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虹橋國際醫學園區內首家專科醫院開業了!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11月26日,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覽海康複醫院正式開業。該院由上市公司覽海醫療與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聯合籌建,是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內第一家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並正式投入運營的醫院,也是覽海醫療旗下首家提供高品質康複醫療服務的大型專科醫院。
醫院官網顯示,上海覽海康複醫院項目預計總投資超6億元人民幣,計劃設立200張床位,將提供以骨與關節康複、神經康複、腫瘤康複、心肺康複、兒童康複等爲重點的高端康複醫療服務。
據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董事長楊傑透露,今年底,園區內將有5家醫院全面建成、3家醫院分步式試運營,未來每年將有2-3家醫院陸續對外營業。
在10月23日,由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指導,上海交大社會醫療機構研究所提供學術支持,《看醫界》主辦的2021上海醫交會(第四屆全國醫交會)上,大會副主席楊傑向來自全國的千余名參會嘉賓介紹了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的建設和運營探索情況。
爲表彰對醫療城業態建設中做出的探索,看醫界傳媒聯合上海交大社會醫療機構研究所及上海醫交會組委會爲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隆重頒發了“2021中國品牌醫療城”獎項。
總投資額超130億的超級醫療城
據了解,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位于上海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于2010年3月正式啓動,是原衛生部和上海市“都市合作”項目,也是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載體。楊傑介紹,目前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已引入11家國際國內醫院、1家醫技中心、若幹特色門診。目前床位數約3750張、總投資額超130億元。
同時,園區及園區內的醫療機構和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新加坡百彙醫療集團、美國通用醫療GE、複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複旦大學附屬婦産科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等國內外知名機構合作。
據介紹,新虹橋醫學園區功能産業布局一期重點醫療項目涵蓋上海百彙醫院、上海泰和誠腫瘤醫院、上海覽海西南骨科醫院、上海星辰兒童醫院、上海慈弘婦産科醫院、上海綠葉愛麗美醫療美容醫院、上海覽海康複醫院等醫院,據悉,這幾家醫院投資80多億元,床位2000張。
而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虹橋院區的開業及運營,尤爲令人關注。據悉,複旦大學華山醫院虹橋院區已運營3年。其定位是專科、小綜合,目前開放床位爲996張(其中ICU 97張),開放30余個科室。2021年9月底,醫院實現了門急診量118萬,出院病人6.7萬,手術病人4.2萬。據統計,出院患者來自于長三角的占90%。
除了一期項目集聚的醫療機構以外,二期項目也有三所醫院:上海聖康達醫院、上海綠葉利蘭醫院、上海協華腦科醫院,三家醫院投資30多億,床位近千張。其中協華腦科醫院率先結構封頂,明年將試運行。
與醫生集團聯姻,醫技共享
“張強醫生集團與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的‘聯姻’是在首屆上海醫交會上。四年來,中國首個醫療城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任何新生事物的發展都是充滿挑戰的,而正因此而充滿機遇。”會議召開當天,張強醫生集團創始人張強醫生在朋友圈這樣感歎道。
據《看醫界》了解,2019年底,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的張強醫生集團國際靜脈病中心獲得執業許可。張強醫生曾介紹,新靜脈病中心能如此順利推進,和“新虹橋”得天獨厚的條件分不開。
作爲新虹橋“共享醫療綜合體”的一部分,張強醫生集團國際靜脈病中心和入駐的衆多中高端醫療機構一樣,享受著“共享”帶來的諸多優勢——包括現成的大型影像和檢驗中心、國藥控股藥房、第三方消毒供應等。張強表示,入駐的醫療機構可以專注自己擅長的專科,不需要在輔助科室上耗費額外的成本和精力,這對創業醫生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吸引力。
楊傑坦言,實際上,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項目起初,就已明確其市場化、高端化、國際化、集約化的發展定位。在園區啓動之初,已率先建成能源中心。其中,第三方集中爲園區8家醫院(含華山醫院虹橋院區)提供冷集約共享模式,構建園區整體集約化IT系統、數據集中接入、統一處理;實現“醫技+門診+醫院”的醫療服務流程協同。
“正是因爲有了共享,外科診所才可以在這邊把它的主業、特點做到淋漓盡致”,楊傑表示,從共享的角度來講,園區大力支持平台建設。
據悉,醫技門診綜合平台投資約9.6億元,彙集了如千麥博米樂醫學檢驗所、美中嘉和醫學影像診斷中心、國藥控股藥品中心等第三方醫療機構,及創奇健康研究院、長三角健康産業聯盟、新虹橋大健康産業聯盟等智庫平台。
除了張強醫生集團思俊外科診所,據悉,目前園區內還有美視美景眼科門診部、根本門診部、九聖源中醫門診部等12家綜合門診、專科門診。
而從生物醫藥研發方面來看,據介紹,二期項目70%是研發中心,聚集了雲南白藥、信達生物、威高集團、康甯傑瑞、東軟集團等8家大型生物醫藥産業研發總部,總投資額超100億元。其中信達生物全球研發中心、雲南白藥國際中心、威高國際研究院三家機構都已開工。
政策助力,探索依舊在路上
2021年2月,國務院批複、國家發改委印發了《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首次明確鼓勵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發展醫療服務貿易,同月,上海市發改委公布2021年上海市重大建設項目清單中,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項目赫然在列。
國字號文件的批複,對大型醫療設備配置給予支持、支持引入國際醫療人才、支持發展醫療服務貿易的諸多提法,讓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及園區內的醫療機構迎來了一波利好。
“這樣一個大型産業園區,得到了國家、上海各級政府的支持。但在實施過程中,也充滿了荊棘,規劃、審批、運營等方面,也面臨諸多壓力和困難。雖然有一定的成績,但距離整個目標要求還是有不小差距。”楊傑坦言。
6月16-17日,國家發改委社會司組織三家國家級健康産業園區:北戴河生命健康産業創新示範區、博鳌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防城港國際醫學開放試驗區,學習調研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經驗做法。
楊傑透露,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將繼續未來將建設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臨床醫學中心,重點設置神經外科等優勢學科,與園區醫療服務模式形成互補,迎合不同市場需求。(本文爲《看醫界》發布,轉載須經授權,並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