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今日表示,假如“逆隔離”措施落實,保安局會負責管理相關設施,初步預計會先采用河套區的方艙隔離設施,但細節有待相關工作小組磋商決定。他指出,現時保安局主要管理竹篙灣及啓德隔離設施,兩者使用率分別近六成及四成。一旦再有需要,之前用過的6個隔離設施,都可以在24小時內再啓用。
圖:橙新聞
8月訪港旅客按月升24%
“3+4”檢疫政策自上月實施後,上月訪港旅客人數較七月升24%。香港旅遊發展局昨日公布,8月初步訪港旅客數字爲約6萬人次,較7月約4.8萬人次多約1.2萬人,而8月初每日平均訪港旅客約1500人次。
此外,8月初每日平均訪港旅客約1500人次,在調整海外或台灣抵港人士的酒店檢疫及醫學監察安排爲“3+4”後,8月下旬每日約2100人次訪港,相比起疫情前水平,恢複只有約1%。
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柏良早前敦促港府盡快檢視數據,公布實施“0+7”時間表,好讓旅遊業准備複業。他指出,旅遊業複業要有時間准備,航空公司增加航班起碼要提前幾個月作准備,才可恢複航班班次;郵輪也要三至四個月時間准備。業界希望可以早些做出准備,期望盡快公布實施“0+7”時間表。
圖:橙新聞
盡早推動內外“全通關”
香港自疫情爆發至今,一直實施入境檢疫安排,社會有聲音要求盡快放寬,讓外地旅客能夠免檢來港,令國際性商貿活動得以恢複,從而提振香港經濟。目前放寬入境限制、縮短隔離日數甚至“零隔離”已成環球大勢所趨,香港實施“3+4”入境檢疫安排逾月,外來輸入個案未見明顯增加,有條件在穩控疫情的前提下,逐步放寬至“0+7”,推動香港與國際全面接軌。
在長期“封關”之下,不少國際人才和企業已經離開香港,轉到新加坡等競爭對手。香港總商會近月的調查顯示,86%受訪跨國大型企業認爲,香港的旅遊限制和檢疫要求對公司營運影響頗高,三成企業更已經或打算近月撤離香港業務。香港要保持國際金融商貿中心地位,就必須進一步放寬入境限制,讓香港重新聯通世界,以更開放的姿態歡迎國際人才和企業進駐。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姚志勝表示,目前“零隔離”成爲環球大勢所趨,不少國際人才和企業因香港檢疫安排望而卻步,特區政府在穩控疫情的同時,應平衡防疫和經濟複蘇,逐步推進“0+7”的“零隔離”,只需要7日居家醫學監察,並且爭取早日恢複與內地複常通關。廣大市民亦要爲複常通關創造條件,除了支持配合現有的防疫措施外,未有完成接種疫苗的市民,更應盡快接種,共同提升接種率,在逐漸對外開放的社會上形成防疫屏障。
(編輯 楊冰馨)
本文爲香港《經濟導報》新媒體文章,
如欲轉載請私信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