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第二十次全國呼吸年會在湖北武漢舉行,在9月6日的開幕大會上,由鍾南山、王辰院士開場,此後由瞿介明、李爲民、林江濤等重量級人物開始講各學組的新一年的進展。在這些內容中,給我感觸最深的是對于臨床大數據的重視,並已上升到國家層面。
相比美國人和社會對于數據的狂熱,傳統以來,中國人和社會沒有對精確的數字有很高的要求。我們往往只滿足于大概、大約這樣一些模糊的概念。反映在疾病的流行病學方面,就是長期以來我們國家缺乏詳盡的統計學資料。但好在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我們已經有能力也有責任去完成這樣的事情。中華呼吸學會各學組組織全國各家單位,合作開展了一些流行病學調查,也得出了非常好的統計結果,在今年的大會上,分別在瞿介明和李爲民教授介紹了重症社區獲得性肺炎(CAP)的病原學調查以及真實世界胸腔積液的統計學結果。
接下來,我重點介紹由瞿介明談的重症社區獲得性肺炎(CAP)的病原學,多年以來由于檢測技術的限制,我們一直以來對于病毒性肺炎缺乏認識,而根據美國的調查,病毒性肺炎的發病率已經接近或者超過細菌性肺炎了。其他國家和地區也呈現出類似的情況。
上圖顯示美國成人住院CAP患者中病原體的排位分別是鼻病毒、流
感病毒和肺炎鏈球菌,病毒性肺炎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上圖示在檢測出的病原體當中,病毒超過了細菌的檢出量,而且單純病毒感染的比例也遠高于病毒-細菌混合感染,這也提示我們對于很多病毒性肺炎患者濫用廣譜抗菌素既無必要,也存在很大風險。
上圖西班牙單個醫院統計1996-2016年20年間的需要機械通氣的CAP數據,似乎又是肺炎鏈球菌排第一位,但考慮到病毒檢出率受以前檢測技術的限制可能低估了病毒性肺炎。
上圖 新加坡的數據同樣是病毒檢出率要高于細菌的檢出率。
而反觀我們中國,在廣大臨床醫生心目中,長期以來肺炎就等同于細菌性肺炎,治療中也是一味使用抗菌藥物。而自從2003年SARS爆發以來,我們才開始重視病毒性肺炎;又經曆了H1N1和H7N9等多次流感病毒的沖擊,現在臨床醫生們對于流感肺炎的認識程度加深,警惕性也增高不少。但是病毒性肺炎可不僅僅只是流感病毒肺炎,還有腺病毒肺炎、巨細胞病毒肺炎、偏肺病毒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等等。特別是這兩年,我們明顯感覺到腺病毒肺炎在增多,而一開始由于醫院沒有相應檢驗手段,只能靠二代測序幫了大忙。
上圖 曹彬教授的數據也證明在病毒性肺炎中非流感病毒肺炎的比重高于流感病毒,而要知道我們目前應用最多的奧司他韋對于其他很多非流感病毒並沒有效果。
總之,我們現在對于肺炎特別是重症肺炎的流行病學情況還非常缺乏了解,因此亟需相關的流行病學研究。好在由上海瑞金醫院瞿介明教授牽頭的全國多家醫院參與的《重症肺炎病原學流行病學調查的研究》從2018年6月開始啓動,采用目前一切可以采用的病原學檢測手段包括了二代測序進行研究,初步得出了一些結論,並在今年的年會上首秀。
首先,我的臨床研究要有好的設計,即你的研究想解決什麽問題,瞿教授團隊是想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參加研究的醫院都是國內在這一領域非常優秀的醫院:
入選和排除標准也很嚴格:
微生物學檢測方法更是全面而無遺漏:
基于這樣嚴格的研究方案,我們有理由對這個結果報以信心。到今年8月止,共納入了240多例患者,研究結果如下:
我國重症CAP病原學中細菌感染最常見的分別是肺炎鏈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軍團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鮑曼不動杆菌、銅綠假單胞菌;
而病毒感染排第一位的仍然是甲型流感病毒,其次是腺病毒、EB病毒,巨細胞病毒,乙流病毒,這和國外情況相關很多。所以我們也不能盲目照搬國外的數據來指導我們治療。
其他病原體還有支原體、衣原體、真菌、結核分支杆菌、肺孢子菌等,有趣的是鈎端螺旋體出現在重症肺炎之中,這是以前教科書裏沒有提到過的。
流行病學調查其實應該是我們臨床醫生需要非常關注的內容,因爲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技術檢測手段的進步,我們的疾病譜是在不斷發生變化的。正所謂“知已知彼,百戰不殆”,只有認識到你的敵人是誰,你才能更好地進行治療。這裏既需要有全國性的研究,也要有各地區各單位的流調,臨床醫生也要重視臨床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只有這樣,我們既能從宏觀去分析問題,又對具體地局部地總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