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濟南,在一處共享單車停放點,哈羅、ofo、摩拜三種品牌自行車並排停放。 圖/視覺中國
知情人士確認,ofo資深市場副總裁南楠已離職,ofo正在裁員;摩拜與美團正磨合,行事低調不少;阿裏系加持下哈羅頻頻出擊
“小黃車要黃了!”6月4日一早,這則消息在朋友圈迅速蔓延。消息稱ofo總部被爆大規模裁員,裁員比例達到50%,且存在繼續擴大範圍的可能性。隨後ofo小黃車官方與部分員工緊急辟謠,但有業內人士稱,ofo小黃車資金緊張是不爭的事實。
在此之前,被美團收入囊中的摩拜已沉寂多時,長時間沒有市場動作。
在兩家企業“中場休息”的空當,行業內曾經的二線梯隊哈羅單車“鑽了空子”,先是頻繁融資,接著布局更多城市。同爲阿裏系投資,小黃車ofo不斷陷入種種風波,而哈羅單車卻有趁虛而入之意。
共享單車早期的燒錢圈地已告一段落,大浪淘沙之後,哈羅能否跻身第一陣營,與摩拜、ofo共同上演一場新的“三國江湖”?這三家共享單車平台都能拿到下半場競爭的門票嗎?未來行業格局會如何走,會不會有新一輪的燒錢大戰?
ofo被爆裁員,公司回應態度微妙
“ofo總部大裁員”、“COO張嚴琪離職”、“海外外派人員裁員”、“ofo創始團隊退出”,6月1日,職場社交平台匿名爆出的關于ofo裁員的每一條消息,都挑動著共享單車行業敏感的神經。
很快,ofo員工實名澄清:“虛假消息”。
6月4日虎嗅網報道稱,從ofo、滴滴在職員工等多個獨立信源獲悉,ofo總部大規模裁員屬實,總部整體裁員比例達到50%,海外市場主管張嚴琪離職,整個海外部門解散。同時離職的高管還包括負責市場公關業務的高級副總裁南楠與主管楊迅(編者注:ofo市場公關業務主管爲楊汛)。
對此,ofo小黃車聯合創始人于信發朋友圈回應稱:這些都是無稽之談。“把COO和PRD都說成‘主管’可能不太合適吧,而且沒離職說成離職怕是要讓獵頭空歡喜了?ofo海外業務僅新加坡的營收怕是比其他某些友商全量營收都高,直接‘被裁撤’不大合適吧?”此外,負責市場公關業務主管楊汛稱,“沒離職,狀態良好。”
ofo小黃車針對裁員傳聞回應的態度有點微妙,大不如之前強硬的作風。去年12月,財新報道ofo動用30億元押金,賬面可用現金僅剩3.5億元。當時,ofo方面馬上作出回應,稱此爲造謠,將追究造謠者的法律責任,ofo認爲財新報道嚴重失實,不存在押金挪用的情況。
隨後,騰訊科技援引一位接近ofo內部人士說法稱,ofo賬戶上的可用資金僅剩不到6億元,至今仍欠供應商約25億元,虧空押金總額約30億。當時,ofo方面稱,這種公關手段背後有利益集團的推動,ofo公司法務部已經啓動起訴相關媒體的法律流程。
此次,與回應騰訊科技報道一樣,于信認爲虎嗅網的報道不單純,“當然我也理解,媒體本無態度,只是背後還有人推動。”
不過,新京報記者從多位知情人士處確認,ofo資深市場副總裁南楠已于上周離職,南楠本人對此也並未否認。一位已從ofo離職員工也向新京報記者證實,ofo目前正在裁員。
“我所在的分公司,人員減少了有三分之一吧,其中也有主動離職的。”ofo分公司一位員工表示,春節後一些分公司裁撤了一批非職能部門人員。
ofo免押城市從25個減至5個
近日,在其他共享單車紛紛實行信用免押之際,ofo將免押城市減少至上海、杭州、廣州、深圳和廈門5座城市。而此前,ofo在全國的信用免押金城市爲25個。
ofo小黃車表示,一直在嘗試建立自己的智能信用體系,探索多樣化的免押金方式,此前與芝麻信用的合作,只是免押金方式的一種。ofo正在推出一種“福利包”免押活動,用戶購買95元“福利包”,就可以享受全國免押服務,當95元余額用完後,需要重新購買。
互聯網分析師季城認爲,ofo免押城市不增反減,以及之前的恢複月卡價格,都體現了其資金緊張的局面,在一系列質疑聲中,ofo是否會引發退押金潮還需觀察。
今年初,有用戶反映ofo小黃車悄悄上調了“月卡”價格。有網友表示,“ofo小黃車月卡都漲價了,騎不起了。”新京報記者注意到,2017年年中,ofo小黃車推出月卡優惠活動,低至1元或2元騎一個月。該活動爲企業積累了大量的用戶,同時也競爭掉了很多小玩家。2017年底,ofo小黃車關閉了1元月卡購買通道,恢複包月20元。
雖然ofo創始人戴威一直否認ofo資金緊張、虧空押金,但ofo質押車輛以獲取融資卻是事實。今年3月初,據工商信息顯示,戴威已通過動産抵押的方式,先後兩次將其共享單車作爲抵押物,換取了阿裏巴巴共計17.7億元的融資。
