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帶你全面解析弱電監中光纖的基本知識,好了話不多說開始今天的分享吧。
我們在弱電監控系統中,當鏈路傳輸距離超過100米後,我們就會考慮使用光纖傳輸而不選擇網線,光纖具有抗幹擾能力強,傳輸距離遠,帶寬大等特點。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聊聊光纖的基礎知識!
1、光纖的定義
光纖是一種柔軟、纖細的固態玻璃介質,主要是由塗覆層、纖芯、包層3部分組成,利用光在玻璃或塑料纖維中的全反射原理而達成的光傳導工具。光在光導纖維的傳導損耗比電在電線傳導的損耗低得多,光纖被用在長距離的信息傳遞上。
光纖通信的特點
優點
l傳輸頻帶寬,通信容量大;
l傳輸速度減小,傳輸距離遠;
l抗電磁幹擾,保密性能好;
l適應能力強;
l耐腐蝕;
l體積小、重量輕,便于運輸和敷設;
l原材料來源豐富、價格低廉。
缺點
l光纖彎曲半徑不宜過小;
l光纖的切斷和連接操作技術要求較高;
l分路、耦合操作繁。
光纖工作原理
1.全反射原理:
若使光束從光密媒質射向光束媒質時,則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光波在光纖中實現全反射的條件是:
光纖纖芯的折射率大于光纖包層的折射率(n1 >n2);
進入光纖的光線向纖芯-包層界面入射時,入射角應該大于臨界角。
光纖就是利用這種全反射來傳輸光信號的。
光纖的帶寬與什麽有關?
光纖的帶寬指的是:在光纖的傳遞函數中,光功率的幅值比零頻率的幅值降低50%或3dB時的調制頻率。光纖的帶寬近似與其長度成反比,帶寬長度的乘積是一常量。
光纖中由光源光譜成分中不同波長的不同速度所引起的光脈沖展寬的現象。
光纖分類
光纖的分類方式很多,主要的分類方式有3種:按傳輸模式分,按光纖剖面折射率分布分,按ITU-T建議分。
1.按傳輸模式分類
按照光纖傳輸的模式數量,可以將光纖分爲多模光纖和單模光纖。
多模光纖(MMF,multimode fiber):可傳多種模式的光。但其模間色散較大,這就限制了傳輸數字信號的頻率,而且隨距離的增加會更加嚴重,所以在短距離通信領域中更受重視。
多模光纖可以傳送多種模式的光源,會産生光的色散,傳輸距離較短,一般爲2KM內。
單模光纖(SMF,single-mode fiber):只能傳一種模式的光,因此其模間色散很小,目前在有線電視和光通信中應用最爲廣泛。
單模光纖光纖只是傳送一種模式的光波,色散很小,帶寬很大,一般適用于遠距離傳輸100KM內。
按ITU-T建議分:
G.651(漸變型多模塊光纖)、G.652(普通單模光纖)、G.653(色散位移光纖)、G.654(截止波長位移單模光纖)、G.655光纖(非零色散位移光纖)。
按光纖剖面折射率分布分:
階躍(SI)型光纖:在纖芯與包層區域內,折射率的分布分別是均勻的,分別爲n1和n2,在纖芯與包層的邊界處,其折射率的變化是階躍的(n2<n1)。帶寬較窄,適用于小容量短距離通信。
漸變(GI)型光纖:光纖軸心處的折射率最大(n1),但隨橫截面徑向的增加而逐漸減小,到纖芯與包層的邊界處,正好降到與包層區域的折射率n2。帶寬較寬,適中距離通信使用。
光纖傳輸特性
産生信號畸變的主要原因是光纖中存在色散,影響光纖傳輸距離的主要原因是損耗。損耗和色散是光纖最重要的傳輸特性。
