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上海臨港新片區黨工委副書記、臨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袁國華
作者:吳思
2013年8月22日,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2014年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授權國務院擴展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區域,面積從28.78平方公裏擴展到120.72平方公裏。作爲我國自貿區矩陣中的“領頭雁”,上海自貿區充分利用先行先試制度紅利,將自貿區布局融入國家開放發展戰略,用高水平開放實踐助推中國高質量發展。
2019年8月20日,上海自貿區再次擴容,臨港新片區正式揭牌,在更深層次、更寬領域、以更大力度推進全方位高水平開放。進入新發展階段,臨港新片區如何適應全新的國內外發展環境?如何以更大力度的改革來疏通國民經濟良性循環的堵點,從而更好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臨港集團如何發揮好臨港新片區開發建設主力軍和區域轉型發展生力軍的重要作用?
《中國經濟報告》邀請上海臨港新片區黨工委副書記、臨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袁國華,聚焦改革發展新成就,探討服務國家戰略新舉措,擘畫高質量發展新藍圖。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報告》2022年第1期
“制度良種”厚植高質量發展之根
中國經濟報告:臨港新片區挂牌兩年多來,圍繞“五自由一便利”爲核心的制度型開放體系框架形成了哪些制度經驗?
袁國華:2019年8月20日,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正式揭牌成立,中央和上海市委對臨港新片區建設寄予厚望、充滿期待,按照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考察上海的講話精神,新片區要“對標最高標准、最好水平,實行更大程度的壓力測試,在若幹重點領域率先實現突破”。
兩年多來,臨港新片區以“五個重要”爲統領,以改革開放創新爲根本動力,對標國際上公認的競爭力最強的自由貿易園區、自由貿易港和高標准國際經貿規則,著力打造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截至目前,《總體方案》的78項制度創新任務已經基本完成,2021年臨港新片區工業總産值達到255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額100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70%、62%。
圍繞投資自由,推動重點領域進一步擴大開放,積極探索邊境後規則。一是持續推進金融、電信、教育等領域擴大開放。全國首家由外資控股的合資理財公司——彙華理財有限公司、上海市首家外商獨資的彙豐金融科技服務公司落戶臨港新片區。以SAP雲服務項目爲試點,推動增值電信領域擴大開放。推動德國慕尼黑應用技術大學與同濟大學合辦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應用科學大學。二是在全國先行先試強化競爭政策。在全國率先試點強化競爭政策,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探索引入第三方評估審查機制。加強知識産權保護,設立臨港新片區知識産權綜合服務窗口、中國(上海)知識産權維權援助中心臨港新片區分中心、市檢察機關臨港新片區知識産權保護中心,引導市場主體設立全市首個市場化知識産權保護維權互助基金。三是率先探索國際化爭端解決方式。積極爭取設立上海國際商事法院,打造臨港新片區法律服務中心和“訴訟、仲裁、調解”一站式爭議解決中心,上海法院訴訟服務窗口等32家法律服務機構入駐,探索建設金融法治試驗區。
