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琳(荷蘭皇家科學院Hubrecht研究所)
相信很多關注向日葵兒童的朋友們最近都看了《人間世》關于兒童骨腫瘤的那一集。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安仔,一個喜歡海賊王的男孩,由于骨腫瘤做了左臂截肢,最終因癌細胞轉移肺部而去世。他的父母最後決定捐出安仔的眼角膜,讓另一個孩子得以重見光明。
圖片來源:《人間世》紀錄片
這一幕感動了很多人,也讓我身邊的一些人開始通過各種渠道去了解器官捐獻的信息。這篇文章將著重于公民自願的逝世後器官捐獻,詳細地介紹關于器官捐獻與移植的科普信息。
01
器官移植供需缺口巨大
器官移植是20世紀以來現代醫學最大的突破之一,已經成爲治療髒器衰竭的主要手段。
自2015年起,中國全面停止使用非自願死囚器官,自願捐獻成爲器官移植唯一渠道。
2015年,我國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爲2766例,2016年爲4080例,2017年則達到5146例 。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每年有約30萬髒器衰竭患者有器官移植的需求,整個社會面臨的缺口依舊巨大。
這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呢?我們該如何科學地認識器官捐獻與移植?
圖片來源:Unsplash
02
器官捐獻的法律依據與管理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我國對器官捐獻的法律保護。2013年,國家衛計委出台《人體捐獻器官獲取與分配管理規定》,以部門規章的形式,確保器官捐獻移植的透明與公正。
同時,國家建立了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COTRS,http://www.cot.org.cn),依據與國際接軌的順序優先原則,確保捐獻者的器官能及時分配到最匹配的患者 。
國家衛健委也發布了《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基本原則和核心政策》,對于不同的髒器有著細致且明確的規定,捐獻的器官必須通過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進行分配,以保證器官捐獻與移植執行有明確的原則可以參照。
其次,器官捐獻與移植是有明確的組織負責並有規範流程的。在全國範圍內,各省都設立有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並在有資格的醫院設立有人體器官獲取組織(Organ Procurement Organizations, OPO)。
這個組織由人體器官移植外科醫師、神經內外科醫師、重症醫學科醫師及護士等組成,同時組建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團隊,去幫助捐獻者家屬與醫院去順利完成捐獻與移植程序。
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流程
圖片來源: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https://www.codac.org.cn/ccenter/cworksystem/20180801/699398.htm
03
器官捐獻與移植的科學機理
首先,器官捐獻的種類有許多,可以移植的重要髒器包括腎髒、肝髒、心髒、肺髒、胰腺、小腸,同時眼角膜、心髒瓣膜等組織也可進行移植。
一位器官捐贈者可以拯救至多8條生命,使得生命以另外一種方式延續。
其次,器官捐獻和移植繞不開“死亡”這個話題。
在中國,自願捐獻器官的公民死亡確認有三種標准,即國際標准化腦死亡、中國傳統心髒死亡和腦-心雙死亡標准。捐獻者和其家屬可以自願選擇具體實施標准。
由于大衆對腦死亡、植物人、安樂死等幾個概念混淆,導致對腦死亡器官捐獻有抗拒心理。這裏對這幾個概念一一介紹:
1. 腦死亡,指包括腦幹在內的全腦部功能的完全喪失,患者陷入無法逆轉的深昏迷,腦幹反射全部消失,無自主呼吸,腦電圖平直,經顱腦多普勒超聲(腦彩超)診斷呈腦死亡圖形,且觀察12小時無變化。
國際上已有許多國家立法認定腦死亡爲宣布死亡的依據,如美國、德國、芬蘭等。如果家屬完全理解並選擇按腦死亡標准停止治療,同時獲得所在醫院的同意和支持,是可以進行器官捐獻的。
2. 植物人,是指腦部損傷後大腦全盤功能的喪失,沒有自我或環境意識,無法與他人互動,但腦幹仍可維持正常機能及基本生命徵象,可以自主呼吸,對刺激有反應。給予充分的生命支持與護理,植物人可以一直維持生命,不能做器官捐獻。將植物人隨意當作腦死亡而放棄搶救或治療是觸犯法律的。
3. 安樂死,在中國尚未合法化。廣義上,安樂死指的是在醫生的協助下,出于患者自身意願,通過停止維生系統或停止服藥使其自然死亡(被動安樂死),或者給予患有不治之症的患者藥物注射而結束其生命(主動安樂死),整個過程需要嚴格的監督。
在國外,有些選擇安樂死的患者願意逝世後進行器官捐贈,但由于與平時公民自然逝世後捐獻情況的不同,具體的實施准則還在廣泛討論中。
放射性核素顯像呈現的在不同狀態下的腦代謝活力,對比健康狀態,腦死亡呈現“空腦狀態”,而植物人狀態仍有低且持續的代謝活力
器官移植需要嚴謹的組織配型,之後找到適合的接受者評估免疫風險後才能進行。
這是因爲在器官移植後,接受者的免疫系統會對供體器官産生適應性免疫反應,也就是常說的排異反應。
不同的人,器官表面會引起免疫反應的抗原也不同。捐獻者和接受者的抗原分型越相似,排異反應就越小,器官接受者的長期存活率也越高。
在了解這一過程之後,我們就能發現,在廣大微博、微信圈流傳的所謂“偷腎“新聞,都是謠言。因爲移植需要嚴謹的組織配型,否則接受者會因爲嚴重的排異反應而死亡,而腎髒在體外可以低溫保存的時間至多48小時,通過隨機犯罪而摘取腎髒獲利顯然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器官捐獻曾讓人諱莫如深,因爲在中國傳統的孝親倫理文化中,保留完整的遺體是對親屬的尊重,也是生者對往生者感情的延續。
當發現潛在的器官捐獻者後,協調員也常會面臨潛在捐獻者家屬的拒絕。同時,志願捐獻者與他們的家屬也常存在觀念上的沖突。
誠然,潛在捐獻者自身與捐獻者家屬的意願必須得到充分地尊重,同時我們也需要普及科普器官捐獻與移植的科學機理,讓大衆更加有意願去參與其中。
圖片來源:Unsplash
04
器官捐獻的要求與登記方式
自願登記器官捐獻有哪些要求呢?
