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上海自貿試驗區,由新加坡萊佛士醫療集團旗下公司獨資建立的上海萊佛士醫院正式營業。
作者|趙小桦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又一外資醫院紮根上海了
近日,位于上海自貿試驗區,由新加坡萊佛士醫療集團旗下公司獨資建立的上海萊佛士醫院正式營業。
據了解,上海萊佛士醫院是由新加坡萊佛士醫療集團和上海陸家嘴集團共同開發建設的國際綜合性醫院。醫院項目總建築面積超7萬平方米,擁有包括套房、單人間和雙人間病房在內的400張床位,提供內科、外科、骨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婦産科、兒科、口腔科和中醫科等高端醫療服務。
根據現階段醫療市場需求和醫院運營計劃,一期開放使用100張床位和4張牙椅,之後根據醫療市場需求院方將逐步放開剩余床位和牙椅。與新加坡旗艦醫院一樣,上海萊佛士醫院也將采用團隊行醫模式,酒店式管理,爲患者提供全方位的醫療護理。
公開資料顯示,萊佛士醫療集團爲新加坡的私立綜合醫療集團,成立于1976年。萊佛士醫療集團創始人之一,萊佛士醫院董事長、總院長呂俊旸爲醫生出身,是新加坡享有盛譽的醫院管理專家之一。
位于新加坡的萊佛士醫院是新加坡最早通過國際聯合委員會(JCI)認證的醫院之一。據悉,萊佛士醫療集團于1997年4月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業務涵蓋醫院、家庭醫生、牙科診所等服務。
在2019年上海萊佛士醫院的封頂儀式上,呂俊旸透露,早在2010年,集團就在上海開設了醫療中心。而萊佛士集團官網顯示,其醫療服務布局已經落地國內多個城市,目前已有3家醫院,分別爲北京萊佛士醫院(診所翻新後升級)、重慶萊佛士醫院、上海萊佛士醫院;旗下診所分別落地大連、天津、深圳、上海、南京、香港等城市。
政策放開,一批外資醫療機構落戶上海
工商注冊信息顯示,上海萊佛士醫院由萊佛士醫療中心(香港)全資控股。實際上,在上海,像萊佛士醫院這樣的外資醫療機構並不少見。
2021年4月,上海市衛健委官網更新了上海市外資醫療機構名單,公布了31家外資醫院、門診部、診所等,名單所指外資醫療機構包括中外合資合作、外資獨資醫療機構(含港澳台資)。
據了解,自2000年,原衛生部與外經貿部聯合推出《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暫行管理辦法》,規定中方在合資醫院中的持股比例或權益不得低于30%,合作期限不超過20年,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迫于准入門檻,國內很少有外資獨資醫療機構項目落地,大都是以合資的形式。以上海外資醫療機構名單爲例,其中外資(含日資、港資、新加坡資等)比例占到70%左右的有13家。
對此,哥倫比亞(中國)CEO、長期在國內擔任外資醫療機構職業經理人的陳美蘭曾表示,外資公司在中國更傾向于獨資開辦醫院。
政策也在持續開放,2010年10月,原衛生部聯合商務部出台的《台灣服務提供者在大陸設立獨資醫院管理辦法》,允許台灣服務提供者在大陸的上海、江蘇、福建、廣東和海南設立獨資醫院。政策開閘後,內地首家台資獨資醫院——上海禾新醫院于2012年6月26日正式開業。
2013年,上海自貿區建立,外資獨資醫院再次出現了轉機,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布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獨資醫療機構暫行辦法》,對外商獨資醫療機構的設置審批及批業有了具體的管理辦法。
2015年,上海自貿區第一家外商獨資醫療機構(日資)上海永遠幸婦科醫院成立,這是中國大陸第一家外商獨資醫療機構(港澳台除外)。2017年,上海首家三級醫院規模綜合性外資醫院——上海嘉會國際醫院正式開業。
外資辦醫,既有機遇也有挑戰
近年來,無論從政策還是市場機遇來說,上海的外資辦醫都不斷迎來利好。
2018年,上海市政府下發《關于推進健康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一流醫學中心城市的若幹意見》,提出要建設亞洲醫學中心城市,其中提出,鼓勵高水平社會辦醫療機構根據消費升級趨勢,提供個性化高端服務,增強醫療服務競爭力,積極應對國內醫療需求外流現象。
2020年8月,上海市衛健委公布對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第0084號提案的答複中表示,上海市進一步鼓勵引進國外知名品牌的醫療投資集團、醫療機構,舉辦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鼓勵發展管理、服務模式與國際接軌,與國際醫療保險機構合作的社會辦醫療機構。
同時,上海市衛健委發布了上海首批國際醫療旅遊試點及培育機構名單,其中有7家外資醫療機構上榜,包括上海華順醫院、上海嘉會國際醫院、上海德達醫院、上海新瑞醫療中心、上海和睦家新城醫院、上海首爾麗格醫療美容醫院和上海永遠幸婦科醫院。
據了解,鼓勵高端優質醫療的發展,再加上上海本身的外籍人士與高淨值人群占比較大,商保發展較好,形成了外資辦醫的發展機遇。
然而,在一系列政策利好以及外資辦醫本身在管理和技術方面或有優勢的情況下,上海的外資辦醫同樣也面臨諸多挑戰。
上海作爲全國優質醫療資源的高地,本身就有很多公立三甲醫院,醫療資源豐厚,再加上海本土社會辦醫的擠壓,醫療行業勢必呈現競爭激烈的態勢,這種情況下,外資醫療機構要想分得一杯羹並不十分容易。
圓和醫療運營總監周璐靖曾參與多家高端醫療機構籌建,她認爲,因爲國情不同、設置標准不同、流程不同、政策法律不同,諸多因素迫使海外優秀的運營理念、診療流程、服務流程、基建流程等必須進行一輪“痛苦”的本土化。
上海和睦家新城醫院院長張澄宇曾表示,外資進入中國醫療市場需要先有一個學習的過程,從而站穩腳跟。對于外資醫療機構來說,除了投資政策、理念差異上的障礙需要掃清外,在未來,更亟待解決的還是醫保接入、醫生職稱互認、醫療設備購置審批等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問題。
業內人士表示,醫生或者說醫療團隊、患者、品牌的本土化選擇也都是外資辦醫需要思考的問題,如何做到植根于“本土”、面向本土患者,再結合自身優勢,才能迎來不錯的發展。
附:上海市外資醫療機構(點開可查看大圖,來源:上海市衛健委官網)
(本文爲《看醫界》發布,轉載須經授權,並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