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行業“天團”駕到!11月15日至18日,2019年度亞太材料科學院(APAM)國際學術會議在廣州高新區舉行,55名我國兩院院士和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齊聚一堂,共同交流材料科學領域的最新發現與進展。這是廣州高新區IAB、NEM産業領域的又一標杆性行業盛典。
大會取得兩項重要成果:一是決定將亞太材料科學院總部永久落戶廣州高新區;二是廣州高新區管委會與國家金屬腐蝕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將共同啓動廣東粵港澳大灣區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建設,推動廣州裝備制造、能源材料、海洋科技等産業健康發展。
本次會議由廣州高新區、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承辦,大會包括院士圓桌會議、開幕式、大會特邀報告、各類技術報告和亞太院士會議等多個環節。
2019年度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證書頒發儀式,圖爲亞太材料科學院院長韓恩厚(左)向亞太材料科學院秘書長 K.Byrappa(K.白拉帕)頒發證書
大陸APAM院士過半爲兩院院士
亞太材料科學院有多牛?它成立于1992年,是亞太地區材料科學最高研究院,在全球具有很大影響力。亞太材料科學院彙集了亞太地區對材料科學與技術作出顯著貢獻的傑出科學家,每兩年舉辦院士選舉,精選在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産業化、教育等方面做出的顛覆性創新結果的專家,目前共有俄羅斯、韓國、日本、中國、新加坡、澳大利亞、印度、蒙古、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等12個國家和地區參加。
亞太材料科學院的設立,旨在針對各國和地區關鍵材料的需求,促進各國和地區單邊及多邊交流與合作,推動創新與創業育成,促進亞太各國和地區政府支持並進行人才培訓,協助提升亞太青年在材料科學與工程上的參與層次,激勵具有前瞻性的研發,進而創造材料科技的新生事業,並促成相關工商産業規模發展。
據介紹,27年來亞太材料科學院共選舉産生院士400余人,中國大陸先後有102人當選,半數以上爲兩院院士。爲了促進青年人才的成長,亞太材料科學院2017年開始設立副院士,目前共有24名副院士,其中中國大陸有8人。
16日上午的大會開幕式上爲今年新當選的部分(22名)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副院士舉行了頒發院士證書儀式。其中,來自中國大陸的蹇錫高、王迎軍、張聯盟、周濟、黃小衛等12人獲頒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林華泰、孫永福、王聰等3人獲頒亞太材料科學院副院士。
新材料産業文章怎麽寫?院士有話說
在重點謀篇布局的優勢領域,廣州高新區保持著對專業的尊重以及對高層次人才的渴望。官洲國際生物論壇、中德氫能源産業合作發展戰略交流會、國際顯示技術會議(ICDT)、廣州半導體高峰論壇、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産業高峰論壇……作爲全市戰略性新興産業主戰場,廣州高新區操辦了一系列有分量、叫得響的産學研交流活動,覆蓋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等産業。通過主動搭建交流平台,推動資源整合,廣州高新區不斷提高自身顯示度,擴大國際影響力。而圓桌會議,也成爲其把脈問政的重要手段。
15日傍晚的亞太材料科學院大會院士圓桌會議嘉賓陣容堪稱豪華——中國兩院院士和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就有14名,此外還有區內新材料企業、研究院和投資機構代表,以及省、市、區三級政府代表。大家圍繞“立足大灣區 推動廣州新材料技術創新與産業發展”展開熱烈討論,三個小時的建言獻策收獲滿滿。
“昨天我們參觀了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研究院,我特別感興趣兩個東西,一個是創新與創業,還有一個是無障礙的技術轉移,這個對我們科研人員來說是一個福音,”院士圓桌會議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金屬腐蝕與防護專家、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博導柯偉第一個發言,首先點贊廣州高新區創新活躍。
“至少和香港相比,這邊是一塊熱土,事情推進發展很快,”中國科學院院士、高分子化學家、香港科技大學化學系講座教授唐本忠高度認可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舉國體制,“我們能不能在這裏也搞一個黃埔實驗室,像美國貝爾實驗室那樣上、中、下遊都做,再給我們國家培養一批高精尖的技術人才。”
而對于廣州市、廣州高新區的新材料産業該往哪個方向戰略性發力,與會院士也結合自身專業及當地産業基礎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硅材料+電子工程在這個時代已經成爲教科書式工藝,談不上太多的技術創新,而碳材料加光電工程可以帶給我們新的機遇”,中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納米材料與技術專家、西北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黃維認爲,珠三角的柔性電子已經逐漸進入産業範疇,“如果超前布局有機電子、印刷電子、納米電子産業等,我們是有機會在未來引領中國乃至全球的經濟社會發展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專家、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迎軍非常看好醫療器械的發展前景。“這個領域廣東省在全國應該是位居前列的,它的市場全國第一,高端産品的企業數量也是全國第一,大灣區的建設,爲醫療器械和生命科學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王迎軍表示。