-
對于眼角膜捐獻,幾乎所有人均可捐獻眼角膜,沒有年紀與視力的限制。只要眼部沒有發生病變,癌細胞沒有擴散到眼部,就可進行捐獻移植。比如文章開頭談到的安仔,還有因乳腺癌而去世的姚貝娜,都捐獻了他們的眼角膜。
-
對于器官捐獻,基本要求則是年齡一般要小于65歲,沒有感染艾滋病或其他嚴重傳染病,沒有癌症(原發腦腫瘤除外)。
登記器官捐獻意願與實際的器官捐獻過程是兩件事。
自願登記器官捐獻的必須是年滿18周歲的完全民事行爲能力人,但18歲並不是器官捐獻者的年齡限制。
未成年人離世後也可以根據其生前遺願或者直系親屬填寫捐獻志願表進行捐贈,比如安仔的媽媽爲他填寫的志願表。
自願器官捐獻如何登記?
在此,我們列舉兩個最爲方便的登記方式。
第一個,是通過網頁: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網站(http://www.savelife.org.cn/outer/cdr/index.jsp),公民可自行登記成爲器官捐獻志願者,並且有權隨時修改或取消其捐獻登記。
第二個方式則是通過支付寶。在支付寶上搜索進入“醫療服務”平台主頁,點擊“其他”一欄中“器官捐獻”就能進入登記頁面。同時,登記人通過這個平台有權隨時修改或取消登記。
截至2019年1月13日,已有73萬人在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網站登記;同時,也有很多像安仔一樣在ICU堅持到最後一刻的未成年捐獻者。
他們捐獻的不只是器官,也是一顆生命的火種,讓一個又一個受贈者的家庭得到希望。
他們的偉大不會被人忘記,而是成爲一種無私大愛的精神,通過人與人的連接,傳播到每一個角落。
每年,數以萬計的患者受益于器官移植而重獲新生,也有很多患者因爲等不到適合的供體而因器官衰竭失去生命。
我們真誠地希望每一個人都可以認真考慮登記志願器官捐獻這件事,秉承對生命的敬畏而加入到這一公益行列中來。
參考文獻:
1. Ball, I. M., Sibbald, R.& Truog, R. D. Voluntary Euthanasia — Implications for Organ Donation. N.Engl. J. Med. 379, 909–911 (2018).
2. Laureys, S. Death,unconsciousness and the brain. Nat. Rev. Neurosci. 6, 899–909(2005).
向大家介紹本文的作者!
林琳
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現爲荷蘭皇家科學院Hubrecht研究所博士後,從事基因編輯與腫瘤細胞生物學研究。
我在海外讀書工作多年,從事幹細胞和基因編輯研究。在研究所的隔壁有一家兒童醫院,經常能看到在院外一邊打著點滴一邊透氣的患者兒童。
偶然機會,通過“一席”這個公衆號了解到李治中(菠蘿)博士的科普團隊,這個能通過科學科普在中國改變兒童癌症患者命運的“向日葵兒童”公益組織。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國內對兒童癌症科普的不足,治愈率低于海外醫療的現實。
于是,我加入了海外志願者團隊,通過追蹤最新的兒童癌症研究論文,希望我能轉化我的專業知識幫助國內的兒童癌症患者家庭了解最新的藥物研究和臨床試驗。不要放棄希望,兒童癌症的治愈率在近年來有顯著地提升,新的靶向藥物和腫瘤免疫治療都將爲兒童癌症提供新的治療方向!
兒童癌症打開科普新模式
孩子的癌症被治愈了,故事就結束了嗎?並不是
新靶點可有效抑制神母腫瘤生長
兒童腫瘤很可怕?有些卻能自愈!
爲什麽中國兒童無藥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