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日報
編者按
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強富美高”建設再出發的起步之年。省、市委全會發出打贏“收官戰”、奪取“雙勝利”的動員令,建邺區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確立了高質量建設新時代“錦繡建邺”的奮鬥目標。《南京觀察》記者深入街道社區、走進園區板塊,對話雙創人才、實錄群衆心聲,今起推出“全面小康看建邺”系列報道,深度觀察“現代化國際性城市中心”怎樣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打造高顔值生態、創造高品質生活上奮力走在前、做示範。
浩蕩長江,奔流入海。入蘇第一站的首個宜居島,是南京江心洲。
從阡陌縱橫的農田水鄉,到中新合作新典範;從捕魚種菜的江中孤島到崛起“人工智能 水科學”綠色産業集群;從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到“四新”居民……站在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曆史節點回望,江心洲之變翻天覆地、滄海桑田。
巨變背後是不變。江島巨變之中,不變的是一張藍圖繪到底的規劃,是對生態基底近乎嚴苛的堅守,是不斷滿足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以新思想爲引領,以新理念爲導航,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堅持高質量發展,在美麗江蘇、錦繡建邺的‘坐標系’下,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一盤棋’中,堅定走出一條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江島蝶變之路。”江心洲街道黨工委書記翟曉黎說。
江心洲變江“新”洲,坐看“江豚蹴浪花”
仲夏以來,天氣持續晴好,江心洲夾江側,不時可見長江江豚現身江面,三五成群,歡逐嬉水。江豚被稱作“微笑的精靈”,是長江生態的“檢驗員”。坐看“江豚蹴浪花”,盡顯長江水質之優,江島生態之美。
“江心洲是長江沿線各大城市中少有的位于主城範圍的江中洲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是依江而生的江心洲,必須扛起的使命擔當。”江心洲街道辦事處主任翁侃說。
踐行國家戰略,江心洲“鐵腕護江”——島上江堤內外3平方公裏的自然灘塗和濕地,禁止一切開發;不讓一滴汙水流入長江,全島20多條河流多數水質達Ⅲ類水標准;保護江豚,島上建立長江水資源與江豚保護研學基地,成立江豚保護志願服務隊;開展長江“十年禁漁”行動,沿江志願者24小時不間斷巡查。街道環保科相關負責人介紹,“最明顯的變化是,以往島上很多小飯館主打江鮮,如今都換了菜譜,紛紛轉型。”
島外大江暢流,島內綠蔭環繞。借鑒新加坡花園城市經驗,規劃之初,江島就確立了生態濕地“零損失”的“硬杠杠”,將生態優先作爲全島開發建設的“關鍵詞”。發展過程中,遵循“能不動就不動,實在不行就少動”的原則,體現江島生態特色的原始景觀,數十年如一日受到最大限度保護。
在青奧森林公園附近,島上原有的3萬平方米池杉林受到悉心呵護;在洲頭,江心洲葡萄園特色生態景觀全部保留;在島內,原生態的鄉村河道被疏浚拓寬、連片成網……空中俯瞰,25公裏濱江風光帶環島蜿蜒,猶如“綠色項鏈”,沿島行走,紅白相間的燈塔依岸延伸,“南京小墾丁”刷爆朋友圈。
更爲難能可貴的是,十余年開發建設,優質的生態環境依然是最鮮明的底色,江島的城市面貌卻發生了翻天巨變。江島人說,“以前出島要坐輪渡,現在夾江大橋、長江隧道、地鐵10號線四通八達!”“我們的安置房是精裝修的,周邊生活配套也一應俱全。”“金陵中學新校區今年開工了!”“江心洲變成了江‘新’洲!”……
今年6月底,舉“市”矚目的南京長江五橋順利合龍。開通後,江心洲又多一條承南啓北的快速通道,一舉打開島南發展新空間。
農業島變科技島,打造“開放橋頭堡”
十幾年前,中新生態科技島項目開發伊始,江心洲人面臨一個重大抉擇——發展什麽樣的産業?
