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程璨
2019年12月,複興號京張高鐵智能動車組。中車長客供圖
1978年,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坐上日本的“光”號新幹線列車,感慨速度之快。這一畫面傳回國內,國人才知道還有“像子彈頭一樣的高速列車”。當時,日本是世界唯一擁有高鐵的國家,而中國鐵路上行駛的還是冒煙的蒸汽火車。
如今,當“複興號”動車組以時速350公裏風馳電掣般穿過橋梁和隧道,國人早已視如平常。40多年間,中國已成爲世界高鐵商業運營時速最快的國家。從引進技術消化吸收、自主創新,再到形成高鐵制造的“中國標准”,中國高鐵用10多年走完了其他國家幾十年才能走完的路。
而位于長春市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産業園的中車長客股份公司(以下簡稱長客)高速車制造中心就承載著“高鐵”這一國之重器的研發與制造。
始建于1954年的長客,前身爲鐵道部長春客車廠,是國家“一五”計劃重點建設項目之一。如今,長客已成長爲全國最大的高速動車組和地鐵産品研發制造企業,建設有全球規模最大、設施最先進、配套最完備的軌道客車制造基地。
在這裏,誕生了無數個國內第一:第一列地鐵車、第一列磁懸浮車、第一列鋁合金車、第一列單軌車、首列“和諧號”時速250公裏CRH5型國産化動車組、首例時速300公裏高寒動車組、首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時速350公裏“複興號”中國標准動車組、首列京張高鐵智能動車組……
2017年,長客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國標准動車組CR400BF被命名爲“複興號”。當年9月21日,“複興號”動車組以350公裏的時速在京滬高鐵上馳騁。這一曆史時刻記錄了我國成爲世界高鐵商業運營時速最快的國家,也標志著我國具備了制定高鐵行業標准和規則的能力。
2019年12月30日,首列“複興號”京張高鐵智能動車組從北京北站出發駛向太子城站,世界首條時速350公裏的智能高鐵——京張高鐵正式開通運營。
中國高鐵的發展速度,也是新時代高鐵青年揮灑汗水、奮力奔跑的青春速度。他們用千百次的試驗、精雕細琢的工藝、零隱患的出廠調試,爲中國高鐵保駕護航,爲中國夢提速。
——————————
工匠精神代代傳承
在長客的高鐵制造車間裏,一批批青年工匠和技師成長爲制造國之重器的中堅力量。
在高速動車組九大關鍵技術中,轉向架是最核心技術之一。作爲走行部分的轉向架,直接決定了高速列車的運行速度、平穩和安全。每節車廂下有兩個轉向架,每個轉向架的焊接完成需要500多名焊工流水協作。
在轉向架焊接車間裏,焊工們不止于追求質量合格,而是讓每個焊接完成的轉向架成爲一件藝術品。“這需要每一名焊工都嚴守操作標准,恪守工匠精神。”長客焊工高級技師李萬君說。
工匠精神的培養非一日之功。如今,“高鐵焊接大師”“大國工匠”“工人院士”等諸多榮譽加身的李萬君,依然喜歡別人叫他“師傅”。超人的焊接技藝是在連蹲數個小時不起身、被焊花烤得汗流浃背的平凡崗位上練就的。
李萬君的父親李世忠曾是長客的第一批勞模。剛入廠當焊工時,李萬君想讓父親托關系幫他調換車間,父親卻給他找來更多練習焊接技術的模具,也留下一句話:“幹一行愛一行,只要堅持就會有成績”。
如今,這句話也被李萬君用來鼓勵青年焊工。在長客的生産車間裏有很多大師工作室,師帶徒,徒學藝,高鐵制造技術和工匠精神得以代代傳承。
34歲的王善更是李萬君的親傳徒弟,也是“李萬君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的核心成員。
剛入行時,看著站在台前講課的李萬君,他覺得“樸實但遙不可及”。19歲退伍轉業的王善更從鋁合金、不鏽鋼、碳鋼到異種金屬等多種材料的焊接,逐步進階,直到熟練掌握電弧焊、鎢極氩弧焊、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等多種焊接方法。
最初練習焊接時,王善更覺得“還行”,但“還行”就是“差得很遠”,一檢測就不合格。這讓愛較勁的王善更覺得很沒面子。從此以後,早出晚歸,比別人多練幾根焊條,多拿一小時焊槍,成了他的工作習慣。
在攻克焊接難題時,王善更會在鋼板上練習焊書法。這是李萬君傳授他的小妙招。在李萬君的工作室裏,擺著一些焊在紅色圓形鋼板上的書法,紋路均勻,銀色的筆畫如魚鱗般閃亮。“焊書法最練耐心和技藝,手稍有晃動,字就有瑕疵。”王善更說。
最近這兩年,王善更和師傅一同參與試制世界首個新型材料轉向架,填補了軌道客車焊接領域應用的空白。
“教技術,也教做人。”王善更說師傅告訴他,焊品如人品,要對焊過的每一條焊縫負責,對高鐵事業負責。
在這裏,師傅們的技藝都會傾囊相授,不必擔心“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現在,王善更也當了多年師傅,帶著班組同事提升焊接技能,很多徒弟也成長爲業務骨幹。
