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長期影響下,全球不少國家都在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也成爲許多員工的優先考量。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近日報道稱,在亞洲也掀起了一股縮短工時的風潮。一些“佛系”國家對“做四休三”持開放態度;不過,對一些崇尚拼搏的國家來說,“996”的超長工時依舊是常態。
“做四休三”:成熟經濟體的選擇?
目前,亞洲正在探索“做四休三”模式的國家包括:日本、新加坡、越南、泰國和菲律賓。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Milieu今年2月發布的報告,超過四分之三的新加坡人對“做四休三”表示出強烈興趣。
新加坡招聘機構任仕達的主管佳雅·黛絲(Jaya Dass)表示,在一些成熟經濟體,大家更看重的是生活質量和工作的意義。
許多新加坡人不希望自己爲工作而活,而是希望“有自己的生活,工作可以維系生活”。但由于在新加坡生活成本很高,很多人也不願意因爲縮短工時而降薪。
相比之下,另一些發展中國家則沒有那麽“佛系”。
調查顯示,只有48%的馬來西亞人對縮短工時表示強烈興趣,41%的馬來西亞人反應冷淡。在緬甸和柬埔寨,由于當地有大量的藍領工人,民衆對縮短工時更不歡迎。
佳雅·黛絲表示,在一些發展中國家,更長的工作時間通常意味著賺更多錢,人們的生存壓力更大,高薪可以買房,也可以給家人帶來更好的生活,工作與生活是否平衡就顯得沒那麽重要了。
“996”:拼搏關乎成功
與此同時,在亞洲的另一些國家,依舊很流行超長工時。尤其在韓國、中國和日本,“996”似乎已成爲打工人的“主旋律”。
有數據顯示,中日韓三國的每周工作時長均超過45個小時,歐洲國家則普遍不到40個小時,平均在35個小時左右。
以韓國第三大企業SK集團爲例,員工加班是常態,不加班才是稀奇。而且韓國人不喜歡把工作帶回家,晚上10點辦公大樓裏依舊燈火通明。
一些企業爲了鼓勵員工持續工作,會不斷升級辦公場所,來提升員工對工作環境的滿意度。
貝恩咨詢旗下智庫Bain Futures合夥人詹姆斯·魯特(James Root)表示,亞洲不少國家崇尚拼搏,他們認爲“努力工作與成功高度相關”,由此導致加班文化盛行。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年日本似乎有所轉變。受疫情長期影響,去年4月,日本政府開始討論四天工作制。
日本向來以嚴酷的工作文化著稱。很多日本人認爲,個人職業生涯高于一切。在日語裏有一個詞叫“karoshi”,意思是過勞死,可見加班文化之凶殘。
今年1月,松下宣布將爲員工提供每周工作四天的選擇。“員工的幸福是一個優先事項,重要的是我們對此進行溝通並相互理解,”松下發言人說。
不過,松下的改革並不徹底。據松下內部消息,該項新規最早落實也要到2023年4月。
保證薪酬和生産力是關鍵
從全球範圍來看,歐洲是縮短工時方面的先行者,其成功案例具有參考價值。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2015年到2019年間,冰島進行了四天工作制試驗,全國1%的人口每周工作時間縮短至35個或36個小時。
試驗結果顯示,絕大多數企業的生産力與縮短工時前並無差別,甚至還有所提高。而參與試驗的員工也反饋稱,工作時間的減少讓他們感覺壓力變小了,過度勞累的風險也小了,更容易平衡工作與生活,同時身體健康狀況也得到改善。
英國智庫Autonomy研究主任威爾·斯特朗(Will Stronge)指出,冰島的試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說明在當代社會縮短工時的條件已經成熟,可以成爲其他政府的參考樣本。
業內人士指出,縮短工時模式的關鍵在于保證薪酬和生産力。
一些企業表示,工作時間縮短,並不代表生産力下降。在給予員工更多周末時間的同時,對員工的生産力要求和收入都沒有改變。對員工和企業來說,是雙贏的選擇。
2019年,微軟日本公司的一個試驗結果稱,將工作時長減少爲四天後,員工的生産力提升了近40%。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題圖來源:圖蟲 圖片編輯:徐佳敏
來源:作者:楊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