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勞氏日報(Lloyd’s List)公布2021年全球100大集裝箱港口排名,其中,28個中國港口榜上有名,它們的排名分別是:
上海港(第1)、甯波舟山港(第3)、深圳港(第4)、廣州港(第5)、青島港(第6)、天津港(第8)、香港港(第9)、廈門港(第13)、高雄港(第17)、太倉港(第25)、營口港(第34)、日照港(第35)、連雲港港(第36)、欽州港(第44)、大連港(第51)、煙台港(第52)、東莞港(第58)、福州港(第62)、唐山港(第63)、南京港(第67)、嘉興港(第83)、台北港(第88)、珠海港(第90)、南通港(第91)、海口港(第92)、台中港(第94)、泉州港(第97)、錦州港(第100)。
與去年相比,上海港至香港港的位次均未發生變動,廈門港排名上升1位,高雄港排名下降1位,太倉港排名上升5位,營口港排名下降7位,日照港排名下降1位,連雲港港排名下降1位,欽州港排名上升3位,大連港排名下降19位,煙台港排名上升2位,東莞港排名下降6位,福州港排名下降13位,唐山港排名下降3位,南京港排名下降6位,嘉興港排名上升6位,台北港爲榜單中的“新面孔”,珠海港排名上升4位,南通港排名上升1位,海口港排名下降4位,台中港排名上升1位,泉州港排名下降16位,錦州港排名不變。
數據來源于勞氏日報,由港口圈編譯整理
2021年,上海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4703萬TEU,同比增長8.1%,連續12年領跑全球港口。近年來,上海港勤勉發展ICT、建設東北亞空箱調運中心、投資海法新港,不斷延伸産業鏈條,爲其營收增長貢獻了重要動能。未來,上海港大概率成爲全球第一個年吞吐量超5000萬TEU的港口。不過,2022年受新冠疫情影響,上海港在4-5月進入封閉運營狀態,業務損失量高達100萬TEU,要想突破5000萬仍需一定時間。
位列第二的新加坡港2021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747萬TEU,同比增長1.6%,與上海港相差近1000萬標箱。雖然集裝箱吞吐量增長相對緩慢,但新加坡港仍舊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集裝箱轉運中心。2021年底,新加坡啓動大士港建設項目,年處理能力高達6500萬TEU,待到2040年完工後,將成爲世界上最大的全自動集裝箱碼頭,爲新加坡港的集裝箱吞吐量提供新的增長點。
排名第三的甯波舟山港成功跻身“3000萬俱樂部”,共完成集裝箱3107萬TEU,同比增長8.2%。2021年,甯波舟山港的生産情況起起伏伏,年初,招商港口收購甯波港(601018)3.8億股股份,代表市場持續看好甯波舟山港的未來發展,同時受經濟形勢大好影響,甯波舟山港上半年集裝箱吞吐量達1600萬TEU,同比大漲21.3%。然而,下半年受台風及疫情的侵擾使甯波舟山港主要碼頭經曆短暫停工,對生産造成較大影響。不過最終,甯波舟山港不負衆望,以27條新開航線,海鐵聯運量達1200萬TEU,同比增長19.8%的成績圓滿收關。
深圳港與廣州港排名分別位列第四、第五,雖然同樣位處華南,但這兩大港口一直分工明確,錯位發展。深圳港以出口外貿貨物爲主,盡管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在2021年上半年曾因疫情導致碼頭關閉了一個月,但受益于外貿市場的彈性,深圳港在2021年依舊實現了8.4%的增長。廣州港則是全國第一大內貿港口,去年,廣州港全力保障大宗貨物進出口通道通暢,煤炭、糧食、商品車、外貿集裝箱作業量均實現兩位數增幅。今年廣州南沙四期全自動碼頭正式投運,後續還將打造華南地區最大的冷凍食品和進口水果配送中心,或將爲其吞吐量增長提供重要勢能。
北方港口中,青島港與天津港分別位列第六和第八。青島港大力發展“端到端”綜合物流服務體系,2021年新增航線24條,其中19條是連接東南亞、南美、中東和歐洲的外貿航線。天津港年集裝箱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萬標箱,並實現兩位數增長,在對外貿易方面,天津港發力非洲與東南亞地區港口,集裝箱發運量同比增長10%和7%,在內貿方面,天津港與多家港口及內貿航企聯手推行“兩港一航”服務,成爲吞吐量增長的重要引擎。
香港港排名雖然沒有發生變動,但吞吐量再次出現下滑,尚未恢複至疫情前的吞吐量水平。近年來,香港港的地位持續受到挑戰,緊隨其後的鹿特丹港虎視眈眈,它將如何破局,仍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
榜單中,集裝箱吞吐量漲幅最大與跌幅最大的兩大港口均來自中國,它們分別是太倉港(漲幅35%)與大連港(跌幅28%)。近年來,太倉港的發展速度不容小觑,僅用時五年便使集裝箱年吞吐量實現從400萬TEU到700萬TEU的跨越。通過與上海港、甯波舟山港開展深度合作,太倉港吸引到了全國各地的貨源,同時,積極推行“滬太同港化”,承接上海港的各項業務,成爲長江內河港口中冉冉升起的“新星”。
從整體情況來看,全球100大集裝箱港口2021年共完成集裝箱吞吐量6.76億TEU,集裝箱吞吐量提升速度加快,其中中國港口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76億TEU,占比高達40.8%,貢獻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但不可否認的是,即便大多數集裝箱港口已經進入疫情後的恢複階段,但仍舊面臨著不少考驗,短期來看,疫情導致的港口短暫關停依舊在上演;長期來看,中國人口紅利消失帶來的勞動力短缺與産業轉移讓港口未來面臨的形勢愈發嚴峻。根據德路裏的預測,2022年全球港口的集裝箱運輸量將增長2.3%,速度進一步放緩。在疫情、多邊關系、不確定性的貿易關系中,港口的未來依舊任重而道遠。
上周,港口圈(ID:gangkouquan)曾在《1973年的TOP20集裝箱港口,如今還有誰在》一文中對比過去三十年的世界集裝箱港口排名變化,滄海桑田,幾十年間全球港口的集裝箱吞吐量排名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從近年來的中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排名來看,也可謂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能在這張榜單中笑到最後,是一個未知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