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許多人都幻想過“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生活,如果有錢有閑,在無人打擾的海島上度過一生似乎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現在要實現這個夢想可能有些困難,不過在以前,想要占有一個島嶼還是比較容易的。
因爲那個時候,世界上還有許多無主島嶼,也有很多無人居住的島嶼,只要你有錢又願意,就可以搬到其中某個無人島上定居,說不定還可以成爲島上的“國王”、世代居住,例如在澳大利亞的科科斯群島上,就曾發生過這樣的故事。
無人島上的“戰爭”
隨著人類航海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島嶼被發現、命名,科科斯群島就是其中一個。在160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船員威廉·基林在從東印度群島返回時,發現了這個位于印度洋的無人島嶼,並將其命名爲基林群島。
這是一個小群島,由27個珊瑚島組成,總面積大約爲14.2平方公裏,最高海拔不過5-6米,常年氣溫在22-32攝氏度之間,屬于熱帶海洋性氣候,除了年初時常有破壞性旋風侵襲、常常發生地震之外,也算是一個“宜居”的小島。
不過,不僅威廉·基林沒有在這座小島上定居,之後200多年,都沒有人到這個島上定居,直到1825年兩個英國人同時看上了這個無人小島,他們是是商人兼船長約翰·克魯尼·羅斯和因奴隸貿易而臭名昭著的商人亞曆山大·黑爾。
資料顯示,先到達科科斯群島的應該是約翰·克魯尼·羅斯,他在1825年登島並在島上插了一面英國國旗,由于那時科科斯島還是一個無人居住的荒島,羅斯此舉正是意在表明他“先占”了這個群島,這個群島已經成爲了英國領土。
不過,羅斯在插上國旗之後,並沒有馬上定居于此,這就讓亞曆山大·黑爾鑽了空子。黑爾是一個擁有著豐富“占領”經驗的人,據說他在許多地方都建立過“私人國家”,足迹遍布巴達維亞到南非的廣袤土地,對科科斯群島,他也是打算“占山爲王”的。
同樣在1825年,亞曆山大·黑爾帶著自己的40名妻妾、奴隸——大部分具有馬來亞血統——來到科科斯群島,並無視了羅斯的“標記”,直接占領了該島,在島上建起了私人住宅,並打算長久定居,與自己的“後宮”過上“與世隔絕”的幸福生活。
黑爾的好日子並沒有過多久,1827年羅斯就帶著老婆、孩子回到了科科斯群島,當他發現自己的“先占”的島嶼居然被人占領後,怒不可遏,立即決定要趕走這些“入侵者”。而黑爾也不甘示弱,雙方很快就發生了沖突。
雖然黑爾這邊“人多勢衆”,不過由于大部分是女性、奴隸,戰鬥力並不強;而羅斯帶的卻是8名身強力壯的水手,雙方的沖突發生沒多久,黑爾就敗下陣來,被迫離開了科科斯群島,並在1834年郁郁而終。
羅斯則順理成章地接管了整個科科斯群島和黑爾的“後宮”,還在這些“後宮”成員的鼓勵下,招募了一批馬來人到島上工作,甚至是定居。
被國家認可的合法財産
在占領了科科斯群島後,羅斯自封“國王”,稱自己的王朝爲克魯尼-羅斯王朝,並對科科斯群島進行了有效地統治,在曆史上,這個島曾被認爲是“善意的領地”——不過實際上英國從來都沒有承認過羅斯“國王”的地位。
爲了養活島上衆多人口,羅斯因地制宜開始做起了生意。雖然科科斯群島本地並沒有哺乳動物,但島上椰樹成林,椰子産量十分可觀。
羅斯便打起了椰子的主意,他改良椰林、聘請馬來工人采收椰子、制成椰幹出售,生意做得順風順水,家族也日益興旺,對于該島的統治權力更是代代相傳。
有資料顯示,盡管科科斯群島的“官方貨幣”是英鎊,但至少從1870年代開始,克魯尼-羅斯家族就引入了自己的貨幣“科科斯盧比”,用于爲島上的馬來工人發放工資和消費,不過,這種貨幣只能在公司商店兌換。
從1827年到1978年,克魯尼-羅斯家族統治了科科斯島整整151年,但如果要從官方記載來看,科科斯群島經過了“幾度易主”。
由于當初羅斯在島上插的是英國國旗,在名義上這個群島還是屬于英國領土的,只是英國在1857年才真正宣布群島爲其屬地。
在1878年,英國將科科斯群島置于英國錫蘭總督屬下,到了1886年,英國將科科斯群島劃入首府位于新加坡的“海峽殖民地”,但同時,英國政府又將該群島頒賜爲克魯尼-羅斯家族的永久財産。
聽起來有點繞,但簡單來說,就是英國政府將整個群島劃歸克魯尼-羅斯家族所有,只是在名義上該島屬于英國的海峽殖民地管轄。
