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哈布斯堡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大公
舛田利雄的戰爭三部曲一般指《二百三高地》《大日本帝國》和《日本海大海戰:海行兮》。
爲什麽說“一般指”,是因爲影史上就不存在這個三部曲,這個所謂的三部曲國內的盜版碟商們自封的。
這也解釋了爲什麽三部曲在風格和故事上有那麽大的差異,而且在兩部日俄戰爭題材中間還強行插進來一篇太平洋戰爭題材的《大日本帝國》了。
很久很久以前,在遙遠的銀河系。。。。。。
綜合評價一下的話,這三部曲最好看也是質量最好的是《二百三高地》,投資最大的是《大日本帝國》,最不好看的是《日本海大海戰:海行兮》。
三部電影都是反戰片,這一點毋庸置疑。現在有種大家都認可的說法,說日本人在昭和中後期拍攝的一系列打著反戰題材的電影都是“反戰敗片”而不是反戰片。這個說法也不能說不對,在前十幾年的《男人的大和》和《永遠的零》上確實有這種思潮存在。但要說日本就沒有真誠地從人文角度去反思戰爭本身的殘酷(而不是戰敗的殘酷)的人,這麽說也不對,比如上文提過的一些左派導演,日共黨員山本薩夫的《戰爭與人》。
而舛田利雄毫無疑問是站在右邊的,他的《二百三高地》和《日本海大海戰:海行兮》所闡述的都是日本立國以來的重大勝利—–日俄戰爭。這場戰爭日本贏了,而且是大贏,但影片中依舊表現了那種人文層面的反戰思潮,甚至爲此還刻意淡化了國家的概念。
《二百三高地》中就出現了“國家勝利與我何幹,我只想和女兒過簡單日子”的上等兵。
《日本海大海戰》就更離譜了,男一號號手一副便秘的嘴臉,似乎“我就要反戰”寫在臉上,但具體也就是和情人滾床單的時候喊幾句反戰口號,整體還不如喪失生活希望的男二號高利貸寨主來的豐滿。
爲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他們的“反戰表現”刻畫得有些過剩了,而對這種誇張過頭的“反戰戲份”缺乏心理成長描寫去支撐角色形象的塑造。
通俗講,理論基礎沒跟上,重點刻畫流于表面,內心建設不紮實,人物沒立起來。
這點在《二百三高地》就有體現,但是影片劇本紮實過硬,投資巨大,且沒有參照物對比,所以大夥兒也就忍了。
在《日本海大海戰:海行兮》裏登峰造極,全片的人物都陰陽怪氣的,因爲有東寶老版的《日本海大海戰》做對比,大夥就不用收貨 了。
這個問題同樣存在于《大日本帝國》中,而且情況和《日本海大海戰:海行兮》一樣嚴重。
影片和《二百三高地》一樣,擁有史詩級的片長,三小時,很工整地分爲上下兩幕,上部叫《邁向新加坡之路》,下部叫《愛能跨越波濤》。
《邁向新加坡之路》,聽起來像是日本開戰初期連戰連捷,最後劃定絕對國防圈的故事,按理說應該是以珍珠港開始,到攻陷遠東第一要塞新加坡結束的日本前期東南亞戰事的表現。但實際上影片並不是這麽回事,影片從一片絢爛的櫻花開場,把大帥哥三浦友和展示一下以後就迫不及待地描繪了海軍航母編隊訓練備戰的場景,上半部有一小時40多分鍾,新加坡在四十多分鍾就已經淪陷了,偷襲珍珠港的飛機是在第25分鍾起飛的。換句話說,邁向新加坡之路,一共就二十來分鍾劇情。這其實不算什麽,本片最大的爭議在開頭,也就是前25分鍾。這二十五分鍾信息量非常大,因爲要塞進影片三四個主角的亮相出場,人物建設,還要交代影片的政治背景。
問題就出在這個政治背景上,一共就沒有幾分鍾劇情,在有限的時間裏,它要表達的確實丹波哲郎飾演的東條英機中將接任首相的劇情,以及。。。。。。擔任首相後遵聖谕,以“和平”爲目的主導日美開戰前談判的內容。
換你你也傻眼,但你沒看錯,東條英機主導以“和平”爲目的的日美談判。這段戲分在影片的第17分鍾。東條英機是板上釘釘的戰犯,對戰爭爆發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事實上他的前任近衛文麽也是。戰爭是在東條英機任內發動的,日美撕破臉和前期在中國戰場的暴行,廣田弘毅,近衛文麽,以及當時就在東北關東軍的東條英機都應該負責。
這一點不論是現實世界政治氛圍裏還是在電影圈裏都是有共識的,極力避免對美開戰(注意是對美開戰,不是開戰)的是石原莞爾和米內光政。如果你洗白東條英機,那把上面這兩位往哪裏擱呢?有趣的是石原莞爾在《大日本帝國》裏還出現了。