圍繞貿易自由,推動新型國際貿易創新發展。一是在全國率先構建全新的海關監管模式。設立全國唯一的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紮實推進三期擴區。在全國首創特殊的申報模式、貿易管制模式、區內管理模式、統計制度、信息化管理模式和協同管理模式的“六特”監管體系,啓用一體化信息管理服務平台特殊綜保區模塊的海關監管輔助功能。二是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功能性平台和産業集群。實施促進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對外開放與創新發展的88項政策,發布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發展“十四五”規劃,加快打造新型國際貿易示範區和全球保稅研發制造産業新高地。
圍繞資金自由,加快金融領域開放創新,助力提升國際金融中心能級。一是大力推進金融領域先行先試。在全國率先取消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資本金專戶,注冊在臨港新片區的外商投資企業以人民幣出資時不再開立專戶,銀行可直接爲企業辦理人民幣資本金入賬結算業務。率先開展跨境人民幣結算便利化試點,實現臨港新片區優質企業憑收付款指令直接辦理經常項下跨境人民幣結算。率先開展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試點,支持跨國企業集團在境內外成員之間集中開展本外幣資金余缺調劑和歸集業務,搭建臨港集團等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率先試點一次性外債登記,符合條件的企業可以在一次性外債登記額度內多次借用外債,循環使用外債資金,並可在銀行直接辦理外債資金借、用、還。率先試點高新技術企業跨境融資便利化額度,符合條件的創新型企業可以在最高500萬美元核定額度內借取外債。率先允許融資租賃母子公司共享外債額度。二是全力打造“滴水湖金融灣”。開工建設“滴水湖金融灣”,累計引進各類金融機構123家,累計注冊、簽約基金規模超過2600億元。三是加強金融産品和服務創新。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落地全市首張數字人民幣保單。成立臨港新片區融資擔保公司,入選全市首批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揭牌成立上海市融資擔保中心臨港服務基地,設立首期規模300億元上海臨港新片區道禾資産配置基金。
圍繞運輸自由,強化國際航運樞紐功能。一是實行“中國洋山港”國際船舶登記制度。上海海事局發布《臨港新片區國際船舶登記管理規定》,對“中國洋山港”籍船舶登記實施多證聯辦、統一發證等便利化措施,明確“中國洋山港”籍國際船舶可由海事局授權的船舶檢驗機構實施法定檢驗、可依法雇傭外籍船員。二是完善多式聯運和集疏運體系。“南通至上海”海鐵聯運班列正式啓運,無錫、蘇州至洋山港的海鐵聯運通道順利打通。三是提升航運綜合服務功能。法國達飛輪船設立國內首個異地繳納社保的外資船舶管理公司和首個外資船員勞務外派公司,推動設立保稅船供公共服務平台,推動各類船舶物資供應企業集聚,提升船舶和航空用品供應、維修、備件、燃料油等綜合服務能力,開展滬浙跨港區跨關區國際航行船舶供油試點。
圍繞人員從業自由,加快集聚各類海外人才。一是在全國率先突破海外人才引進政策。海外人才出入境、停居留便利化水平顯著提升,外籍高層次人才申辦永居審批時間由原先的180天縮短至90天,進一步放寬外國人才永居申請條件。在全國率先實施外籍人才最長5年居留許可。二是持續優化人才服務體系。國際人才服務港開港運行,出入境管理中心整體遷入,引進一批知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彙聚全球人才,成立歐美同學會臨港新片區分會,創建臨港新片區留學人員創業園。
圍繞數據快捷聯通,加快建設國際數據港。一是開展數據跨境流動安全評估試點。按照網信部門要求,在智能網聯汽車、金融等領域開展數據跨境流動安全評估試點。二是率先建立數據跨境流動“正面清單+分級分類”管理制度。制定《臨港新片區促進智能網聯汽車和車聯網數據跨境流動操作指引(試行)》,完成臨港新片區數據跨境流動公共服務管理系統的開發測試,推動相關車企參與試點。三是啓動建設“國際數據港”。聚焦數字經濟,打造上海數字貿易國際樞紐港的先行區,發布工業互聯網、通信基礎設施、智能網聯汽車等專項規劃,計劃5年投入100億元建設新型基礎設施體系。建成開通直達國際出口局的國際互聯網專用通道,提升國際互聯網訪問質量。試點建設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接入運營商網絡、大型互聯網企業、ISP企業、各類大型雲計算數據中心、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多主體,實現“一點接入、多點互通”的高效流量交換。
中國經濟報告:當前臨港新片區面臨哪些新形勢和新機遇?如何通過上述制度創新在新一輪改革開放中取得先機和優勢?