光纖損耗
光纖損耗所謂損耗是指光纖每單位長度上的衰減,單位爲dB/km。光纖損耗的高低直接影響傳輸距離或中繼站間隔距離的遠近,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光纖的損耗分類
常用光纖平均衰減
接續損耗
光纖的接續損耗主要包括光纖本征因素造成的固有損耗、非本征因素造成的熔接損耗、活動接頭損耗3種。
(1)光纖固有損耗
主要源于光纖模場直徑不一致、光纖芯徑失配、纖芯截面不圓,以及纖芯與包層同心度不佳4點。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模場直徑不一致。
(2)熔接損耗
非本征因素的熔接損耗主要由軸向錯位、軸心(折角)傾斜、端面分離(間隙)、光纖端面不完整、折射率差、光纖端面不清潔及接續人員操作水平、操作步驟、熔接機電極清潔程度、熔接參數設置、工作環境清潔程度等因素造成。
(3)活動接頭損耗
非本征因素的活動接頭損耗主要由活動連接器質量差、接觸不良、不清潔以及與熔接損耗相同的一些因素(如軸向錯位、端面間隙、折角、折射率差等)造成。
光纖損耗圖:
解決接續損耗的方案
(1)工程設計、施工和維護工作中應選用特性一致的優質光纖
一條線路上盡量采用同一批次的優質名牌裸纖,以求光纖的特性盡量匹配,使模場直徑對光纖熔接損耗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
(2)光纜施工時應嚴格按規程和要求進行
配盤時盡量做到整盤配置(單盤≥500m),以盡量減少接頭數量。敷設時嚴格按纜盤編號和端別順序布放,使損耗值達到最小。
(3)挑選經驗豐富訓練有素的接續人員進行接續和測試
接續人員的水平直接影響接續損耗的大小,接續人員應嚴格按照光纖熔接工藝流程進行接續,嚴格控制接頭損耗,熔接過程中時刻使用光域反射儀(OTDR)進行監測(接續損耗≤0.08dB/個),不符合要求的應重新熔接。使用光時域反射儀(OTDR)時,應從兩個方向測量接頭的損耗,並求出這兩個結果的平均值,消除單向OTDR測量的人爲因素誤差。
(4)保證接續環境符合要求
嚴禁在多塵及潮濕的環境中露天操作;光纜接續部位及工具、材料應保持清潔,不得讓光纖接頭受潮;准備切割的光纖必須清潔,不得有汙物。切割後光纖不得在空氣中暴露時間過長。接續環境溫度過低時,應采取必要的升溫措施。
(5)制備完善的光纖端面
光纖端面的制備是光纖接續最爲關鍵的工序。光纖端面的完善與否是決定光纖接續損耗的重要原因之一。優質的端面應平整,無毛刺、無缺損,且與軸線垂直,光纖端面的軸線傾角應小于 0.3 度,呈現一個光滑平整的鏡面,且保持清潔,避免灰塵汙染。還應選用優質的切割刀,並正確使用切割刀切割光纖。裸纖的清潔、切割和熔接應緊密銜接,不可間隔過長。移動光纖時要輕拿輕放,防止與其他物件擦碰而損傷光纖端面。
(6)正確使用熔接機
正確使用熔接機是降低光纖接續損耗的重要保證和關鍵環節。
① 應嚴格按照熔接機的操作說明和操作流程,正確操作熔接機。
② 合理放置光纖,將光纖放置到熔接機的 V 型槽中時,動作要輕巧。這是因爲對纖芯直徑爲 10 nm 的單模光纖而言,若要熔接損耗小于 0.1dB,則光纖軸線的徑向偏移要小于0.8nm。
③ 根據光纖類型正確合理地設置熔接參數(預放電電流、時間及主放電電流、主放電時間等)。
