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 孫淑娟 通訊員 李漢章 東營報道
東營市廣饒縣的齊筆,與浙江湖筆、安徽宣筆、河北衡筆並稱爲“中國四大名筆”。與其他三筆不同的是,齊筆采用狼毫材質,選料更爲嚴謹,工藝更爲精湛。兩千多年來,齊筆不僅依舊傳承著博大精深和淳厚樸實的齊文化,同時也作爲一種民間工藝,滋潤著一方水土,養育著萬戶百姓。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齊筆”制作技藝第五代傳承人郭明昌從事齊筆制作近半個世紀並將其技藝傳承光大,重現齊筆的千年風采。
“說起齊筆大家都知道,我們爲什麽叫齊筆,因爲廣饒縣原來是齊國的後花園,你像我家這個地方,離臨淄也就是齊國故都只有三公裏,所以我們産的這個毛筆叫齊筆,而且是蒙恬造筆,所以說制作的毛筆就叫齊筆,現在它就統稱爲齊筆。”在郭明昌家的齊筆技藝制作室,說起齊筆的來曆,“齊筆”制作技藝傳承人郭明昌如數家珍。
毛筆不僅是一種書寫工具,更代表了一種書寫文化。齊筆選料嚴謹,工藝精湛,從選料到成筆,要經過浸、拔、梳、並、連、剔等150多道工序,每個步驟都是手工活,要求有很高的技術。筆工們把從選擇毛料到制成筆頭的過程稱爲“水盆”,主要是因爲其中大部分的工序都需要在放有石灰的水中完成,毛筆制作工匠裸露的手臂長期遭受著石灰水的侵蝕,因此每一支毛筆中都蘊涵著制筆工人的心血和汗水。“齊筆”制作技藝傳承人郭明昌:“你像做羊毫的話,首先是挑選上等的羊毛,因爲羊毛出在南方,它不是咱們北方的羊毛,你像蕪湖那個地方,最好的是江蘇南通和東海祁東那個地方羊毛最好。”
從部隊複員後,郭明昌自此就與毛筆打了一輩子的交道。如今,年過花甲的他在傳統制筆工藝的基礎上,開發出集書法、篆刻、雕镂等藝術于一體,加以精美包裝,更顯齊筆風采。說起自己與齊筆的淵源,郭明昌感慨頗多:“我和齊筆結緣那是年歲很多了,因爲我們長輩都在天津耍毛筆制作的手藝,八歲的時候跟著父親就回到了大張淡村,從十四就開始做毛筆,那個時候是邊上學邊學毛筆制作技術,那個時候父親不允許個人長期坐在家裏,所以我就用課余時間跟著學做毛筆。”
據了解,齊筆傳統制作工藝發源于東營市廣饒縣南部,大王鎮的大張淡村、北張淡村、韓莊一帶,是齊筆的主産地。因廣饒屬于齊國樂安,所以生産的毛筆被稱作“齊筆”。今年六十多歲的郭明昌,是廣饒齊筆的傳承人,他從14歲開始學習手工制作齊筆,至今從業已半個世紀。“齊筆”制作技藝傳承人郭明昌:“我八九歲的時候,也經常地去用手摸做毛筆的這些工具,看到大人們都在忙活感到很好奇,亂哄哄的一些毛,經過筆工的制作以後成爲一支毛筆。實際上那個時候,就是小孩感到好奇去玩玩,14歲開始就利用上學的課余時間,大部分就是利用晚上的時間,跟著父親做毛筆頭。”
從兒時的好奇偷偷學習,到18歲獨立做出第一支毛筆,再到現在的齊筆傳承人,在郭明昌的手裏,這不只是一門手藝,更是一份責任,一份匠心。郭明昌說,齊筆的制作對選料很講究,狼毫的毛筆最好的原材料來自黃狼尾,東北長白山的是最好,就做成純狼毫的毛筆來說是最好的毛筆,怎麽著用它也是剛柔相濟,彈性也好,也不散尖。對于羊毫的毛筆,浙江胡州生産的是最好的,再就是江蘇南通海門,齊中縣,還有一個海通縣,他們這幾個縣出的羊毛是最好的,不管是羊毫還是狼毫,在加工的過程中,一個是將就的手工藝,另一個是材料。
據了解,齊筆成品要達到筆鋒尖銳,整齊,較好的體現“尖、齊、圓、健”四德。在這些繁雜的工序裏,最複雜的莫過于水盆,水盆並不是特指的一道工序,而是從選擇毛料到制成筆頭的整個過程。“齊筆”制作技藝傳承人郭明昌:“毛筆四德尖、齊、圓、健,齊這個功夫就是用骨頭梳子,把各種毛料齊台子。毛料毛尖統統和骨頭邊一樣齊,這就叫齊台子,如果你超了這個板或者不到這個板,證明台子不齊,做出毛筆來也達不到尖齊圓健的效果。”
“出門一擔筆,進門一擔皮。”是早年間齊筆制作工匠的真實寫照。據《廣饒縣志》記載,廣饒齊筆的極盛時期爲清道光年間,當時廣饒縣的大張淡村、北張淡村、臥石村等,是齊筆制作最爲發達的村莊,在這些村莊中,幾乎家家戶戶皆制筆。“記得當時每個村子都有毛筆廠,産業人數以千計。”郭明昌深情回憶,早在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廣饒齊筆就已經暢銷海外。經過2000多年的曆史傳承,如今,齊筆已經形成了一套嚴格完整的制作工藝。選料嚴謹、制作工藝繁複精湛,從選料到成筆,要經過浸、拔、梳、並、連、剔等150多道工序,每個步驟都是手工活,都要求很高的技藝。