袁國華:2021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6月,上海市出台了推進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行動方案。其中,打造特殊經濟功能區、建設高質量海關特殊監管區,加快建設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消費中心等內容,都和新片區息息相關。
我們認識到,以新片區和引領區建設爲代表的新一輪改革開放,不再是以往簡單的給錢給物,更多的是方向的指引、功能的定位、要求的明確。上述任務舉措和支持政策,不是現成的果子,而是需要培育的種子,要把這些種子培育成參天大樹,需要我們持續不斷開動腦筋、創新思路,持續不斷善作善成、務求必成。浦東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建設,一方面爲臨港新片區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更大的發展空間,《行動方案》可以說是臨港新片區若幹支持意見的“升級版”,政策放開力度更大,含金量更足,可操作可落地性更強;另一方面,很多創新政策面向浦東全域實施,一定程度上將加劇區域發展競爭,削弱臨港新片區獨有的政策優勢。新片區只有搶抓機遇,加大政策開放創新的力度,才能繼續保持並穩固上一輪制度創新和突破中取得的一系列先機和優勢。
具體來說,在打造特殊經濟功能區方面,新片區要在更高水平的先行先試、更深層次的系統集成、更高效配置的要素流動、更高端引領的功能創新上下功夫,全面對接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在打造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方面,新片區要提升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載體功能、國際航運中心開放服務功能和國際貿易中心創新集聚功能,加快探索發展綠色再制造産業、推動保稅展示交易平台建設、創新保稅研發功能等。在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核心區方面,要加快打造國際油氣交易和定價中心,推動離岸金融體系建設,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對于這些重點方面,要加強對文件精神的學習消化,在工作中不斷推動制度創新突破,形成創新探索案例,強化示範引領效應,確保臨港新片區在浦東引領區建設中不斷取得新亮點、新成果、新業績,始終保持先鋒姿態和引領地位。
創新治理方式,提升高質量發展效能
中國經濟報告:作爲臨港新片區開發建設的主力軍,臨港集團在探索自貿區開發建設新路上有哪些有益嘗試?
袁國華:臨港集團是臨港新片區開發建設的主力軍,臨港新片區是臨港集團開發的主戰場。按照習總書記對于新片區“五個重要”的要求,以及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提出發揮“三大作用”、實現“四大目標”指示精神,臨港集團聚焦新片區開發建設主責、園區開發主業,全力推動新片區跑出加速度,提升活躍度,打出顯示度。
第一,以“五個重要”爲根本遵循,進一步增強新片區開發建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臨港新片區代表了浦東開發開放的最新進展和更高境界,代表了上海在服務國家戰略、推進開發開放中的最新探索和最高水平,接續了浦東開發開放的奮鬥精神和探索創新。進入“十四五”新的發展階段,臨港新片區服務國家戰略和全市工作大局,要擔更重的擔子、啃更硬的骨頭,責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榮。作爲臨港新片區開發建設主力軍,我們要繼續保持“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的精神狀態,全力以赴投入新片區開發建設,確保力度不減、熱度不退、亮點不斷,實現“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
第二,全面推進“五區聯動”發展,加快建設特殊經濟功能區和現代化新城。堅持以功能開發引領形態開發,以開放開發助推産業開發,以增量開發提升存量開發,以主導開發引導合作開發,建設國際一流的現代服務業開放區、國際創新協同區、高端産業引領區、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高品質國際社區等重點功能分區,實現各功能分區在産業、功能、形態上的有機融合,形成“五區聯動”發展格局。
現代服務業開放區將對標日本東京灣、香港中環、新加坡濱海灣,規劃建設以金融爲核心的滴水湖金融灣,提升全球資源要素的配置能力。國際創新協同區重點吸引國際研發總部、科技銀行、研發和轉化功能性平台、國際化教育醫療機構、科技孵化服務機構等入駐,全面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探索創新源頭“最先一公裏”與産業化“最後一公裏”的對接。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分小洋山島區域、蘆潮港區域、浦東機場南側區域等3個區塊,是全國唯一的特殊綜合保稅區,實施“境內關外”特殊監管方式,將聚焦國際貿易産業鏈,重點發展國際貿易、跨境研發、先進制造、檢測維修再制造、智慧物流以及航運金融、航運服務等産業功能。高端産業引領區聚焦東方芯港、生命藍灣等特色園區建設,全力推進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等産業發展。高品質國際社區按照萬億級經濟體量和百萬人口規模,圍繞國際化高端人才對環境、居住、教育、醫療、商業等各方面的需求,規劃建設未來城市實踐區和世界一流的國際社區。