④ 在使用中和使用後應及時去除熔接機中的灰塵(特別是夾具、各鏡面和 V 型槽內的粉塵和光纖碎末)。
⑤ 熔接機電極的使用壽命一般約2000次,使用時間較長後電極會被氧化,導致放電電流偏大而使熔接損耗值增加。此時可拆下電極,用蘸酒精的醫用脫脂棉輕輕擦拭後再裝到熔接機上,並放電清洗一次。若多次清洗後放電電流仍偏大,則須重新更換電極。
(7)選擇優質的活動連接器
盡量選用優質合格的活動連接器,保證連接器性能指標符合相關規定活動接頭的插入損耗應控制在0.3 dB/個以下,附加損耗不大于0.2 dB/個,所選的活動接頭應接插良好、耦合緊密,防止漏光現象。
(8)保證活動連接器清潔
施工、維護中應注意清洗插頭和適配器(法蘭盤),並保證機房和設備環境的清潔,嚴防插頭和適配器(法蘭盤)有汙物和灰塵,盡量減少散射損耗。
3.非接續損耗
光纖使用中引起的非接續損耗主要有:彎曲損耗、其他施工因素和應用環境造成的損耗。
(1)彎曲造成的輻射損耗
當光纖受到很大的彎折,彎曲半徑與其纖芯直徑具有可比性時,它的傳輸特性會發生變化。大量的傳導模被轉化成輻射模,不再繼續傳輸,而進入包層被塗覆層或包層吸收,從而引起光纖的附加損耗。光纖的彎曲損耗有宏彎曲損耗和微彎曲損耗兩種類型。
① 宏彎損耗。
光纖的曲率半徑比光纖直徑大得多的彎曲(宏彎)引起的附加損耗,稱爲宏彎損耗,其主要原因有:路由轉彎和敷設中的彎曲;光纖光纜的各種預留造成的彎曲(預留圈、各種拿彎、自然彎曲);接頭盒中光纖的盤留、機房及設備內尾纖的盤繞等。
② 微彎損耗。
光纖軸産生 μm級的彎曲(微彎)引起的附加損耗,稱爲微彎損耗,其主要原因有:光纖成纜時,支承表面微小的不規則引起各部分應力不均勻而形成的隨機性微彎;纖芯與包層的分界面不光滑形成的微彎;光纜敷設時,各處張力不均勻而形成的微彎;光纖受到的側壓力不均勻而形成的微彎;光纖遇到溫度變化,因熱脹冷縮形成的微彎等。
(2)其他施工因素和應用環境造成的損耗
① 不規範的光纜上架引起的損耗。
層絞式松套結構光纜容易産生此類損耗,原因在于:其一是光纜上架處多根松套管相互扭絞;其二是使用紮帶將松套管綁紮到接頭盒的容纖盤卡口時,使松套管出現急彎;其三是光纜上架時金屬加強構件與光纖松套管出現上下錯位。這些因素都會引起損耗增大。
② 熱縮不良的熱熔保護引起的損耗。
此類損耗主要原因有:其一是熱熔保護管自身的質量問題,熱熔後出現扭曲,産生氣泡;其二是熔接機的加熱器加熱時,加熱參數設置不當,造成熱熔保護管變形或産生氣泡;其三是熱縮管不幹淨、有灰塵或沙礫,熱熔時對接續點有損傷,引起損耗增大。
③ 直埋光纜不規範施工引起的損耗。
此類損耗主要原因在于:其一是光纜埋深不夠,受到載重物體碾壓後受損;其二是光纜路由選擇不當,因環境和地形變化使光纜受到超出其容許負荷範圍的外力;其三是光纜溝底不平,光纜出現拱起、挂起現象,回填後有殘余應力;其四是其他原因造成光纜外護層受損傷而進水,造成氫損。
④ 架空光纜不規範施工引起的損耗。
此類損耗主要原因有:其一是在光纜敷設施工中,光纜打小圈、彎折、扭曲及打背扣,牽引時猛拉、出現浪湧,瞬間最大牽引力過大;其二是光纜挂鈎使用不當,卡挂方向不一致出現蛇形彎,間隔過于稀疏,光纜因垂度過大而受力;其三是盤留于杆上的光纜未固定牢固,光纜受到長期外力和短期沖擊力而遭到損傷;其四是光纜布放太緊,沒考慮光纜的自然伸長率;其五是其他原因造成光纜外護層受損傷而進水,造成氫損。
