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湯江峰 圖|劉國興
日前,甯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牧民46歲的陳玉國不遠千裏,來到湘潭聖康醫院複查病情,同時,帶來一條厚實的大羊腿,贈給該院院長、腎病專家文育紅。感謝文院長“妙手回春,讓腎病患者枯枝發新芽,重煥生機。”
去年春季的一天,42歲的陳玉國作例行檢查,發現孤獨腎。僅有的一只腎也岌岌可危:患有慢性腎功能不全、慢性腎髒病(CKD)4期、高血壓高危組。當地大醫院醫師告訴他,只有腎透析才能給自己一條生路。陳玉國正當壯年,心有不甘。他從陝西榆林友人那裏知曉,與他同樣病情的人,在湘潭聖康醫院經中西醫結合治療,沒有用機器透析,就康複如常。陳玉國看到了希望的曙光。11月26日,他輾轉來到湘潭,慕名找到文育紅院長診治。
以文育紅院長爲首的聖康醫療團隊采取扶陽爲主打的中西醫綜合治療:以扶陽湯藥、扶陽透灸和針灸治脾胃,扶腎氣,通經活絡,固本培元;輔以血液淨化清除體內中大分子毒素,減輕腎髒的負擔。經過1個月的治療,陳玉國肌酐從450.2微摩爾/升(μmoI/L)降到409.75,尿素從15.89毫摩爾/升(mmol/L)點降到12.65,血壓降至正常可控範圍,CKD4期基本得以控制,于當年12月27日出院。
今年3月13日,陳先生第二次來院複查,經過半個月“扶陽三聯療法”的綜合治療,他的肌酐又從439.82μmoI/L降到了390.51,血壓基本正常,夜尿次數也少了,精氣神俱佳。
文育紅說,陽氣是生命的根本,陽氣産生于脾,根于腎,萌芽于肝!養生要養陽,治病也要養陽。而養陽在于溫陽、扶陽和通陽。溫陽重在祛寒,扶陽意在補虛,通陽則以化濁爲主。陳玉國所患腎病之所以康複,是因爲邪退而陽氣得安;身體之所以健康,是因爲陽氣旺盛而邪不能客。
46歲的湘潭縣青山橋鎮楊小原女士,2010年夏天開始全身出現紅腫,先後到省內幾家大醫院就診。診斷爲過敏性紫癜腎炎、急性腎損傷、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並肝硬化腹水和左腎結石等多種疾病。住院治療40天,病情控制欠佳。2015年12月,由家屬送來該院就診,文院長予以中西醫結合治療,調理五髒六腑,予以中藥內服,結合扶陽太膜療法、扶陽針灸、臍療、肝腎養護等多種方法,病情逐日好轉,症狀消失。如今,她在家經營商鋪,生意紅火。
聖康醫療團隊首席專家文育紅,是一位長期致力于腎病及其他疑難雜症治療及研究的專家。畢業于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曾先後在湘雅醫院、新加坡中央醫院和德國費森尤斯醫藥用品有限公司等工作,具有豐富的國內外醫療實踐經驗,多項成果獲湘雅醫院、中南大學醫療新技術成果獎。
長期以來,西醫認爲,慢性腎病不可逆,隨著時間推移,進行性加重,最終結果是透析或腎移植,治療局限性大。爲此,文育紅決心悉心研習中國古代醫學專著,拜訪當代中醫名家,鑽研古今治療腎病的方劑以及各種民間驗方,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大量臨床實踐,並不斷調整改進,摸索出扶陽三聯療法(即扶陽湯劑、扶陽透灸和針刺通絡)。必要時,加上血液淨化,清除體內毒素及炎性因子。
文育紅介紹說,經過長期研究和臨床實踐證明,慢性腎功能衰竭是可以有效控制的。她說,從六經辨證來看,病邪侵犯到腎髒,已經是少陰症甚至厥陰症,只要方法得當,可以讓病邪逐漸從三陰到三陽轉變;通過扶陽三聯療法,內外夾擊,溫通經脈,溫中健脾,扶正祛邪,強基固本,可以挽救和逆轉腎衰竭。同時,注重生活方式和飲食起居規律,慢性腎衰竭可控,可治,可逆轉,達到不透析爲目的,能夠從事正常工作和生活,過正常人的日子。
據了解,文育紅研制的扶陽湯劑主要以姜、桂、附爲主要成份,其治療原理已有二千多年曆史,出自東漢張仲景《傷寒論》“治少陰病,厥陰病”方中,並在實踐中不斷積累,形成中醫扶陽醫學。臨床中多以扶正爲主,輔以針刺、艾灸,通經活絡,打通氣血運行通道,氣血得以運行,腎小球硬化、腎髒萎縮明顯減輕,以達到延緩或逆轉腎衰竭的目的。
文育紅說,陽氣是本,病邪是標。治病時需要標本兼顧。不管任何醫療手段,都不能只盯住病邪而忽視陽氣,祛邪固然要緊,複陽才是康複的關鍵。平常生活中,我們也要注重扶陽,調理亞健康,發揮中醫治未病的作用,讓健康人生出彩。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采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衆衛生報微信公衆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