第三,聚焦專業特色園區建設,全力加快打造五大千億級産業。按照“國家亟需、戰略必需”産業發展導向,在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上下功夫,做好強鏈補鏈固鏈的文章。
一是推動集成電路上下遊産業集群發展。以建設東方芯港爲契機,堅持全類引進、全鏈協作,圍繞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裝測試、材料等關鍵環節,集聚寒武紀、中天鴻駿、積塔半導體、旻艾科技、新昇半導體、格科微CMOS、國科EDA等標杆企業。
二是做大新能源汽車産業規模體量。依托上汽臨港自主品牌整車生産基地和特斯拉超級工廠,形成了生産制造全産業鏈布局。全球首款互聯網汽車榮威RX5在臨港基地誕生。特斯拉工廠2021年産能爬坡到45萬輛,全年産值達1500億元。同時,依托中日(上海)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加大氫能源汽車布局,交大氫晨電堆已進入技術領域的第一梯隊,申能加氫站有序建設中。圍繞整車供應鏈和産業鏈本土化,引入均勝、賽亞森、深園等10余家特斯拉配套企業。隨著新能源汽車不斷增能擴産,相關配套産業持續集群集聚,成爲新片區第一個産值破千億的産業。
三是建設生命藍灣生物醫藥特色園區。對標美國波士頓生命科技城等國際頂級生命科技園區,在精准診斷、精准藥物、精准手術和健康服務四大領域精准發力,積極引進君實生物、透景醫療、白帆生物等一批生命科技行業先鋒,打造上海生物醫藥産業發展“1+5+X”布局的核心組成部分。預計到2025年,將實現百家生物醫藥企業集聚,産值突破300億元。
四是持續挖掘高端裝備産業潛力。依托臨港産業區大國重器集聚優勢和裝備制造業基礎,繼續深耕以動力裝置爲核心技術的高端裝備制造業,加速發展國産重型燃氣輪機、微型燃氣輪機、船用發動機、航空發動機等裝備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在重—大—微等各型燃氣輪機領域填補國內空白。
五是爲未來産業發展蓄勢蓄能。在航空航天領域,中國航發臨港基地是全國唯一的自主知識産權大飛機發動機研制基地,目前CJ-1000AX驗證機和樣機正在試驗過程中。機場南側“大飛機園”爲民用航空産業特色化、集群化發展按下了“加速鍵”。在人工智能領域,形成了“算法—芯片—應用—賦能”完整産業鏈條,依托國際數據港、臨港無人駕駛基地等重大功能設施,集聚包括商湯、寒武紀、科大訊飛、華高彙元、東谷智能、圖森未來等一批重點項目。
第四,圍繞服務産業、服務創新、服務員工,打造五大服務支撐體系。堅持“服務至上、追求卓越”,打造與區域發展適應、與産業定位契合、與員工需求匹配的服務支撐體系。
一是打造與産業高度適配的物業載體服務體系。不同産業對應不同的生産工藝、生産流程和組織方式,對園區物業載體、生産環境、配套設施有著不同的要求。臨港集團始終把客戶需求融入園區規劃建設全過程,聚焦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民用航空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努力打造與企業生産要求高度適配的物業載體,不斷推進特色産業園區“優勢更優、特色更特、強項更強”。
二是提升特色化和保姆式的科創服務體系。臨港集團通過編制科創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意見和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舉辦首屆創新發展大會,明確構建創新服務體系的目標、指標和任務。積極幫助企業搭建政企溝通橋梁渠道,開展政策宣貫、項目審批、高新申報、補貼申請、上門輔導等科技服務。與國內大院大所合作,打造共性技術研發與轉化平台,持續做好創新孵化轉化和産業化文章。
三是打造全鏈條生態化“基地+基金”模式的金融服務體系。堅持以投帶招、招投聯動,參與建立和運營一批産業發展基金,完成設立金浦科創基金、國和人工智能基金、“通臨智創”産學研基金、臨港先進産業股權投資基金等,推進設立誠通國企混改基金。同時,積極幫助企業用好新片區低息貸款、長期貼息等融資政策,讓企業充分享受新片區政策紅利。
四是構築貼近企業實際需求的人才服務體系。圍繞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各環節,努力豐富創新園區人才服務內容。比如,借勢新片區系列人才政策出台,集團下屬新片區經濟公司助力新片區管委會打造“國際人才服務港”,臨港藍灣成立人才服務聯盟。
五是完善産城融合和職住平衡的配套服務體系。堅持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建設高品質國際社區,打造“教育+醫療+居住+商業+X”高質量服務配套,滿足國際化高端人才對環境、居住、教育、醫療、商業等需求,推進産城深度融合發展和職住平衡,真正實現留人、留業、留家、留心,讓新片區成爲天下英才向往的地方。
中國經濟報告:“十四五”時期臨港集團將如何謀篇布局、實現高質量發展?