⑤ 管道光纜不規範施工引起的損耗。
此類損耗主要原因在于:其一是光纜采用網套法布防時,牽引速度控制不好,光纜出現打背扣、浪湧;其二是穿放光纜時,沒有布防塑料子管,光纜被擦傷;其三是其他原因造成光纜外護層受損傷而進水,造成氫損。
⑥ 機房、設備內尾纖和光纖跳線綁紮、盤繞不規範,出現交叉纏繞等現象造成損耗。
⑦ 光纜接頭盒質量不良,接頭盒封裝、安裝不規範,因外界作用造成接頭盒受到損傷等,造成進水而出現氫損。
⑧ 光纜在架設過程中的拉伸變形,接續盒中夾固光纜壓力太大,熔纖盤中熱熔管卡壓過緊,熔纖盤中光纖盤繞不規範等引起的損耗。
解決非接續損耗的方案
(1)工程查勘設計、施工中,應選擇最佳路由和線路敷設方式。
(2)組建、選擇一支高素質的施工隊伍,保證施工質量,這一點至關重要,任何施工中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光纖損耗增大。
(3)設計、施工、維護中,積極采取切實有效的光纜線路“四防”措施(防雷、防電、防蝕、防機械損傷),加強防護工作。
(4)使用支架托起纜盤布放光纜,不要把纜盤放倒後采用類似從線軸上放的辦法布放光纜,不要讓光纜受到扭力。光纜布放時,應統一指揮,加強聯絡,要采用科學合理的牽引方法。布放速度不應過快,連續布放長度不宜過長,必要時應采用倒“8”字,從中間向兩頭布放。在拐彎處等有可能損傷光纜的地方一定要小心並采取必要的保護手段。遇到在鬧市區布放光纜等需要臨時盤放光纜的情況時,使用“8”字形盤留,不讓光纜受到扭力。
(5)光纜布放時,必須注意允許的額定拉力和彎曲半徑的限制,在光纜敷設施工中,嚴禁光纜打小圈及彎折、扭曲,防止打背扣和浪湧現象。牽引力不超過光纜允許的 80%,瞬間最大牽引力不超過 100%,牽引力應加在光纜的加強件上,特別注意不能猛拉和發生扭結現象。光纜轉彎時彎曲半徑應不小于光纜外徑的15~20倍。
(6)不要使用劣質的,尤其是已經彎曲變形的熱縮套管,這樣的套管在熱縮時內部會産生應力,施加在光纖上會使損耗增加。攜帶、存放套管時,注意清潔,不要讓異物進入套管。
(7)在接續操作時,要根據收容盤的尺寸決定開剝長度,盡量開剝長一些,使光纖較從容的盤繞在收容盤內(盤留長度爲 60~100cm)。應該重視熔接後光纖的收容(光纖的盤纖和固定),盤纖時,盤圈的半徑越大,弧度越大,整個線路的損耗越小,所以一定要保持一定的半徑(R≥40mm),避免産生不必要的損耗,大芯數光纜接續的關鍵在收容。接續操作時,開纜刀切入光纜的深度要把握好,不要把松套管壓扁使光纖受力。還應采用合格接頭材料並按照規範和操作要求,正確封裝、安裝接頭盒。
(8)機房內盡量整潔,尾纖應該有圈繞帶保護,或單獨給尾纖使用一個線,不使尾纖之間或與其他連線之間交叉纏繞,也盡量不要把尾纖(即使是臨時使用)放在腳可以踩到的地方。光纜終端時注意避免跳線在走線中出現直角,特別是不應用塑料帶將跳線紮成爲直角,否則光纖因長期受應力影響引起損耗增大。跳線在拐彎時應走曲線,彎曲半徑應不小于 40mm。布放中要保證跳線不受力、不受壓,以避免跳線長期的應力疲勞。光纖成端操作(ODF)時,不要將尾纖捆紮太緊。
光纖入戶(FTTH)是信息時代發展的必然,光網絡互聯是數字地球的明天。伴隨著各級各類光纖通信網絡的大量建設和運行,正視和解決光纖使用中引起的傳輸損耗問題必將在光纖通信工程設計、施工、維護中極大地改善和優化光纖通信網絡傳輸性能。