與一般性國際項目相比,江島的産業選擇必須考量更深、視野更遠。一方面,全島15平方公裏土地,超一半面積爲生態濕地,按照居住和産業用地1:1的規劃,可出讓用地僅相當于半個多玄武湖。另一方面,生態科技島是“新加坡—江蘇合作理事會”框架下的旗艦項目、蘇州工業園區後我省最大的對外合作項目,江島的産業選擇和創新發展,事關南京乃至江蘇的對外合作。
“發展空間有限,意味著江島只能走集約、高效發展之路;合作層級更高,決定了江島必須以開放的思維、國際的視野,集聚高端資源,發展前沿産業。”生態科技島經開區相關負責人分析,螺蛳殼裏做道場,緊扣“科技”“生態”主題,結合自身資源禀賦,江島最終鎖定“人工智能 水科學”綠色産業體系。
曆經十余年發展,江島從農業島蝶變科技島,産業迎來爆發期。科大訊飛等人工智能領軍企業紛紛落戶,國際水協會全球運營中心等國際知名水企紛至沓來。尤其今年以來,雖受疫情影響,江島高質量發展卻風頭不減——5月,工信部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研究中心AI研發總部基地開工建設;6月,全國首個數字化雲啓産業基地正式開園;本月底,2020中國人工智能大會將在島上舉辦。江中小島已然崛起“人工智能 水科學”産業高地。
島上每一個好消息傳來,街道工作人員都頗爲振奮。因爲每一項成績的背後,都有他們辛勞的影子。今年疫情期間,街道一對一指導企業做好複工前的人員返崗、防疫物資儲備等工作;打通企業發展痛點堵點,街道依托社區網格常態化開展走訪;7月,整合經開區企業服務中心和街道便民服務中心的“一站式”政務服務平台正式開通,企業“足不出戶”就能辦理108項便民事項;靠前服務,街道全力爲經開區土地挂牌、項目落地掃清障礙,保駕護航。
推進“園街融合”,發展“與島共舞”。江心洲的幹部表示,今年是南京的“企業服務年”,街道每個人都是服務全島經濟發展的“編外人員”,提升服務企業能力就是優化全島營商環境。
“加快實現更高水平的開放創新,共襄中新合作新典範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生態科技島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說,站上中新建交30周年的發展風口,貫徹落實南京“四新”行動,園區將與國家戰略機遇同頻共振,與南京産業發展同向而行,打造中新開放合作的橋頭堡,共舉一座世界級人工智能島。
原住民變新市民,共享“江中幸福島”
江島建設日新月異,發展陣痛接連來襲。特別是原住民洗腳上樓後,開放環境與封閉居住、傳統習俗與現代文明的矛盾,帶來一系列社會治理問題。
“安置房小區轉一圈,看到最多的就是牌桌;小區是人車分流設計,不少居民硬要把車子開進去;樓棟雜物成堆,第一次清理拖走將近500噸……”2014年島上一期安置房交付時的“亂象”,洲島家園社區多名社工至今記憶猶新。
“江島的發展,離不開江心洲居民,也取決于江心洲居民。”翟曉黎說,必須提高原住民的綜合素養,讓拆遷後口袋鼓起來、身體閑下來的原住民擁有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讓他們的思想觀念、行爲方式、生活方式適應家園的巨變,融入生態科技島的高質量發展中。
興文化,育新人。早在2017年,江心洲街道就牽手南京藝術學院,開設“美好生活文化育民‘八個一’”全民藝術課堂。圍繞學一套禮儀、看一場電影、寫一手好字、唱一曲好歌、拍一組美照、讀一本好書、跳一支舞蹈、做一生文明交通人“八個一”育民項目,南藝專家教授對全島居民開展文化藝術輪訓。去年,街道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爲契機,實施以“參與新實踐、學習新本領、開展新創造、樂享新生活”爲主要內容的“四新居民”培育工程,選樹典型,弘揚新風,不斷滿足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激發洲島居民文化創造力,街道鼓勵居民寫家園、說家園、唱家園。“過去洲島行路犯愁,大坑小窪硬同骨頭。昔日天塹橋通南北,江底隧道地鐵公交……”江心洲中學退休老師錢揚波多次創作詩歌反映江島之變;近年來,歌舞《一江水·洲島情》、群口相聲《愛在江心洲》等一批反映江島生活的文藝作品在群衆當中口耳相傳。
江島居民變了!越來越多的人從酒桌、牌桌,走向廣場、舞台。洲島家園社工說,社區組建了多支文體隊伍,不僅在島內表演,還去區裏參加比賽,不少居民最熱衷的就是上台展示自我。
江島居民的素質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適逢南京新一輪文明城市創建,記者近日再訪芳華苑等安置房小區,發現小區環境幹淨整潔,電瓶車停放整齊有序,小區還專門設置了寵物方便箱。去年洲島家園社區安置房小區物業費收繳率高達99%。
黨員幹部的精氣神兒也不一樣了。今年防汛抗洪期間,全街黨員幹部、志願者超300人參與巡堤,白天“娘子軍”上,晚上男同志上,甚至吃住都在大堤上,江島的黨員幹部卻沒有一個叫苦喊累。超曆史特大洪水過境,江心洲“穩穩的”。
“十余年開發建設,江心洲實現了從城郊農村到新型城鎮再到新加坡式花園城市的驚人跨越,江島人也完成了從農民到市民再到現代化國際性城市中心居民的躍升。”省文化館館長戴珩說。
今天的江心洲一切都是新的。江堤是新的,道路是新的,景觀是新的,産業是新的,人是新的,生活也是新的。大江爲證,江心洲,已然蝶變江“新”洲。(鹿 琳
周月江 楊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