袁國華:“十四五”期間,臨港集團將聚焦當好臨港新片區開發建設主力軍和上海市重點區域轉型發展生力軍的主責,圍繞園區開發、園區配套服務以及園區産業投資的主業,積極投身國家戰略和城市發展,持續提升臨港品牌的認知度和美譽度。
一是服從國家戰略和上海市發展要求,通過園區開發推進區域轉型和城市發展。根據中央“五個重要”發展內涵要求和上海市工作部署,按照“五區聯動”發展格局,對接國際創新資源和優勢産業,加快建設國際數據港、東方芯港、生命藍灣、大飛機航空産業園等重點園區,集聚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千億級産業,全面提升全球資源配置、科技創新策源、高端産業引領、開放樞紐門戶功能,當好臨港新片區開發建設的主力軍。圍繞上海市“3+5+X”重點區域轉型,推進寶山南大、普陀桃浦、金山二工區、嘉定江橋等區域開發建設,建立城市更新高質量發展基金,努力破解土地收儲再出讓的剪刀差和開發現金流等難點問題,當好推動重點區域轉型發展的生力軍。圍繞“五個新城”建設,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能級招商、高質量服務,全面參與數字江海、G60科創走廊等重點區域開發,打造産業發展新高地、城市發展新地標、産城融合新典範。以品牌園區、特色園區和精品微園建設爲載體,牢固樹立特色園區發展理念,持續推進特色園區空間載體建設,持續提升特色産業服務能力。充分發揮臨港園區“統一品牌、跨區布局、多點聯動、協同發展”的優勢,加強中心城區與郊區、中央商務區與工業區、自貿新片區和其他區域以及保稅區內外的聯動,推動産業鏈中部、制造、運營、維修、銷售、服務等環節在臨港園區內錯位布局、特色集聚。
二是強化核心能力建設,提升園區開發建設運營水平。貫徹關于加強集團統籌規劃、設計、建設工作意見要求,強化集團産品品控、營銷把控、成本管控和統籌能力,實現高起點規劃、高品質設計、高標准建設、高水平管理,增強園區的品牌、品質和品位。發揮招商中心統籌作用,完善重大項目服務專班、項目首談報備、集團主談和服務專員等制度,提升招商人員的産業解讀能力、技術判斷能力、政策解讀能力和資源利用能力,抓好龍頭型、基地型項目招引,提升集團對産業項目和園區開發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增強招大引強能力。持續開展資産梳理和存量盤活,推進清單管理,明確處置底線,保留優質核心資産,處置低效金融資産、債券資産、股權資産、不動産資産,加快資金回籠,提升集團可持續開發經營能力。
三是完善服務體系,夯實園區核心競爭力。構建與産業高度適配的物業載體服務體系、特色化和保姆式的科創服務體系、全鏈條生態化“基地+基金”模式的金融服務體系、貼近企業實際需求的人才服務體系、完善産城融合和職住平衡的配套服務體系,與産城融合、産金融合、産學研融合、産教融合形成互動支撐,積極培育專業服務能力;引入戰略合作夥伴、導入市場化資源、借助社會化力量,打造多層次、立體化、全覆蓋的園區服務體系,形成服務清單和典型案例,複制推廣覆蓋到集團系統園區,構築“始終被模仿、無法被超越”的獨特優勢。
四是加強産業投資功能,優化業務結構和盈利能力。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等重點産業領域,培育産業引導專項基金,用金融手段撬動産業集聚,形成“産業項目+金融生態”的發展閉環,深化“基地+基金”的園區發展模式,努力推動園區向“房東+股東”的角色轉變。依托信息系統強化基金投資行爲的全過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投前明確審批程序和審批要求,投中加強項目穿透和運營跟蹤,投後適時開展績效評估,不斷提高基金的監管效率。借鑒市場成熟做法,在産業培育基金領域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按照“市場化選聘、契約化管理、差異化薪酬、市場化退出”原則,強化職業經理人建設。
創新引領,激活高質量發展動能
中國經濟報告:在打造“臨港制造”方面,臨港集團與引入的企業如何實現共贏?如何建立和完善科創服務體系,提升服務産業創新能力,實現産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袁國華:創新是臨港集團發展的立身之本。這些年來,我們堅持改革驅動、創新引領,加快科創服務體系建設和自身創新發展,不斷培育高質量産業、建設高品質物業、集聚高素質人才、形成高活力生態,提升對産業全生命周期的服務支撐,努力當好服務産業發展的“金牌店小二”。考慮到集團作爲市屬功能保障類企業的性質,我們確立了通過聚焦構建科創服務體系、提升集團自身創新發展能力和服務産業創新發展能力的主題主線,制定了《集團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總體上明確了創新經濟及人才、創新能力及成果、創新服務及環境三個方面,九大類二級指標以及四十個具體指標,爲推動科創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創新發展裝上“儀表盤”和“追蹤器”,實現可測量、可考核和可比較。
