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民生活成本一直穩居世界前列,除了衣,食、住、行沒有一樣低成本的。和小豬去一次‘海底撈’,硬生生吃了110新,把豬媽心疼滴。隨便一個獨立門戶的小飯店,簡簡單單吃一餐,末了結賬時餐飲費、服務費、稅費零零總總加起來也價格不菲。
然鵝,這樣一個高消費的國家,有一種很親民的餐飲文化,即新加坡人特有的食閣文化。食閣,英文被稱爲Hawker,即小販中心的意思。
由于新加坡地處赤道附近,自己在家開火煮飯,一頓飯做下來就會大汗淋漓。往往做完飯,洗了澡才能安安心心坐下來吃飯。加上食材、水電氣等費用,一餐下來成本往往遠高于食閣,正是這樣‘艱苦’的生活環境,造就了小販中心在新加坡民衆中,國民食堂的地位。
在這裏,一張張緊挨著的桌椅,一家家相鄰著的餐飲商鋪,沒有服務生、沒有餐巾紙、沒有奢華的環境,只有高挑的屋頂和通透的四周。小販中心遍布新加坡全島的各個角落,祖屋樓下、商場購物中心內、景區內。無論是領導幹部、商界精英還是普通群衆,大家都會去小販中心吃飯。
不少小販中心是24小時營業的,一日三餐都能在這裏解決。早上,從最傳統的咖椰黃油吐司開始。
午餐和晚餐就有更多的選擇了。中餐、西餐、印度餐……最主要的是價格親民,一般5、6新就能飽餐一頓。
想吃炸魚、炸雞翅等油炸食品,去‘國民食堂’點一份是再好不過的了。
不少小販中心還獲得過米其林餐廳的殊榮
所有飲食中,小豬最鍾愛的還是雞飯。滑嫩的白斬雞配上特制的醬料,椰漿蒸煮的米飯淋上少許香油,加上青菜、雞湯輔佐……
而豬媽最愛的美食當屬叻沙了。叻(le四聲)沙又稱喇沙(馬來語:Laksa),是一道起源于馬來西亞的面食料理,爲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代表性料理,主要材料有蝦羔、蝦米、幹蔥等。個人最喜愛的是裏面的魚餅和油豆腐。點的時候豬媽會讓老板盡量用幼米粉(細米線),當然還可以根據口味讓老板不要加蛤等。
在新加坡,著名的加東叻沙與其他家有所不同,不用筷子撈米粉,而是用勺子。除了有剪得短短的粗米粉,還有那椰漿份量濃重的叻沙湯。搭配口感彈牙的蝦、魚餅、鮮蛤,撒上有畫龍點睛作用的咖喱葉,成了一碗聞名海內外的加東叻沙。
新加坡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在小販中心經常能看到安哥(叔叔)、安娣(阿姨)這些樂齡人士在收拾餐盤,擦拭桌椅。政府號召民衆用餐完畢,自行收拾碗筷。因此大多數小販中心都會有類似宜家的那種擺放餐盤的架子,有些食閣甚至設置了自行收拾餐盤回吐硬幣的機器。
想家的時候,來到小販中心,一番亂點、一頓狂吃,伴著這久違的人間煙火氣息,想必也是超級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