中國工程院院士、壓力加工專家、寶鋼股份中央研究院副院長、湖北省科協副主席毛新平建議重點關注兩大方向,“一個是汽車,特別是新能源汽車、電動車帶來的結構材料、功能材料變化;還有一個是海洋材料,我覺得這些都有比較大的需求。”
“這次來廣州真的是感受到當地政府對科技的重視,會前這麽一點短短的時間,區領導和局長們都來尋求我們對廣州發展的建議”,中國科學院院士、無機化學家、納米材料與熱電材料專家、中國科技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謝毅表示,材料的研發要重視服役性能研究,包括腐蝕、磨損、疲勞等等,只有把服役性能研究好了,從使用性能角度改進和設計材料,才能快速研發出有用的材料。”
來自俄羅斯、印度、中國台灣等地的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們也就材料的發展對裝備制造的影響、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推動提出了各自的建議,紛紛表示廣東如此重視科技,願意結合亞太材料科學院的事業發展爲當地的相關科技與産業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院士們的建言代表了行業內最高水准的理解和判斷,這對我們確定未來産業主導方向、從區的層面推動産業發展、開展招商引資工作都有很大幫助。”廣州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廣州高新區新材料産值近千億,占全市四成
會上,來自廣州高新區的廣東合一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爲與會嘉賓准備了一份特別的小禮物——塊狀鈉米鋼鐵樣品。據悉,合一新掌握了通過直接冶煉手段制成塊狀納米鋼鐵,重量可達10Kg級別,晶粒尺寸在20~60鈉米,突破了塊狀納米鋼鐵制造傳統的工藝限制,技術世界領先。
合一是廣州高新區新材料産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作爲全市新材料産業發展核心區,廣州高新區已獲批建設國家火炬計劃廣州高新區新型高分子材料特色産業基地,並初步形成了以新型高分子材料、先進金屬材料爲特色的新材料産業集群,這也是該區四大500億級産業集群之一。
廣州市新材料産業的技術水平和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廣州高新區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從區域對比來看,廣州高新區擁有新材料企業252家,産值規模近千億,約占全市規模的四成,企業數量和産值規模在全市遙遙領先。
該區已形成了以新型高分子材料等先進基礎材料爲主導,新型能源材料、電子信息材料等關鍵戰略材料爲發展新動能的環保新材料産業體系,國內市場占有率高達11%。新型高分子材料産業以金發科技爲龍頭,集聚了立邦塗料、阿克蘇、宏信塑膠、拜耳、陶氏化學等一批骨幹企業,其技術水平與市場規模方面均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尤其是在工程塑料和塗料領域享負盛名;新型能源材料産業(主要集中于電池材料領域)以儒興科技、天賜高新、鴻森材料等重點企業爲代表。
其中,金發科技、鹿山新材料等新材料龍頭企業和領軍企業紛紛開展平台化探索。金發科技已于2018年3月挂牌成立廣東省輕量化高分子材料創新中心。金發科技華南新材料創新園已經成爲國內最大、最專業的新材料專業孵化園,入駐企業超過200家,形成了新材料産業創新生態圈。知識城金發科技高性能碳纖維生産基地全方位完善了從碳纖維材料到碳纖維制品的檢測評價及科技服務平台,吸引了一批碳纖維及複合材料領域的優秀企業集聚,形成高性能碳纖維領域産業集聚度較高的完整産業鏈,填補了華南地區在碳纖維及複合材料産業的空白。
廣州高新區擁有國家先進高分子材料産業創新中心、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國家級工程實驗室三大國家級科研平台。該區依托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打造“中國納米谷”。
當前,該區正全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創新中心核心樞紐,立足原始創新,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15日下午廣州高新區管委會就與中科院金屬所國家金屬腐蝕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達成共識,通過在該區建設廣東粵港澳大灣區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深化中科院與廣州的合作,加快中科院創新資源向廣州集聚,共同打造腐蝕防護和新材料領域的一流研發平台。目前,中科院體系的大院大所,已有10個在該區建立研究院。
據介紹,該區將瞄准新一次科技、産業變革趨勢,加強前沿新材料基礎研究和技術積累,重點研發石墨烯材料、3D打印材料、納米材料、超導材料等前沿新材料領域。並進一步培育優勢核心企業,包括鼓勵原材料工業企業大力發展精深加工和新材料産業,延伸産業鏈,提高附加值,推動傳統材料工業企業轉型升級;提高中小企業對大企業、大項目的配套能力,鼓勵建立以優勢企業爲龍頭,聯合産業鏈上下遊核心企業的産業聯盟,不斷形成以新材料爲主體、上下遊緊密結合的産業體系。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何瑞琪、缪璟 通訊員 郭哲涵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何瑞琪、缪璟 通訊員 郭哲涵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林傳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