光纖色散(Dispersion)
信號在光纖中是由不同頻率成分和不同模式成分攜帶的,因而速度不同,經過光纖傳輸一段距離後,不同成分之間出現時延差,引起傳輸信號波形失真,脈沖展寬,從而産生碼間幹擾。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模式色散:在多模光纖中,各個模式走不同的路徑,高階模走的路程長,低階模走的路程短,因此到達光纖終端的時間先後不同,造成脈沖展寬。限于多模光纖(由于信號不是單一模式)。
材料色散:(多模和單模光纖均有)因同一模式內不同波長的光波的傳播速度不同,從而産生脈沖展寬,引起材料色散。
波導色散:一般限于單模光纖(由于信號不是單一頻率)
如果信號是模擬調制,色散限制帶寬(Bandwith);
如果信號是數字脈沖,色散産生脈沖展寬(Pulse Brodaening);
單模光纖在1310nm附近色散爲0,色散位移光纖即是將色散波長從1310nm移到1550nm。
光波劃分
單模光纖
G.652A(B1.1簡稱B1)
G.652B(B1.1簡稱B1)
G.652C(B1.3)
G.652D(B1.3)
G.655A光纖(B4)(長途幹線使用)
G.655B光纖(B4)(長途幹線使用)
G.657A2 (室內蝶形光纜)
多模光纖
50/125(A1a簡稱A1)
62.5/125(A1b)
二、 光纜的結構
1、 室外光纜主要有中心管式光纜、層絞式光纜及骨架式光纜三種結構,按使用光纖束與光纖帶又可分爲普通光纜與光纖帶光纜等6種型式。每種光纜的結構特點:
① 中心管式光纜(執行標准:YD/T769-2003):光纜中心爲松套管,加強構件位于松套管周圍的光纜結構型式,如常見的GYXTW型光纜及GYXTW53型光纜,光纜芯數較小,通常爲12芯以下。
② 層絞式光纜(執行標准:YD/T901-2009):加強構件位于光纜的中心,5~12根松套管以絞合的方式絞合在中芯加強件上,絞合通常爲SZ絞合。此類光纜如GYTS等,通過對松套管的組合可以得到較大芯數的光纜。絞合層松套管的分色通常采用紅、綠領示色譜來分色,用以區分不同的松套管及不同的光纖。層絞式光纜芯數可較大,目前本公司層絞式光纜芯數可達216芯或更高。
③ 骨架式光纜:加強構件位于光纜中心,在加強構件上由塑料組成的骨架槽,光纖或光纖帶位于骨架槽中,光纖或光纖帶不易受壓,光纜具有良好的抗壓扁性能。該種結構光纜在國內較少見,所占的比例較小。
④ 8字型自承式結構,該種結構光纜可以並入中心管式與層絞式光纜中,把它單獨列出主要是因爲該光纜結構與其它光纜有較大的不同。通常有中心管式與層絞式8字型自承式光纜。
5 煤礦用阻燃光纜(執行標准:Q/M01-2004 企業標准):與普通光纜相比,提高了光纜阻燃性能的要求,並經過特殊的設計使光纜適用于礦井環境下使用,通常外護套顔色采用蘭色,以利于礦井中對光纜的識別。按結構可分入中心管式光纜與層絞式光纜兩類結構中。
2、 室內光纜
室內光纜按光纖芯數分類,主要有單芯、雙芯及多芯光纜等。室內光纜主要由緊套光纖,紡綸及PVC外護套組成。根據光纖類型可分爲單模及多模兩大類,單模室內纜通常外護套顔色爲黃色,多模室內纜通常外護套顔色爲橙色,還有部分室內纜的外護套顔色爲灰色。
三、 光纜型號的命名方法(YD/T908-2000)