一是確立了關于建設科創服務管理體系、運營體系和支撐體系的發展目標。在管理體系方面,集團層面要形成堅強有力的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在平台公司層面要形成紮實有效的落地推進體制機制,同時對集團和平台公司兩個層面相關部門公司的職責進一步進行明確;在運營體系方面,明確了堅持自我培育與外部引進相結合,進一步推進政務資源整合、完善創業孵化體系、提升專業服務功能、搭建公共技術平台、加強優質企業遴選、營造科創文化氛圍、構建人才支撐體系、強化基礎設施建設,集聚各類創新機構、創新服務和創新人才,打通資本鏈、創新鏈、價值鏈,營造園區科創服務生態環境和氛圍,推動自我循環和可持續發展;在支撐體系方面,要建立創新發展預算,制定創新服務人才培養計劃,完善創新發展考核管理辦法,確保有錢辦事、有人辦事、有制度保障。
二是明確了關于推進科創服務體系建設“十個一批”重要舉措。爲落實“三大體系”建設,實現三方面的關鍵指標,要壯大一批專業特色園區,打造一批雙創服務載體,遴選一批科創企業,集聚一批優秀創新人才,打造一批科創技術應用場景,建設一批科創型功能平台,集聚一批科創服務機構,推出一批産業基金,舉辦一批科創主題活動,樹立一批品牌服務標准。比如,要做好園區優質企業的遴選,按照代表産業發展方向、擁有核心技術、獲取風險投資認可等標准,遴選“臨港認證”優質企業,推動企業納入全市“浦江之光”計劃,實現盡快成長成才;同時強化對遴選企業的精准服務和投資,加強與頭部券商、金融服務機構、上市監管機構的資源對接,協調政府主管部門,支持企業鎖定募投項目、取得土地,獲取上市補貼、融資補貼等各類政府專項政策,協助企業納入市、區的重點企業名錄。比如,強化與科委、經信委、商委、張江辦、新片區管委會以及區級相關部門的聯絡溝通,各類園區品牌應創盡創、各項補貼資金應拿盡拿,通過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和補貼申請等手段,建立與優質企業、優秀企業家的長效聯絡機制,增強在政府、市場和社會的曝光度和影響力。
同時,臨港集團堅持“産金融合”,打造全鏈條生態化“基地+基金”模式的金融服務體系。堅持以投帶招、招投聯動,參與建立和運營一批産業發展基金,完成設立金浦科創基金、國和人工智能基金、“通臨智創”産學研基金、臨港先進産業股權投資基金等,推進設立生命藍灣産業基金、誠通國企混改基金。目前,集團下屬基金投資了格科微、思爾芯等一批園區高科技企業,其中寒武紀、宏力達等十多家優質企業登陸科創板。同時,積極幫助企業用好新片區低息貸款、長期貼息等融資政策,讓企業充分享受新片區政策紅利。協同聯動提升高質量發展勢能
中國經濟報告:《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中明確,臨港新片區要加強與長三角協同創新發展。作爲連接長三角與全球的樞紐,臨港新片區如何發揮自身的優勢特點,引領長三角地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
袁國華:作爲在長三角地區耕耘多年的老牌國企,臨港集團在不斷推進臨港園區發展的同時,也時刻關注長三角區域內開發區之間的聯動創新發展。上海是長三角區域的龍頭城市,臨港集團作爲上海園區開發的重要主體,我們一直積極投身于長三角園區開發與共建,形成了政府主導推進的“重資産運營”模式,輸出規劃、設計、運營標准和品牌的“輕資産運營”模式。比如,2009年,集團旗下漕河泾園區同海甯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合作,設立了上海漕河泾海甯分區,實行“政府推進、企業運作、市場導向、集約發展”,參照上海漕河泾開發區的運作模式,采用公司化運作,導入了“科技綠洲”和“漕河泾科創”兩大品牌,開了國家級開發區跨區域合作的先河,形成了良好示範效應。再比如,2015年,上海市政府和江蘇省政府合作設立了滬蘇大豐産業聯動集聚區,作爲上海市級層面唯一與外省合作共建的開發區,我們積極利用“飛地”優勢和上海臨港品牌影響力,著力推進産業招商,努力推動研發在臨港、配套生産在大豐的産業落地模式,充分配適兩地的比較優勢。同時,通過“品牌輸出、管理輸出”,在甯波慈溪、余姚挂牌成立了分園區,爲相關園區提供規劃、建設、科創等服務,幫助其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我們認爲,從事海甯、大豐等園區的合作開發,不僅需要開發建設、招引項目,爲當地貢獻産業和稅收,更爲重要的是,把自身市場化管理的理念、品牌聯動的標准,以及産業鏈協同發展的優勢體現出來,通過這些園區的實踐運作,發揮引領示範和帶動效應。