隨後,ofo小黃車還宣布完成E2-1輪融資8.66億美元。由阿裏巴巴領投,灏峰集團、天合資本、螞蟻金服與君理資本共同跟投,該輪融資采取股權與債權並行的融資方式,並稱“在共享單車領域開創資産盤活先例,將在衆多投資方支持下獨立發展”。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ofo各地運維人員也被爆緊缺,一位ofo分公司的運維管理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ofo共享單車管理員極度缺人。”
阿裏與滴滴,誰的懷抱更吸引ofo
被爆出挪用押金與資金緊張後,ofo也頻頻傳出被合並或收購的傳言。5月15日,據南華早報報道,ofo已拒絕滴滴的潛在收購要約。有知情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阿裏在這次談判中支持了ofo的決定。
接近此次談判的另一知情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原本阿裏支持滴滴收購ofo的,不知爲何最後變卦了。
“美團收購摩拜”之後,滴滴與ofo的收購劇本多次見諸報端,滴滴與ofo也多次否認。接近ofo的知情人士認爲,“即使ofo被收購,對于創始團隊來說也未必是壞事,名利都有了。”
其實ofo與滴滴的關系匪淺。2016年10月起,滴滴就參與ofo小黃車的C輪融資。工商資料顯示,在ofo小黃車D輪融資前,滴滴占股25.32%,擁有兩席董事會席位,是外部第一大股東。
此後滴滴向ofo派駐滴滴高級副總裁付強、滴滴開放平台負責人南山和滴滴財務總監Leslie Liu,分管ofo市場和財務部門。然而2017年11月,滴滴系三位高管被爆“休假”,ofo方面表示“個人原因休假實屬正常”。一時間雙方關系生變的傳言四起。
除了與滴滴的關系微妙外,ofo的投資人也是接二連三放話。2017年底,前ofo投資人、金沙江創投創始人朱嘯虎發言稱,“ofo與摩拜只有合並才有出路”,引發業界猜想。
“我們內部達成了共識,大家都不願意合並”。當時接近ofo高層的一位知情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鑒于最近有投資方密集表態推動與摩拜合並,ofo創始團隊內部開了個會,對于此事統一了意見。
對于ofo的未來,戴威3月份接受采訪時表示,“共享單車處在快速發展的階段,我認爲所有的可能性都依然存在。”對于兩大投資人的角色,戴威也看得很開,“阿裏跟滴滴都沒有無條件地支持,也沒有說無條件地反對,總體上是大家覺得怎麽對行業好,怎麽對于企業未來的發展好,那就怎麽來。”
資深互聯網觀察家丁道師認爲,如何拿到融資又不喪失公司的控制權考驗著ofo創始團隊的智慧。
與美團正磨合,摩拜低調了很多
美團收購摩拜單車之後,更顯低調。
獨立分析師唐欣認爲,“美團收購摩拜之後,共享單車短期內不會有太大的市場變化。內部整合和管理關系的理順都需要一定時間來完成。這個時候可能反而是ofo和滴滴的機會。”
共享單車行業之變源于美團收購摩拜。4月3日晚間,新京報記者獨家獲悉,摩拜召開股東會議表決通過美團收購案。知情人士稱,美團以37億美元收購摩拜(包括27億美元作價和10億美元債務),支付方式是35%的股權、65%的現金。
4月4日,美團與摩拜單車聯合宣布簽署全資收購協議。交易完成後,摩拜單車將保持品牌獨立和運營獨立。美團支持摩拜創始團隊和管理團隊繼續擔任現有職務,王曉峰將繼續擔任CEO,胡玮炜將繼續擔任總裁,夏一平將繼續擔任CTO,美團CEO王興代替蔚來汽車CEO李斌出任摩拜董事長。
對于美團收購摩拜的原因,美團內部信稱,美團和摩拜簽署全資收購協議具有戰略意義。“作爲創新的綠色出行解決方案,摩拜將是我們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摩拜單車是城市三公裏出行最便捷的工具,將成爲美團到店、到家、旅行場景的最佳連接,既爲用戶提供更加完整的閉環消費體驗,也極大地豐富了用戶的消費場景。”
收購之後,摩拜與美團的磨合才剛開始。4月28日,摩拜董事長王興和創始人胡玮炜通過內部信宣布新的組織調整。架構調整後,創始人胡玮炜將出任摩拜CEO,並任命劉禹爲摩拜總裁,向CEO彙報。摩拜聯合創始人王曉峰因個人原因,將卸任CEO,出任摩拜單車顧問。
摩拜方面介紹,此前劉禹曾擔任摩拜的特別顧問,加入摩拜前,劉禹曾任阿裏巴巴集團旗下阿裏語言總經理。同時,將組建成立新的智慧交通實驗室,致力于爲城市提供智慧出行綜合解決方案,摩拜聯合創始人、摩拜原CTO夏一平將擔任負責人,向美團高級副總裁王慧文彙報。
“共享單車的前期無序競爭,以及各地出現的堆積如山的舊共享單車,不僅考驗著相關主管部門,未來也考驗著美團與滴滴的運營能力。”互聯網分析師季城認爲,美團收購共享單車只是開始。
背靠阿裏系,哈羅能否趁機“上位”