1、光纜型式由五部分組成
Ⅰ
Ⅱ
Ⅲ
Ⅳ
Ⅴ
I、表示光纜類別
GY——通信用室外光纜
GJ——室內光纜
MG——煤礦用光纜
Ⅱ、加強構件類型
(無型號)——金屬加強構件
F——非金屬加強構件
Ⅲ、結構特征
D——光纖帶結構
(無符號)——松套層絞式結構
X——中心管式結構
G——骨架式結構
T——填充式
Z——阻燃結構
C8——8字型自承式結構
Ⅳ、護層
Y——聚乙烯護層
W——夾帶鋼絲鋼—聚乙烯粘結護層
S——鋼—聚乙烯粘結護層
A——鋁—聚乙烯粘結護層
V——聚氯乙烯護套
Ⅴ、外護層
53—皺紋鋼帶縱包铠裝聚乙烯護套
23—繞包鋼帶铠裝聚乙烯護套
33—細鋼絲繞包铠裝聚乙烯護套
43—粗鋼絲繞包铠裝聚乙烯護套
333—雙層細鋼絲繞包铠裝聚乙烯護套
2、光纜規格的表示法
按光纜中所含的光纖數及光纖的類別來表示光纜的規格。
例:4根G.652單模光纖的光纜規格表示爲4B1.1或4B1,若同一根光纜中含有不同種類的光纖,則在規格中間用‘+’號相連。
若含有4根多模50/125的光纖,則表示爲4A1a或4A1。
3、常用型號說明
GYXTW——金屬加強構件、中心管填充式、夾帶鋼絲的鋼-聚乙烯粘結護層通信用室外光纜,適用于管道及架空敷設。
GYXTW53——金屬加強構件、中心管填充式、夾帶鋼絲的鋼-聚乙烯粘結護套、縱包皺紋鋼帶铠裝聚乙烯護層通信用室外光纜,適用于直埋敷設。
GYTA——金屬加強構件、松套層絞填充式、鋁-聚乙烯粘結護套通信用室外光纜,適用于管道及架空敷設。
GYTS——金屬加強構件、松套層絞填充式、鋼-聚乙烯粘結護套通信用室外光纜,適用于管道及架空敷設。
GYTY53——金屬加強構件、松套層絞填充式、聚乙烯護套、縱包皺紋鋼帶铠裝、聚乙烯套通信用室外光纜,適用于直埋敷設。
GYTA53——金屬加強構件、松套層絞填充式、鋁-聚乙烯粘結護套、縱包皺紋鋼帶铠裝、聚乙烯套通信用室外光纜,適用于直埋敷設。
GYTA33——金屬加強構件、松套層絞填充式、鋁-聚乙烯粘結護套、單細圓鋼絲铠裝、聚乙烯套通信用室外光纜,適用于直埋及水下敷設。
GYFTY——非金屬加強構件、松套層絞填充式、聚乙烯護套通信用室外光纜,適用于管道及架空敷設,主要用于有強電磁危害的場合。
GYXTC8S——金屬加強構件、中心管填充式、8字型自承式、鋼聚乙烯粘結護套通信用室外光纜,適用于自承式架空敷設。
GYTC8S——金屬加強構⑺商撞?SPAN class=GramE>絞填充式、8字型自承式、鋼聚乙烯粘結護套通信用室外光纜,適用于自承式架空敷設。
ADSS-PE——非金屬加強構件、松套層絞填充式、圓型自承式、紡綸加強聚乙烯護套通信用室外光纜,適用于高壓鐵塔自承式架空敷設。
MGTJSV——金屬加強構件、松套層絞填充式、鋼聚乙烯粘結護套、聚氯乙烯外護套煤礦用阻燃通信光纜,適用于煤礦井下敷設。
GJFJV——非金屬加強構件、緊套光纖、聚氯乙烯護套室內通信光纜,主要用于大樓及室內敷設或做光纜跳線使用。
四、 光纜的使用場合及主要性能指標
光纜的使用場合:一般情況,單護套光纜適用于架空和管道,而雙護套光纜適用于直埋。室內光纜適用于大樓及室內使用。
光纜主要性能指標
① 衰減:衰減指標爲光纜中重要的指標,在生産過程中對衰減指標進行檢測,可以發現生産及工藝中存在的問題。
各類光纖衰減指標要求(A級光纖):
B1.1(單模):1310nm≤0.36db/km