正是由于這些制度性的創新實踐,我們受到了各方的關注,海甯和大豐園區均被列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中。未來,我們將繼續按照《規劃綱要》的要求,總結好這方面的經驗,持續推動園區的建設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一是加強園區聯動,把園區合作建立在品牌和管理的輸出上。要推動成熟園區開發企業“走出去”,利用自身市場化的經驗和管理模式,複制推廣市場化園區開發、招商引資、投資融資、科創孵化、企業服務的經驗和標准化能力,爲長三角區域的兄弟園區服務,提升兄弟園區産業服務能力,改善兄弟園區營商環境,爲長三角開發區的一體化協同發展提供制度化借鑒。
二是加強項目聯動,積極推動重點大型項目跨區域科學布局。長三角産業基礎雄厚,協同性好,是名副其實的“金三角”,從國際産業轉移和國內重點項目布局來看,往往是總部經濟、研發中心與生産基地同步考慮和推進,因此加強項目層面的合作大有可爲。要做好産業資源的排摸,在園區合作聯建基礎上,依托各個園區的比較優勢,在土地、勞動力、政策等要素方面聚焦聚力,爲重大項目的區域布局,協同做好服務,實現最優配置、聯動發展、合作共贏。
三是加強産業聯動,服務産業升級、促進産業鏈上下遊聯動發展。以汽車産業爲例,每台汽車就需要上萬個零配件,這些部件采購要利用全球供應鏈,進行全球資源配套,同時區域靠近對降低成本效應非常明顯。比如,特斯拉落地在臨港新片區,我們積極幫助特斯拉對接長三角配套企業,不僅爲臨港超級工廠供應零部件,也幫助這些企業進入特斯拉全球供應鏈,融入全球産業分工網絡。我相信,這樣的機會非常多,將有效降低企業交易成本,確保産業鏈和供應鏈的安全,展現長三角強大産業基礎,體現“中國制造”産業鏈優勢。
四是加強功能聯動,用好上海和臨港新片區聯通海外的平台和通道。我們是臨港新片區開發建設的主力軍,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板塊,將建設面向全球、面向未來的特殊經濟功能區。中央要求臨港新片區要成爲企業走出去發展壯大的重要跳板、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重要通道,在服務全國中更好發展自己。我們要創造條件,共同利用臨港新片區資源配置大平台、聯通國際大通道,推動長三角的企業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借地發展,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産業聯動、功能聯動和更好發展。
(文/吳思 圖/中新社)
END
本公衆號版權歸中國發展出版社所有。如需轉載或引用本文內容,請聯系我們,並注明轉載來源。
關注我們
中國發展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是直屬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智庫型出版傳媒集團。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領導下,充分發揮直屬高端智庫和自身服務鏈完整的優勢,正致力于建設集智庫傳播、智庫研究、智庫會議、智庫園區爲一體,具有一流競爭力和影響力、提供高質量發展解決方案的智庫型出版傳媒集團,爲中心高端智庫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和國家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中國發展出版社旗下有《中國發展觀察》雜志社、《經濟要參》雜志社、《中國經濟年鑒》社、《新經濟導刊》雜志社、《中國經濟報告》編輯部、國研文化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研智庫)、國研智庫創新科學園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國研智庫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北京億維智源信息咨詢中心、山東省高質量發展研究院等機構。
地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榮華中路22號院亦城財富中心1號樓7-8層
電話:010-68990622 82097226 67889142
網址:https://www.devel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