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德華
李顯龍今天起應邀對中國展開3天正式訪問。他訪問前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新加坡中國關系將繼續與時俱進”;同時對中國偉大倡議做出積極評價,“這對中國是好的,對整個國際體系也有正面影響”。來的都是客,中國人民表示歡迎。
在新加坡媒體看來,李顯龍此次中國行不僅意義重大,而且時機格外值得關注,因爲此前他曾表示將于10月出訪美國,前往白宮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會談。然而媒體最先等來的,卻是他將訪問中國的消息。
這是李顯龍最近3年以來第一次正式訪華,而2016年以來,兩國經曆了彼此關系最糟糕的時期。咱不記仇但咱記性好。《南華早報》道出了“心結”,“今年5月,李顯龍沒有出席在北京舉行的峰會,這給雙邊關系蒙上了一層陰影”;“此前,北京方面指責新加坡在南海爭端問題上與美國站在了一起,而新加坡並不是南海的主權聲索國。”
李氏父子喜歡給別人當導師,跟奧巴馬“暢談”後,美國開始實行亞太再平衡戰略。從此,太平洋不太平,中國周邊永無甯日。從李顯龍跑到美國挑撥中美關系,到南海仲裁案選邊美日對抗中國,再到明裏暗裏給偉大戰略添堵添亂,新加坡一直充當美國的傳聲筒和馬前卒。
中國人猶爲氣憤的是,新加坡是華人爲主體的島國,而李顯龍本身就是華裔。一個華人面孔、一個講著英語的美國盟友,一個到處給中國使絆子的人,傷透了中國人民的感情。訪華前李顯龍盛贊中國電子支付,稱“不怕口袋沒錢只怕手機沒電”,感歎新加坡成了“鄉巴佬”。我們不會因爲李顯龍說了幾句好話,就把所有的恩怨一筆勾銷。
馬六甲地區的馬來西亞皇京港深水碼頭建設也啓動了,這一切似乎都觸動了新加坡。新加坡渴望加入中國偉大工程,同時希望中國企業在新加坡“設立地區總部”。無非是害怕這個小國被邊緣化。兩國關系風雨飄搖、缺乏政治互信,無疑給兩國經貿合作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
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是取經新加坡的“學生”。不過,經過改革開放的中國迅速崛起,新加坡反而需要搭上中國發展的“快車”。中新兩國之間的主動與被動地位已然顛覆,中國在外交上采取行動就很容易讓新加坡吃痛,也有了懲罰的意味。
新加坡對“一帶一路”的肯定以及南海上的“客觀”言論意味著新方對華外交的轉向。這說明在過去半年裏,中國對新加坡采取的“攻勢”顯露出效果。李顯龍並不是喜歡中國,而是看中了中國的錢袋子。“不要以三十年前的眼光看待中國”是明智的選擇。
在美國連續犯戰略性錯誤的同時,中國迅速發展。中國的規模決定了中國的崛起就是世界秩序的重新塑造。在300年世界近代史上,中國是第一次“南方國家”獲得全新自主發展機遇,第一次一個興起中的世界大國不是以掠奪者、支配者或“文明優越論者”的思維與態度來面對欠發達國家。
在中美之間,新加坡有它獨特的位置。只要它不挑戰中國的底線,多一個朋友比多一個搗亂者好。如果談得好,可以考慮壓縮在馬來西亞皇京港的投資規模和進度,因爲前天納吉布威脅華裔,他以前曾經多次說過“要用華人的血來試馬來人的劍”。
特朗普把奧巴馬的政治遺産TPP扔進垃圾堆,深深地剌激了李顯龍。他如今撞了南牆還知道回頭。國際交往以國家實力與利益爲根本,當中國足夠強大時,他們就會紛紛抛棄美國。
新加坡只要不給中國找麻煩,不給敵對勢力充當反華的基地和工具,我們可以讓他安心地賺錢,就像我們對澳大利亞一樣。中國目前的主要任務還是聚焦自身的發展壯大,同時多交朋友,爲自身發展提供良好環境,把戰略機遇期盡可能延長。美國和日本才是我們真正的敵人。
對華態度大轉變,李顯龍突然想通了?未必。盡管新加坡試圖在中國面前淡化自己美國盟友的身份,但骨子裏美帝小跟班的角色卻是難以改變的。我們不可因爲變色龍換裝了就放松警惕。“農夫與蛇”的故事,又不是沒發生過。中國總是寬厚待人,卻常常被人背後捅刀子,這樣的曆史不應該一次又一次地重演。與這種牆頭草國家打交道,面子上可以過得去,但要多留一個心眼。
不管怎麽樣合作才能共贏,但是永遠不要忘記新加坡之前不友好的舉動。中國在東盟裏應該多交幾個實心朋友,柬埔寨、泰國和老撾都是不錯的選擇。民間有句俗話:“只打九九,不打十足”。新加坡是明年東盟輪值主席國。中國給足了李顯龍的面子,就看他是否領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