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市首家中外合資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正式投入運營!
作者|趙小桦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一家中外合資的腫瘤醫院開診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7月5日,位于重慶永川,由重慶市永川區人民醫院與新加坡TalkMed Chongqing Pte.Ltd共同投資設立的重慶中新腫瘤醫院舉行開診儀式。
來源:中國新聞網
這標志著重慶市首家中外合資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正式投入運營。據悉,該院總投資3.3億元、設置床位468張,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設置床位180張,完成面積1.1萬平方米。自今年2月試營業以來,截至目前累計收治住院患者6000余人次。
據介紹,該院按照新加坡TalkMed醫療集團高端醫療服務平台+酒店式服務管理理念進行管理,引入新加坡頂級腫瘤醫生入駐並開展遠程會診,不僅配置有先進的大型高端醫療設備,還由新加坡專家爲患者“量身定制”治療方案,全過程動態掌控治療效果,讓患者就近享受國際頂級醫療專家的診療服務。
對于醫院的開診,重慶永川區委書記表示,將爲中國中西部地區乃至全中國患者提供優質的國際醫療服務,助推重慶建設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永川將努力把重慶中新腫瘤醫院辦成中新合作的典範。
作爲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醫療領域重點合作項目之一,據悉,早在2018年8月,永川就與新加坡TalkMed醫療集團初步達成了《中新腫瘤醫院框架項目協議》。2021年12月底以來,該院還獲得了醫保定點醫院的資格,並于今年2月份被納入《重慶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首批重點項目清單》。
公開資料顯示,新加坡TalkMed德醫醫療集團始于1997年,是新加坡上市醫療集團,爲新加坡腫瘤診斷與治療領域的領軍品牌。2006年,集團四位創始人把各自私立的腫瘤治療中心合並組建成新加坡癌症中心,同年,與新加坡百彙醫療集團簽訂獨家協議成爲新加坡百彙癌症中心,並擔任該中心腫瘤內科首席專家。
實際上,在重慶中新腫瘤醫院落地運營之前,這家來自新加坡的醫療集團就在中國落下了一子。2021年,北京德醫山水診所投入運營,系德醫集團在中國內地第一家國際醫療中心,該項目占地2100平米,爲一所以腫瘤治療特色爲主的全科醫療中心。
多個新加坡醫療集團布局中國
回溯外資,尤其是新加坡醫療集團在中國辦醫的曆程,百彙醫療是不容忽視的存在。據公司官網披露,百彙醫療隸屬全球市值第二大的醫療集團IHH醫療保健集團,其醫療網絡遍布10個國家,擁有80家醫院及超過15000張床位。
據悉,早在2004年,百彙醫療就將目光放在了中國,並由此成爲較早在國內耕耘醫療的高端醫療機構之一。2006年,百彙醫療在上海開設了第一家醫療中心,並于次年收購了上海瑞新集團,成爲上海早期開設的外資醫療機構之一。
時至今日,百彙醫療在中國已擁有近百位具有國際醫療背景的醫生,設有3家醫院、7個醫療中心,足迹遍布上海、蘇州、成都等多個城市,並與50多家國內外保險公司簽署直接結算服務。
作爲新加坡頭部級的私立綜合醫療集團,萊佛士醫療集團也是早期進入中國醫療市場的一員。在2019年上海萊佛士醫院的封頂儀式上,其創始人之一呂俊旸就透露,早在2010年,集團就在上海開設了醫療中心。
2019年1月重慶萊佛士慎安醫院也在兩江新區投入運營。此後,萊佛士醫療集團的動作更是頻頻。2021年,先是北京萊佛士醫療診所升級爲北京萊佛士醫院,同年7月,位于上海自貿試驗區的上海萊佛士醫院正式營業,醫院定位高端,擁有床位400張,與新加坡旗艦醫院一樣,上海萊佛士醫院也將采用團隊行醫模式,酒店式管理,爲患者提供全方位的醫療護理。
而在6月8日,萊佛士落地海南自貿港的消息也一度引起不少關注,計劃依托樂城先行先試的特殊政策,實現國際及國內優勢資源整合,將其作爲萊佛士在中國及東南亞醫療網絡的戰略樞紐。
公開資料顯示,萊佛士醫療集團成立于1976年,並于1997年4月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業務涵蓋醫院、家庭醫生、牙科診所等服務。現擁有4家綜合性國際醫院、100多家多學科綜合診所。其位于新加坡的萊佛士醫院是新加坡最早通過國際聯合委員會(JCI)認證的醫院之一。
此外,據界面新聞報道,2020年10月,新加坡富樂醫療集團在上海的樂靜門診部與樂彙兒科門診部開業,樂靜門診部系富樂中國的上海首家旗艦診所,富樂醫療未來預計將在國內布局100家醫療機構。
在更早期,2016年7月,廣州迎來了全國首家新加坡合資JCI醫院——聖丹福現代醫院,爲新加坡聖丹福國際醫療集團的首個醫療項目。而作爲新加坡鵬瑞利集團在中國設立的首家以醫療健康爲核心驅動的綜合體,成都鵬瑞利國際醫療健康中心甚至填補了國內醫療健康加商業綜合項目的空白。
外資辦醫屢迎利好
經過長期的試水,無論是從政策還是市場機遇來說,在中國的外資辦醫是不斷迎來利好的。
以2010年爲界,在此前相當一段時間內,國家出台的文件中,對外商在國內投資醫院還有著像“合資、合作中方在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中所占的股權比例或權益不得低于30%”等方面的限制,2010年11月《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意見的通知》的下發,提出“對具備條件的境外資本在我國境內設立獨資醫療機構進行試點,逐步放開”,此舉被不少人看作國家對外資辦獨資醫療機構釋放出了政策信號。
2013年,隨著中央發布鼓勵社會辦醫政策,相繼在土地、稅收等方面出台了配套政策後,不少外資獨資醫院抓住政策窗口期,原先串聯的審批程序相繼得到受理通過。
2014年8月,國家兩部委發布了《關于開展設立外資獨資醫院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允許境外投資者通過新設或並購的方式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蘇、福建、廣東、海南等7省市設立外資獨資醫院。這對外資辦醫來說不失爲又一大利好。
其中,外籍人士與高淨值人群占比較大、又不斷有利好政策加持的上海,可謂不少外資辦醫的發展機遇所在,包括新加坡的一些醫療集團在內,相繼有不少台資、日資等選擇紮堆上海。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從長遠來看,外資醫院的進入不僅可以給我們帶來新觀念、新技術和新的服務理念,還可以助力部分區域醫療技術服務水平的提升,滿足更多人不出遠門就可以享受高品質醫療服務的需求。
同時,醫生或者說醫療團隊、患者、品牌的本土化選擇也都是外資辦醫需要思考的問題,做到植根于“本土”、面向本土患者,再結合自身優勢,才能迎來不錯的發展。(本文爲《看醫界》發布,轉載須經授權,並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