ofo屢爆資金緊張,同爲阿裏系投資的哈羅單車最近動作不少。6月1日公告顯示,低碳科技與永安行、上海雲鑫及其他相關方簽署了《增資協議》,上海雲鑫及其他投資人對低碳科技增資20.6億元。上海雲鑫是阿裏系公司,其對低碳科技增資18.94億元。
低碳科技是永安行原來的共享單車運營主體,2017年10月,低碳科技與哈羅單車合並,業務由哈羅單車負責,現在是哈羅單車的主體。
根據永安行公告,交易完成後,上海雲鑫將持有低碳科技36.73%股份,成爲公司第一大股東。永安行持有低碳科技的股權比例將下降至8.86%。哈羅單車創始團隊持股比例爲14.63%。
永安行發布的公告顯示,此次增資對哈羅單車的整體估值爲14.86億美元。而此前科技部火炬中心等單位發布的《2017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中,摩拜單車與ofo小黃車分別以估值26億上榜,是共享單車行業最大的兩家企業。
今年以來,哈羅單車一直在趁機擴大自己的“盤子”。在摩拜與ofo恢複月卡原價的時候,哈羅單車宣布,凡芝麻分650以上的用戶,可在全國免押金騎行哈羅單車。
兩個月後,哈羅單車公布的數據顯示,推行信用免押以來,截至5月13日,哈羅單車的注冊用戶增長了70%,日訂單量翻倍。
對于日訂單量的增長,哈羅解釋,“哈羅單車深耕二三線城市,當地市民把共享單車當作代步工具,有些城市一輛車平均一天有8個人騎行。”哈羅單車內部人士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哈羅單車前期沒進入一線城市也爲後來快速增長積累能量。
雖然訂單和用戶量上去了,但哈羅離盈利還有很遠。永安行公告顯示,低碳科技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1.28億元,淨利潤-4.89億元。這意味著,哈羅單車過去一年的淨虧損達到了4.89億元,淨虧損幾乎是營業收入的4倍。
當然按照規模與體量來說,哈羅單車還無法與ofo、摩拜相比,而且由于之前各地出台共享單車“限投令”,也使哈羅單車錯過了進入一線城市的機會。“沒進入一線城市,前期的曝光度確實也少了。”哈羅單車內部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
5月底,北京市交通委稱,運行監測數據顯示,共享單車在北京的總體活躍度不到50%,約有一半的車處于閑置狀態。北京未來將采取減量調控措施,依據每月共享單車企業的車輛運行狀況數據,責成相關企業收回長期閑置和破損車輛。如果需求增加再適量投放。
在目前只以保有量論英雄的情況下,哈羅單車想擠進第一梯隊並不太容易。“目前各地對共享單車管理可能出現變動,將實行動態管理。”哈羅單車內部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
共享單車何去何從?
哈羅單車獲得了阿裏與複星集團的垂青,但其他梯隊的玩家卻沒有這麽幸運,不少玩家折戟沉沙。去年下半年以來,行業進入調整期。悟空單車、3Bike、町町單車先後停運或倒閉,酷騎單車、小鳴單車、小藍單車紛紛陷入押金難退困境。
經過2017年的瘋狂燒錢之後,摩拜與ofo紛紛勒緊褲腰帶。如今在大部分小企業倒閉與破産之後,或許還是需要大巨頭接手。
目前,市面上還有赳赳單車、優拜單車、1步單車等夾縫生存。“成都本土品牌已退出市場,僅有摩拜、哈羅、ofo、青桔單車運營。”一位共享單車企業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公司的品牌公關人員流動頻繁。
互聯網分析師季城認爲,美團收購摩拜,阿裏系加碼哈羅單車,ofo的獨立之路恐難走遠,在這一系列資金困難爆料之後,ofo走向值得關注。“除了滴滴、阿裏外,其他企業接手ofo的可能性不大。”
共享單車興起之初,曾想靠押金收益,以及一元一單的運營模式生存。在行業玩家們爲獲得市場占有率不斷拼命燒錢之後,才意識到共享單車有別于網約車,是“重運營、重資産”的行業。
共享單車下半場,在把小玩家熬垮之後,頭部玩家慢慢回歸理性競爭。獨立分析師唐欣表示:“共享單車市場增量期已過,現在重點是要開始做存量用戶經營了。”
不可否認,這個回歸理性競爭既是現實運營資金緊張的表現,也是行業發展的必然結果。如此一來,美團、滴滴等巨頭接棒的將是一個回歸理性競爭的共享單車行業,而這個以騎行費用爲盈利模式的共享單車行業才真正地紮根。
“不管相關部門如何監管,企業之間如何競爭,共享單車行業依然可以存在發展。”資深互聯網觀察家丁道師認爲,共享單車的運營模式並沒有問題,出行是剛需,共享出行可以改變人們的生活。
新京報記者 陳維城 實習生 童北晨 趙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