到了1903年,科科斯群島在名義上“再度易主”,被直接劃給了英屬新加坡。雖然在名義上改變歸屬並不影響克魯尼-羅斯家族的實際統治,但很快就有一件真正影響科科斯群島的大事發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別看科科斯群島只是一個在印度洋上的小島,但戰火同樣燒到了這裏。當時,科科斯群島的北基林島上存在著一個英國通訊樞紐,建設有大型無線電設施和海底電纜彙接點,德國巡洋艦“埃姆登”號決定對北基林島發起攻擊,摧毀英國的通訊樞紐。
盡管“埃姆登”號是德國的功勳戰艦——它曾攔截23艘協約國商船、炸沉其中16艘,並曾擊沉過1艘巡洋艦和1艘驅逐艦,但它卻在這個小島上折戟沉沙了。在經過了一番交戰之後,“埃姆登”號被澳大利亞巡洋艦“悉尼”號擊沉。
此後,似乎澳大利亞就留意上了這個小島,與之來往密切,1955年時,科科斯群島從英屬新加坡轉成了澳大利亞,這島直接“改了國籍”,可見雙方來往之密切。
到了1967年,科科斯群島威斯特島上的機場還成爲了澳大利亞珀斯和南非約翰內斯堡之間航班的中轉站。
這個時候“克魯尼-羅斯王朝”已經傳到了第三代——羅斯三世,其家族仍舊牢牢統治著科科斯群島,該“王朝”統治的人口也已經發展到了500多人——大多數爲在島上種植林中工作的馬來工人。
原本,克魯尼-羅斯家族也許可以世代在島上過著這種“占山爲王”的富裕生活,不過到了1978年,事情發生了無可逆轉的變化。
羅斯王朝的終結:並入澳大利亞
1978年的事情,有兩種說法在民間流傳,一種是稱羅斯四世爲了發展自己的航運生意,以250萬英鎊的價格將科科斯群島和島上的種植園賣給了澳大利亞。
但拿到錢的羅斯四世卻因爲奧地利政府拒絕給予任何業務而破産了,隨後,羅斯五世選擇在科科斯群島上做蛤蜊繁殖生意謀生。
另外一種說法則認爲是羅斯五世在澳大利亞的壓力之下,被迫以625萬美元的價格將科科斯群島的控制權賣給澳大利亞。
這種說法認爲,在羅斯四世和羅斯五世時期,科科斯群島上都曾發行過自己的代幣,這些代幣以以象牙、彩色塑料以及一種名爲Kemetal産品爲原料制成。
克魯尼-羅斯家族曾表示,用這些不同尋常的材料制成代幣,是爲了防止島上的居民向過往船只上的水手、商人購買槍支、酒精或者毒品等。
而實際上,克魯尼-羅斯家族發行代幣,是爲了對抗澳大利亞元在島上的“擴張計劃”,從這個角度來看,當時澳大利亞應該已經有了“徹底吞並”科科斯群島的心思。
但不管哪種說法才是准確的,總之,在1978年克魯尼-羅斯家族失去了對于科科斯群島的統治權、種植園産權也已交給了澳大利亞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從此以後科科斯群島正式改用澳元,後來還成立了科科斯馬來亞自治政府,對科科斯群島進行管理。
到了1984年,科科斯群島上的數百名居民進行了公投,決定並入澳大利亞,自此,科科斯群島正式成爲了澳大利亞在印度洋上的海外領地,而克魯尼-羅斯家族的再也沒有“翻身”的希望了。
科科斯群島並入澳大利亞對于克魯尼-羅斯家族來說,代表著他們占山爲王的富裕生活徹底終結,而對于科科斯群島上的大部分居民來說,可能算得上是一件好事,畢竟居民們辛苦工作,終于可以在島上“當家做主”了。
1979年,科科斯群島合作社正式成立,從此島上的椰幹生産、建築物建造和維保、貨物裝卸和駁運等服務都由該合作社統一負責,島民們則可以專注于椰幹的銷售、捕魚等工作。
實際上,在澳大利亞的管理下,科科斯島還是發展得相當不錯的。盡管島上的大多數食物、燃料和消費品都依賴于進口,但是該島卻是一個小衆、幽靜、美麗的旅遊度假聖地,旅遊收入也成爲了該島重要的經濟來源。
資料顯示,科科斯群島的水下世界是世界上觀看遠洋生物最好的地方之一,因爲該海域的海水透明度高,海洋生物也十分豐富——在該海域可以觀察到鲨魚、鳐魚、金槍魚、海豚以及300多種海水魚。
同時,科科斯群島還擁有著97種鳥類、2種瀕臨滅絕的爬行動物,5種淡水魚以及數百種昆蟲、甲殼類動物和海洋軟體動物,群島中的珊瑚礁更是色彩斑斓,是自然愛好者的度假天堂,每年都吸引著全世界的遊客來此觀光旅遊。
1997年,科科斯島更是作爲自然遺産被列入了《世界遺産名錄》,這更令科科斯群島名聲大噪。
只是大量的遊客爲科科斯群島帶去的不僅僅是“旅遊收入”,更有塑料汙染,近年來島上的塑料汙染日益嚴重,讓島上的600多居民疲于應對,讓美麗的科科斯群島蒙上了一層陰影。
不過隨著人類對于環保問題的日益重視,科科斯群島也正在努力治理這些白色汙染,相信假以時日,科科斯群島一定會恢複到過去那種純淨的美麗狀態,如果有機會,到科科斯群島上享受一下陽光、沙灘,看看島上珍稀的動植物,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