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關鎖國,經曆史證明,注定會被時代淘汰。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如此,尤其是對于一個多元化的國家。
越多元,越開放。學校作爲多元、自由的代表,不開放,成何體統?
李顯龍總理一直在強調,學校要保持開放,不要成爲自我延續的封閉圈子。
于是乎,新加坡學校近些年一直在自我改變,積極應對政策。其中,招生背景越來越多元化、均衡化,便是一個很好的體現。
在這方面,做的相當好的是新加坡的中學。其中代表,有這3所知名中學。
萊佛士書院—
萊院今年407名新生,來自113所小學,是令人鼓舞的進展。接下來,校方也探討讓學生通過領袖才能或品德申請直接收生計劃。
爲了讓學生更好的體驗學校生活,萊院通過各項活動讓他們有機會接觸其他學生,例如邀請同屬校群的中學生與萊院學生體驗寄宿活動。
與此同時,針對富裕學生圈子的問題,萊院會通過獎學金和助學金輔助,來擴大生源。以吸引背景多元的學生,希望學生不會因經濟能力而卻步。
南洋女子中學—
南洋女中在擴大生源所采取的措施跟萊院非常接近。一方面,校方到不同小學向學生和家長演講分享。此外,校方也和華社自助理事會合作,邀請受惠學生到南中參加學習營。
另一方面,過去三年,南洋女中約10%學生獲得經濟方面的援助。
同時校方會繼續推廣工作,讓不同背景的學生有共同交流的機會。以中二生的宿舍體驗計劃爲例,學生學習獨立生活,互相照顧。
南洋女中校長黃君穎表示,過去幾年,新生來源更多元,且數量呈上升趨勢。今年的新生來自102所小學。
華僑中學—
華僑中學表示,在籍學生來自134所小學,約15%獲自主學校助學金。其中,近半數住在組屋。
校方明白一些學生對華中不熟悉,因此每年書面聯系50多所小學,表示有意到學校進行分享。多數小學都歡迎,我們平均每年到45所小學做分享。
在華中的開放日活動上,我們也在面向家長的分享會上保證,學校有各援助計劃支持有經濟需要的學生。有需要的學生也能申請資助來承擔海外交流和其他學校活動的費用等。
除外,英華學校、公教中學在招生多元化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以中學爲代表,新加坡學校在“保持開放”的路上越走越好。這一佳績,也得到了教育部的認可。
教育部指出,全國超過80%學校的學生背景相當平均,來自最高和最低社會經濟階層的學生各占至少5%。
這裏再多提一句小學的招生情況。在小學報名階段,每所小學在2B和2C階段保留共40個學額給那些與學校沒有直接關系的學生。
從明年起,有附屬小學的中學須保留兩成學額給非附屬學校的學生。
這所有的改變,都是爲了教育更公平、更多元、更自由。新加坡的家長,或許可以爲上學難而寬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