本就捉襟見肘的政策內容裏就安排了這麽一段洗白東條英機的內容,這讓《大日本帝國》幾乎立刻就背上了“大毒草”的帽子,加上上映的太晚,錯過了我國風起雲湧的文革大批判時期,應該是沒能被以批判的名義引進國內。與《啊!海軍》的待遇天壤之別。
影片有四位主角,東條英機算一個,可笑的是,對他的洗白描寫是最紮實,最豐滿的。丹波哲郎的演技也牛逼,幾乎秒殺其余三位主角。
二號男主是山口百惠的老公三浦友和,這個名字可能現在的年輕老鐵已經不熟悉了,當年可是媲美張國榮的超級大帥哥。顔值逆天,可甜可鹹的存在。他飾演一名陸軍基層軍官,開戰後帶領部隊一路拿下新加坡(上面提了,也就半小時劇情)。最後死在海島上,按劇情應該是塞班島,但是怎麽看都像是演繹著瓜達康乃爾島的劇情。所以我就寫海島吧。
三號男主就是《二百三高地》裏的小隊長青井輝彥,演個剃頭匠,一個十分糾結的人物,看不懂他到底反不反戰,他有個漂亮老婆,還有很多段激情戲,似乎塑造了一個期望回家和老婆一同攜手而不想打仗的形象,但本人戰鬥意志還可以,相反他的漂亮老婆倒是希望老公立刻回家,反戰話語像倒豆子似的往外蹦跶。他老婆是著名的昭和美人高橋惠子演的,身材好,臉蛋有種異國風情的立體。結局夫妻倆關于堅強和柔弱的性格居然進行了互換,雖然這段劇情有些色情,但也算全片畢竟正常的劇情了。
四號男主是一個基督徒軍官,他的戲份就有些陰陽怪氣了,或者說有些奇幻。
這是個一開始就非我族類的基督徒,一出場就是穿著學生制服在教堂被特高課警察抓出來找麻煩,看起來他可具備一般日本人都沒有的反戰因素。他還有個漂亮的女朋友,他是整部下半部《愛能跨越波濤》的絕對主角,但就是這麽個怎麽看都像反戰人士的反骨仔,電影裏表現得就像是一個浮標,隨著開戰的大潮稀裏糊塗地參與了戰爭,還參加了山下奉文在東南亞的大屠殺,影片也沒有回避他手裏沾的鮮血。他還在東南亞找到了一個和他女朋友長得一模一樣的當地人,這段八卦劇情狗血得讓人不知道該說啥,我只能說,陰陽怪氣的。
對他的心理建設還行,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他和女友私下裏表白的時候說過一句很雷的話,如果我有一天死在戰場上,我會喊什麽?天皇陛下萬歲我肯定不會喊的。
對,就是這麽尴尬的一句話,沒錯,最後他因爲參與屠殺東南亞人被執行槍決,死前和那幫參與226的逆賊一樣,喊的“天皇陛下萬歲”。
他的心理就是從反戰的普通人到殘暴的軍國主義份子。是全片成長曲線最清晰的,也是著墨最重的人物。
但他的那些八卦劇情太鬼扯了。
總的來說,整部《大日本帝國》基本沒有表現什麽帝國在二戰時期的高光時刻,前面日本占絕對優勢的劇情不過四十來分鍾,上部《邁向新加坡之路》名不副實,花了40分鍾占領了新加坡之後剩下一小時都在日本的不斷潰敗中進行,結局的時候都已經到了塞班島。下部《愛能跨越波濤》更是戰敗到本土投降。總體來說三個小時的劇情三分之二日本都是在潰敗中,這裏面導演花了大量的篇幅描寫日本軍民在潰敗中的慘狀,如著名的塞班島自殺崖,所有的看似反戰的內容都在描繪己方軍民的悲慘中,很難不讓我們這種對手得出這是個反戰敗電影的結論。
當然影片沒有回避日軍屠殺東南亞人的暴行,但揭露的也不算徹底啊。至于對戰犯的清算那更是無從談起了,開頭美化東條英機也就算了,結局東條英機的畏罪自殺拍的居然悲壯十足,令人不齒啊!
最後,《大日本帝國》作爲商業片,好不好看?
還是挺好看的,它擁有不錯的投資,挺大的場面,還算精美的制作,如果不嫌棄那扭曲的價值觀的話,觀賞性還可以。
和《二百三高地》一樣,本片也有相當精美的主題曲。五木 ひろし演唱的《契り》。
五木 ひろし是日本殿堂級歌手,年輕時和鄧麗君阿姨曾經合唱過日版《我只在乎你》哦。
歌曲優美委婉,似哀歌,又似衷腸。詞也填得很美,作爲結局,老鐵們欣賞一下吧。
《契り》
你和誰定下了契約嗎?
永結同心了嗎?
起伏的浪濤湧上海岸,
乘上過去的歌曲,
粉碎強烈的思念,
如同淚水一般。
今日的綠意是否依舊,
少女是否依然婀娜多姿,
人的心是否如同海鷗般純白,
我深愛的人兒啊
美麗地。。。。。。
我深愛的人兒啊
請多珍重。
晨光染遍海天共一色,
活著
充滿夢想
閃耀著光輝的願望
如同生命一般
流水是否依舊清澈?
孩子是否活潑健康?
人是否隨時都像櫻花一般
開朗地笑著呢?
我深愛的人兒啊!
美麗地。。。。。
我深愛的人兒啊!
請多珍重!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