1550nm≤0.22db/km
B4(單模):1550nm≤0.22db/km
A1a(多模50/125):850nm≤ 2.5db/km
1300nm≤0.7db/km
A1b(多模62.5/125):850nm≤3.0db/km
1300nm≤0.8db/km
② 光纖其它指標
單模光纖:模場直徑、截止波長、色散、零色散波長、零色散斜率、芯包同芯度誤差、包層直徑、塗覆層直徑、偏振模色散系數(PMD)等。
多模光纖:數值孔徑、帶寬、芯徑、包層直徑、包層不圓度、塗覆層直徑、芯包同芯度誤差、塗層不圓度、塗層/包層同芯度誤差等。
好了說了這麽多光纖的知識,大家肯定聽得也很累了,那就來科普一下光纖的發展曆史吧。
海底通信曆史
世界海底通信史
1、海底通信,曆史比互聯網還要早100年,當時海底通信還是借助電纜來實現。
2、1850年盎格魯-法國電報公司開始在英法之間鋪設了世界第一條海底電纜,當時只能發送莫爾斯電報密碼;
3、1866年,英國在美英兩國之間鋪設全成了跨大西洋海底電纜(The Atlantic Cable)的成功鋪設,首次實現了歐美大陸之間跨大西洋的電報通訊。
4、1876年貝爾發明了電話,人們對于實現全球溝通的夢想越發強烈,這也加速了全球海底電纜的建設。
5、1902年環球海底通信電纜建成。
6、1988年,美英法之間越洋海底光纜系統建成,該海底光纜全長6700公裏,含有3對光纖,每對的傳輸速率高達280Mb/s,速度遠超海底電纜,這也標志著海底光纜時代正式到來。隨後一年,跨越太平洋的海底光纜(全長13200公裏)也建設成功,從此,洲際間的海底通信全部由光纜取代了同軸電纜;同年,我國也開始步入海底光纜時代。
我國海底通信史
1、1886年,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爲實現兩岸的電報通信,開始鋪設通聯台灣全島以及大陸的水路電線,並于1888年建成。
2、一條是福州川石島與台灣滬尾(淡水)之間的水路電線(全場177海裏)
3、另外一條爲台南安平通往澎湖的水路電線(全長53海裏)。
我國海底光纜概況:4個入口和8條光纜
1、北方:山東青島登陸站(隸屬中國聯通)
2、南方:上海崇明登陸站(隸屬中國電信)
3、上海南彙登陸站(隸屬中國聯通)
4、廣東汕頭登陸站(隸屬中國電信)
5、國際訪問彙聚節點:北京、上海、廣州
中美直達海底光纜
中美直達海底光纜(Trans-Pacific Express,即TPE),是世界首條海底高速(跨太平洋)直達光纖電纜,全長2.6萬公裏,采用8對纖芯,64*10Gbps DWDM光纖技術,光纖容量爲5.12Tbps,其中大陸地區的登陸站爲上海和青島。
中美直達海底光纜
亞太2號海底光纜(Asia-Pacific Cable Network – 2,即APCN2),全長1.9萬公裏,采用4對纖芯, 每對64*10Gbps DWDM光纖技術,設計容量已經達到了2.56Tbps/s,主要連接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區,其中大陸地區的登陸站爲上海和汕頭。
亞太2號海底光纜
好了,看到這裏的小夥伴們一定很累了吧,這麽多內容是不是看不過來了呢?嗯,我們分兩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