“高鐵事業不是靠一個人的高超技能,需要的是過硬的團隊。高鐵焊接技術日新月異,師傅和徒弟都需要不斷學習。”李萬君說。
“小改小革”彙聚創新藍海
來自一線的工人搞發明,接地氣又實用。在工作一線進行“小改小革”,進行方法和工具創新,是一線高鐵青年技工們的工作樂趣和事業追求。
憑借在焊接崗位的鑽研,24歲時,長客高速動車組制造中心鋁車體車間焊工臧鐵軍獲評“全國技術能手”,也因此成爲長客建廠以來最年輕的工人高級技師和一級操作師。
如今已手拿焊槍10多年的臧鐵軍,參與生産了動車組全系車型,焊接過4500多個動車組車體,爲動車組打造著鋼筋鐵骨。憑借“左右手交叉焊”的絕技,臧鐵軍完成了近25萬米的無缺陷焊接,長度相當于繞地球赤道6圈。
面對“複興號”京張高鐵智能動車組的車頭焊接量大、位置複雜、勞動強度大等難點,臧鐵軍又總結出“車頭焊接提效減負法”,不僅降低了工作難度,還能保證焊接質量。
在調試車間,有一個由7名一線技術骨幹自發成立的質子軟件工作室。取名“質子”,寓意爲高鐵事業的微小一分子。
列車調試是高鐵出廠前的最後一道工序。爲了改變以往的人工粗放式調試,工作之余工作室成員自學編程,愣是擠時間開發出了《列車智能調試診斷系統》《城鐵列車回送監控系統》等5套調試使用的智能化系統。
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列車智能調試診斷系統”終端設備,完全替代了原有的進口設備,在“複興號”動車組調試階段廣泛應用,每年爲企業節約進口設備采購及維修費用超過千萬元。不僅如此,這套智能診斷系統還被國外企業購買,每年還能爲企業再創收2000多萬元。
“小改小革”是長客的優良傳統,在高鐵青年中已蔚然成風。長客團委書記李桐說,鼓勵每位高鐵技工立足崗位創新創造,不僅讓他們有更多的獲得感,更爲中國高鐵事業領跑世界注入了源源動力。
中國高鐵領跑世界
1909年,中國首條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鐵路——京張鐵路落成。110年後,在這條鐵路線上,世界首條智能高鐵——京張高鐵正式運行。從鐵路自主設計修建零的突破到高鐵制造世界領先,從時速35公裏到350公裏,京張線穿越連接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見證了中國從追趕到領跑世界先進水平的飛躍。
“複興號”京張高鐵智能動車組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指定用車。作爲車輛設計方案中標單位,長客大膽任用青年研發和設計人才,組建了“複興號”京張高鐵智能動車組設計團隊,其中35歲以下青年設計師有136人,成爲設計團隊的主力軍。
項目電氣設計主管張國芹親曆了項目准備投標時,設計團隊3個月的封閉辦公。每天大家擠在一間並不寬敞的會議室裏,分解任務,進行頭腦風暴。單是車頭就做了42套方案,共羅列出全車各類系統1800多份技術規範、繪制了5000多張設計結構圖紙……這支年輕的設計團隊實現了京張高鐵智能動車組在智能行車、智能服務、智能運維、新材料應用、新技術開發等方面的多個“國內首次”。
京張高鐵線路橋梁多、隧道長。“山巒溝壑難避、千分之三十坡道難登”的設計難題首當其沖。
八達嶺長城核心區位于地下102米,這讓京張高鐵八達嶺長城站成爲世界上最深的高鐵站,壓差11000帕。當列車以時速350公裏通過時,是對列車舒適性的巨大挑戰。設計團隊通過采集不同季節、不同速度、不同載重下的壓強數據,精密計算、反複試驗,最終實現了15分鍾內車內外壓差平衡的目標。
京張智能高鐵動車組正式開通運營後,張國芹和其他技術骨幹又參與到列車運維保障中,“日事日畢、閉環管控”。
這幾年,張國芹明顯感到自己工作任務的技術含金量越來越高。她剛到長客國家軌道客車工程研究中心時,工作內容還很簡單,“當時公司從國外引進技術,我和同事負責翻譯圖紙”。
現在,張國芹所在的高鐵設計團隊正在爲研發時速更快、更智能的高速動車組緊鑼密鼓地忙碌著。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到長客考察。他說,高鐵動車體現了中國裝備制造業水平,在“走出去”“一帶一路”建設方面也是“搶手貨”,是一張亮麗的名片。希望高鐵建設再接再厲、創新驅動,繼續領跑、勇攀高峰,帶動整個裝備制造業形成比學趕幫超的局面。
作爲國內軌道客車行業中出口最早、出口數量最多的企業,長客造的高鐵和地鐵不僅穿行在祖國大好河山間,還出口到美國、澳大利亞、巴西、泰國、沙特、新加坡、新西蘭、阿根廷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車數量超過9000輛,中國智慧和中國標准正在影響世界。
如今,長客猶如一艘旗艦,載著奮力奔跑的高鐵青年,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培蓮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