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入編輯器
農曆二月初二,爲傳說是龍擡頭的日子。龍吐氣爲雷,雷出地奮,衆物同應,是爲雷同。雷動風行,雷風相薄,就引發春來之生機勃勃,其實正是養生的好時機。
民間傳說裏,龍會在這天蘇醒,騰雲駕霧,遨遊九天,興雲布雨,降下甘霖。滋養世間良田,也護佑著一代代龍的傳人。
所以,在二月初二這天,就有了各種祈福、祭祀的活動,以求得幸福、吉祥與安康。
從中醫來看,“龍”即是陽氣。
“龍擡頭”即是陽氣升浮于地面了。
每年夏暑之時,地面陽氣最旺,逢秋而斂降,至冬則深藏于地下,冬至則陽氣始動,立春而開始升浮,至春分方浮于地面——這是四時陽氣的升降浮沉規律。
中國傳統認爲,龍是吉祥之物,司雲雨。
農曆二月初二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節氣之間。此時陽氣升發,天氣變暖,雨水漸多。天地規律如此,萬類萬物皆與之相應。在萬類生命,此時春氣生發,一年中新的生命開始了。
與人而言,二月初二之後,陽氣升浮,容易出現煩躁易怒、睡眠多夢等不適症狀。
二月二的老習俗是剪頭發
兒童理發,叫剃“喜頭”,借龍擡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發,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二月二不僅要剃頭,保護好頭部的陽氣才是第一要務。
春氣病在頭、項,像頭痛、頭暈、血壓升高、腦中風等病症容易在春天發作。
中醫典籍《黃帝內經》記載“東風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頸項……故春氣者,病在頭”。春季許多人會出現頭暈、失眠、頭疼、困倦等不適。
《黃帝內經》說:“傷于風者,上先受之。”這是因爲風是陽邪,有生發、向上的特性,當風邪侵入體內後,最先受到損害的是人的頭部。可引起頭痛發熱、惡風、咳嗽氣喘等症狀。尤其是出汗後受風,風邪更會趁機而入,感冒就不可避免。
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更是容易侵襲到頭面陽虛的人,同時,因爲風邪“善行而數變”,既能在經脈和肌肉之間肆意遊走,又能上竄抵達頭頂,來去迅速,變化多端,出現遊走性關節痛、皮膚風疹等。
*“剪發”或“披發”有助于疏散頭部和體內的郁熱,而頭部的經絡疏通更能有效地緩解和消除這些症狀。
頭爲“諸陽之會”,彙集了人體的重要經脈及穴位。早春時節經常梳頭、按摩頭部,可疏通經脈,改善頭皮血液循環,令發根堅固,發色黑潤,又能起到醒腦提神,聰耳明目的養生保健作用。
宋代蘇東坡曾說:“梳頭百余梳,散頭臥,熟寢至明。”
《延壽書》說:“發多梳,則明目去風,常以一百二十爲數。”
《諸病源候論》中說:“千過梳發,頭不白。”
可見,從古時起人們就已經發現了梳頭的養生保健價值。
《養生論》說:“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
此時人體的陽氣順應自然,有向上、向外升發的特點。而頭爲諸陽之會,每天多梳頭有利于通達陽氣、疏通氣血。
*反複梳頭,可疏通頭部的經脈,有助于降低血壓,預防腦溢血等疾病的發生。也可産生電感應,刺激頭皮末梢神經和毛細血管,使神經得到松弛,促進血液循環。健腦提神,解除疲勞,防止大腦老化,延緩腦衰老。
頭爲諸陽之尊,面爲五行之宗,列百脈之靈居,通五髒之神路,惟三才之成象,定一身之得失。
二月初二,龍只是擡頭。
相當于“或躍在淵”的層次,還不是“飛龍在天”。
因此,此時要養陽氣。但不能過于升浮陽氣,更不能過耗陽氣。
不熬夜,睡眠足
二月二,不要熬夜,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孫思邈《千金月令》載:“二月三不可晝眠”。
*告訴我們,白天早起不要補覺睡懶覺,否則相當于壓制了陽氣生發,整個春季都容易犯困。
晚上11點前就應睡覺,早起以順應太陽的活動規律;中午適當午休,可使陽氣歸根,使精力充足。
此時,養生講究“減酸增甘”。
孫思邈《千金食治》載:“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春天陽氣上升,人體新陳代謝開始轉盛,就要“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少食火鍋、煎炸、燒烤、麻辣類的食物。
運動不可過度
適當鍛煉,循序漸進,不必大汗淋漓,否則亦是耗陽。很多朋友健身走步太過激烈,出了大量的汗,陽氣發散太過。還有朋友晚上泡腳的時間太久,30分鍾以上,耗氣耗血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二月二,龍擡頭”,陽氣升發,容易出現一些病症,也充滿了希望。
所以,在二月二後的春天,最宜做頭部經絡的疏通,疏通頭部的瘀滯點,真正意義上地提升我們的陽氣。
我們將已經逆行在頭上的多余火氣和濁氣疏散開來,擡起“龍頭”,接納更多的福氣和財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