齊筆雖然是一種優秀的民間藝術品,但在上世紀90年代,齊筆的主要銷路是各地的供銷社和百貨公司,産品基本都是普通的學生用筆,銷路窄,隨著市場經濟時代的到來,原來的銷售渠道沒有了,學生用筆也大量減少,再加上南方毛筆的沖擊,齊筆逐漸陷入發展困境,面臨壓力,在當地政府的組織引導下,制筆人開始抱團求生存,改變生産模式,成立了齊筆公司。“齊筆”制作技藝傳承人郭明昌表示:“單打獨鬥以後不行,得成立一個大的公司,抱團打天下。政府鼓勵給申請一個商標,成立一個公司發展一下子,看能不能振興一下毛筆。2003年的時候我們爲了把毛筆整合一下,發揚光大,發展下去,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山東齊筆文化有限公司。”
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齊筆發展如何重振雄風?郭明昌和同行們也在苦苦思索著創新,他們在産品和包裝上打破固有模式,做出了景泰藍、春夏秋冬、梅蘭竹菊等一系列100多個品種的齊筆禮品盒,進一步拓展市場,開發齊筆更高的價值。近年來,爲了開拓市場,當地政府積極支持齊筆公司主動走出去,通過參加文博會、旅遊節、文化節等文化交流活動,提高齊筆的市場知名度,開發的精品系列套裝,陸續銷往日本、歐美、東南亞等國家。
隨著齊筆的名氣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重新開始關注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産。在非遺傳承方面,郭明昌也是做了不少工作。“齊筆”制作技藝傳承人郭明昌:“咱們爲了不讓它斷代呢,想盡了一切辦法。咱們國家也號召非遺進校園,像我就在大王的三個學校,育才、中心、實驗三個學校裏邊,都有齊筆工作室。按時一個星期或者兩個星期去上一堂課,最起碼讓孩子們了解一下齊筆的曆史淵源,爲什麽叫齊筆,齊筆跟其他毛筆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給他們講講。毛筆簡單的動作跟他們說說。”
一支毛筆,傳承的不僅是古老的技藝,更是精益求精的匠心,一門手藝,源自于個人的愛好和不懈努力的學習,一份文化,卻源自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和堅守,才能代代永流傳。郭明昌表示,每當有書畫愛好者試筆後給予的認可和贊譽,也更加激勵他將齊筆這一傳承千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繼續傳承下去,讓齊筆繼續爲大衆妙筆“生花”。“這裏面也有很多因素在裏面,一個是爲了謀生,這個毛筆雖然是賺不了大錢你像我的孩子小的時候,做起毛筆來,出去轉一圈,回來可以帶回點錢來,那八幾年那個時候轉一趟能帶回來幾百塊錢來就很高興了,用于咱們這個生活,所以說那個時候還沒想到這個傳承這個問題,那個時候確實是養家糊口。”
作爲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齊筆在衆人的努力下,獲得了新的生機和活力,而郭明昌和所有齊筆制作手藝人最盼望的,正是將這門手藝更好地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不斷關注齊筆 、使用齊筆、宣傳齊筆文化、學習制筆技藝,使齊筆制作技藝這一古老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不斷提高知名度並得到更好的傳承與保護。
如今,第五代齊筆制作技藝傳承人郭明昌不僅開設了山東齊文筆業傳承發展有限公司,而且通過各種渠道讓齊筆走出中國,遠銷海外,截至目前,廣饒齊筆已銷往韓國、日本、新加坡波蘭、美國、塞爾維亞等國家,還將齊筆文化帶入課堂、社區,把老祖宗留下的千年手藝傳承延續。在郭明昌看來,作爲非遺文化傳承人,更應該將這張靓麗的文化名片保護與發揚,讓齊筆與中國書法文化一同發揚光大。當地政府還帶領齊筆參加國內外大展及文化惠民消費活動,積極引導齊筆企業進行線上銷售,今年以來,廣饒縣齊筆銷售量達到180萬支。銷售額3800萬,占到全國齊筆消費市場的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