澳大利亞搞四方安全對話機制,國務卿、國防部長和副總統先後到訪日本印度、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幾乎是環中國南海、東海一周。
而且通過談判,美國在菲律賓和新加坡的海軍基地隨時能夠派軍艦和飛機控制航道。
馬六甲海峽
加上美國一直在南海進行所謂的“自由航行”,甚至是蠱惑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不遠萬裏到南海自由航行,嚴重威脅我石油能源運輸海上通道。
可以說,我國當前的石油進口安全形勢極爲嚴峻,如果不能有效破解石油對外依賴度過大的難題,一旦真有戰事發生,後果將是極爲嚴重和可怕的,我們不得不爲之思考和破解。
走穩“深挖”和“外拓”的現實之路
如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始終是中國能源事業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當前傳統能源安全思路主要是聚焦保油氣資源,以加大國內勘探開發和國際資源合作爲主要路徑。
新發展格局下,我們要嚴格按照國家的能源安全新戰略部署,大力實施“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立足自身,面向國際,加快創新,多管齊下。
路徑之一:“深挖”國內, 釋放自身潛力。
在當前中美關系緊張而嚴峻,外部發展形勢模糊而複雜的情況下,我們必須立足于挖潛。將國內石油天然氣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作爲解決石油安全問題的最根本著力點,持續加大勘探開發和科技創新力度。
在繼續加大陸地上油氣勘探的基礎上,可以更積極地面向大海,尤其是南海石油資源極爲豐富,我們可以將重點放到加大海洋油氣資源的開發利用上。
利用我國日臻成熟的科技手段和制造能力,加大海上石油鑽井平台的建設,向海洋要資源絕對是一條可行之路。
陸地上油氣勘探
對于經濟體量巨大的我國,盡管國內油氣儲量和開采量均有所提升,但是這種石油開發的提升速度不可能很快,而且産業結構轉型也需要時間。
于是目前仍是以老油田再開發居多,且新發現油田的儲量品位也多不理想,而且勘探開發成本偏高,因而“十四五”期間新增的油氣産量大概率無法滿足增長的需要。
油氣勘探開發裝備
路徑之二,“外拓”國際,推進能源安全。
我國油氣對外依存度仍有可能再提高,國際評估組織曾認爲到2030年我國石油對外依賴度會高達80%,這個比例對于我國石油能源保障機制來說是絕對不安全的。
因此,我們一方面要立足國內的深挖,另一方面,依然需要繼續“走出去”,到國際上去“外拓”,打造多渠道石油采購體系,參與跨國能源合作。
目前,我國已經與俄羅斯共同成功打造“中俄原油管道”,這樣每年至少能夠解決我國1500萬噸原油需求,這是我國的北部能源通道。
中俄原油管道
我國正在開發建設西部能源通道,那就是連接哈薩克斯坦的油氣管道,預計年輸油能力可達到2000萬噸。
而中國緬甸油氣管道也于六年前建成,每年可以解決2200萬噸的石油缺口。
另外,我國與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的石油通道正在籌備建設中,該通道如果能夠穩定運行將有助于我國石油進口繞過馬六甲海峽,避開波斯灣不安定局勢的影響,爲我國石油能源安全再加上一枚保險。
我們還可以借助飛速發展的“一帶一路”平台,牽引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共同走向國際市場,積極參與世界油氣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形成強大的國際市場競爭和資源組織能力。
中緬油氣通道
路徑之三:“廣積原油”,增強應急能力。
當前世界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對沖加劇,孤立主義和保守勢力大占上風,因而石油的戰略儲備作用凸顯。
雖然我國石油儲備起步較晚,但是當前卻面臨著一個較好的戰略儲備窗口,近幾年國際油氣價格處于相對低位,正是吸納的有利時機。
因而我們可以不斷加大進口力度,增加石油戰略儲備。可以在沿海的重要港口、石化産業基地周邊加快布局儲備基地,通過推動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同時不斷創新油氣儲備模式。
可以發動全民參與進來,調動民間資本參與石油儲備,共建國儲、商儲和社會儲備相結合的多元儲備體系。
石化産業基地
路徑之四:多做“減法”,提升能效。
可以借鑒國外的成功做法,將提升能源效率放到能源戰略和政策的優先地位,不斷優化能源結構。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我國人民群衆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因而要兼顧保障百姓生活質量和國家用能安全,就需要我們注意從能效提升方面著手。
我國一直推進節能減排工作,不但政府機關要繼續在節能和減排的路上堅定地走下去,更應該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的節能改造,促進全方位能效的提升,以此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轉型升級。
我們還應該大力推廣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文化,釋放能效所含的巨大潛力。
新能源汽車
終極法寶:新能源替代
今年世界各地的高溫、洪水、飓風、森林大火、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繁,美國、德國、印度、加拿大和我國都有所領略大自然的威力,因而氣候變化已經成爲世界上極爲重要的議題。
美國氣候特使克裏剛剛到訪我國,共同商討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問題。
這一切都與當前的石油能源使用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息息相關,在全球矚目氣候變化問題的時候,我們要想繼續發展,就只能立足當前實際,同時開拓一條以更低能耗強度、更清潔能源支撐美好生活的綠色能源之路。
克裏
首先,積極穩妥推進石油人民幣進程,重構全球能源治理體系。石油作爲一種特殊的商品,當前美元依然是世界石油期貨市場定價中的第一位,爲減少美元的掣肘,降低單一石油美元計價風險,我國推出人民幣原油期貨。
目前,人民幣原油期貨運行平穩,市場影響力不斷增強,使得中國迅速成爲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貨市場。
未來一段時間,在中國金融市場及資本賬戶逐漸開放、人民幣國際化、境外資金回流中國的背景下,人民幣原油期貨發展將迎來曆史窗口期。
我們要努力保障我國經濟和政治地位的提升進程不被打斷,這樣在一段時間後“石油人民幣”定價權就有實現的可能,這將有利于打破中東原油存在的“亞洲溢價”,進一步提高我國應對國際市場石油價格波動風險的能力。
人民幣
其次,推行“以電代油”,發展新能源替代將是解決我國能源安全問題的終極之道。我們要瞄准未來全球能源資源、科技創新兩大競爭領域,改變我國長期以來過度依賴化石能源資源消耗發展模式的現實需要,推行電氣化。
這是因爲現實表明,未來全球終端用能電氣化特點已經十分明顯,因而我國的能源安全新戰略也將電氣化作爲重要的突破方向不斷推進,而且已經取得了較好的進展,目前我國已由電力大國向電力強國邁進。
我國在風電和光伏發電領域建立起完整的産業鏈條,技術研發、裝備制造、建設運營等方面均處于全球領先。
在新能源發展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非常有利于在新發展格局中將産業優勢更快更好地轉化爲經濟優勢、科技創新優勢和綠色發展優勢。
風電和光伏發電
再加上隨著科技的提高,可以更大幅度地增加核能、地熱能、氫能等清潔能源的使用,只要我們進一步研究和推廣相關應用技術,我們的能源安全就會有穩定而有力的保障。
面對美國對中國的全力圍堵,未來的世界形勢更加不確定,中國能源産業需要繼續砥砺前行。因而我們必須推動能源生産革命。
立足國內多元供應保安全,形成煤、油、氣、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體系,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現代化國家提供穩定可靠的能源保障。
參考文獻:
1劉朝全等,《疫情促變局轉型謀發展–2020 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概述及2021 年展望》,《國際石油經濟》2021 年第1 期;
2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殼牌國際有限公司,《全球能源轉型背景下的中國能源革命》,中國發展出版社2019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