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十八般武藝”之說,其實是指十八種兵器。單單從這句話就能體現兵器的重要,春秋戰國時期,所制造的青銅兵器的工藝十分的精湛,許多剛出土的春秋戰國時期青銅武器都鋒利如新,逝去的歲月並沒有讓它們的光芒就此褪下,反而曆久彌新。在那些喜歡研究兵器的專家或者愛好者們一定不會遺漏研究的名單裏面必定會有那把大名鼎鼎的越王勾踐劍,它體現了當時短兵器制造的最高水平。
上世紀六十年代,考古隊在湖北地區發現了一座已經被盜過的古墓,經過一番搶救,在主棺的旁邊發現了一個盒子,而這裏面裝的就是這把越王劍及其副劍。當時考古人員對這把劍的發現也很驚訝,因爲這把劍在這麽潮濕的環境下放了上千年居然沒有一點生鏽的痕迹,著實令人意外,不過這劍在出土的時候還見了血。當時考古人員看到這把劍的時候也是非常興奮,拿出鞘准備欣賞一下,結果眼前一抹亮光閃過,等到大家反應過來的時候,這位考古隊員的手就已經出血了。
聽起來好像很玄幻,不過事實還真的是這樣,因爲越王劍之前就有這樣的傳說,說是出鞘必見血,但是後來大家也弄明白了,那抹亮光就是這劍在出鞘的時候反射了外面的光,而出血無非就是這把劍太過鋒利,考古人員一不小心劃傷而已。千萬別小看這把埋藏多年的劍,後來專家曾測試過,18層報紙沒怎麽費勁就劃破了。當然專家也確定,關于這把劍的各種傳說或者是“靈異事件”,主要原因還是在其材料上,不過至于這是種什麽材料,能夠保證千年不鏽還有其他功能,到現在也沒有個定論。
1984年12月,爲迎接香港回歸,越王勾踐劍和吳王夫差矛同赴香港展出,此展覽命名爲《江陵出土越王勾踐劍與吳王夫差矛展覽》。
越王勾踐劍第三次出展是1993年在新加坡舉辦的“戰國楚文物展”。1994年8月24日撤展時,由于新加坡方工作人員操作不慎,使一塊有機玻璃柄板卡在了勾踐劍的劍刃上。劍拆下後,我方發現劍刃部有一道長0.7厘米、寬0.1厘米的新傷痕。這讓很多人很生氣。
這次展覽之後,越王勾踐劍再也不出國門了,被列爲“禁止出國(境)”展覽的國寶級文物,越王勾踐劍從此只在包括台灣在內的中國國內展出。
在我們國家還有很多的國寶鮮爲人知,這裏再次推薦大家入手一本《國家寶藏》2020年日曆,這是繼2017年《國家寶藏》欄目後,一款《國家寶藏》系列書籍日曆,包含了六十多個博物館個的366個國寶以及他們的小檔案。
畢竟文物受損可不是只發生一次,作爲中國人,真的不想看著自己國家的文物屢屢受損。讀者們,你們怎麽看呢?歡迎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