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胡天姣,家俊輝
編 輯丨周炎炎
圖 源丨圖蟲
對全球流動性最新地收緊在本周已結束,各國央行冒著引發經濟衰退的風險繼續遏制不斷攀升的物價。美聯儲周三率先再加息75個基點,延續自1981年以來最激進的收緊行動;瑞士央行在隨後一天內得到較爲激進的加息75個基點啓示,英國央行選擇上調基准利率50個基點至2.25,爲連續第七次。
印尼、菲律賓、南非與挪威央行也紛紛效仿,超預期的上調利率幅度,助推了全球轉向收緊貨幣政策的力度。
貨幣政策制定者不惜一切代價壓低通脹的承諾,引發了越來越多的擔憂,即其激進的舉措將致使全球衰退。
在不確定時期通常走強的美元延續近期漲勢,9月24日,美元指數突破113,持續創下2002年以來的新高。
美元走強具有連帶效應。對新興經濟體而言,它加重了以美元計價的債務負擔,並促使資本外流。IMF數據顯示,約有20個新興市場的債務交易處于不良水平。世界銀行稱,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面臨著增長疲弱、利率非常高、外部環境極具挑戰性的完美風暴。
但更爲直接、短期與現實的影響來自亞洲新興市場,該地區資産面臨三重負面因素: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美元持續走強、投資組合資金回流至美元資産。
各個經濟體的收緊與保留
各國央行正努力應對公共信心危機,競相提高利率壓制依舊高企的通脹。
美聯儲的舉措最受關注,大部分央行也越來越多地遵循與前者同等或更多的加息策略。當地時間9月21日,美聯儲上調聯邦基金利率75個基點至3.0%-3.25%,並大幅上調未來幾年的基金利率預期路徑,2023年的最終利率預期被調至4.6%。
瑞士央行于9月22日宣布加息75個基點,將政策利率從-0.25%上調至0.5%,結束持續8年的負利率政策,爲歐洲最後一次設定負利率的試驗畫上句號;瑞典央行在本周早些時候加息100個基點,爲近30年來最大幅度的收緊,該央行同時預計未來六個月將進一步加息,明年利率或會升至2.5%。
面對40年來最嚴重的通脹,英國央行避開了市場預期的更大幅度的加息選項。9月22日,該央行宣布加息50個基點,爲去年12月以來第7次加息。基准利率上調至2.25%,升至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位。
英國央行對通脹與經濟的權衡格外明顯。在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的9名成員中,5人投票贊成將利率上調50個基點至2.25%,3人投票贊成將利率上調25個基點,另外1人則主張將利率上調25個基點。
同期,挪威央行加息50個基點,南非央行與卡塔爾央行均選擇加息75個基點。
亞洲新興市場對美聯儲收緊的感受尤爲強烈,該地區的金融市場持續受到強勁美元的影響。美聯儲加息的隨後一天內,菲律賓央行、越南央行、印度尼西亞央行分別加息50、100與50個基點。
即使是尚未對利率進行調整的亞洲新興經濟體,也采取了其他措施緩解不斷通脹與美元壓力。
舉例來說,堅持收益率曲線控制不變的日本央行在9月22日表明將繼續其超寬松的貨幣政策,長期以來,該央行一直辯稱,日本經濟的根本需求仍然疲弱,其貨幣政策並非針對彙率。
但在日元彙率跌至24年新低之下,日本財務省同日宣布對彙市進行幹預,即買進日元、賣出美元對彙,以阻止日元進一步貶值,此爲日本政府自1998年6月以來首次幹預彙市。
上述央行的步調表明美聯儲依舊主導著本周的金融市場。保德信固收(PGIM Fixed Income)G10經濟體首席經濟學家Ellen Gaske與全球債券首席投資策略師Robert Tipp表示,考慮到鷹派的結果,市場反應可以預見:短期利率上升,股價下跌,信貸息差擴大。然而,美聯儲可能正在接近加息周期的尾聲,長端利率也可能接近本輪周期的峰值。
二者稱,美聯儲在會議上發出了明確信息,即利率將長期走高。但在最新的CPI報告沒有緩解通脹的情況下,美聯儲還將其整體緊縮政策向前推進了一些,預計在今年剩余的兩次會議上將進一步加息125個基點。“這是一個比預期更鷹派的舉措,將使利率在2022年底達到4.4%。”其補充,風險偏好的前景只能被描述爲要麽半空,要麽半滿,這取決于通脹如何發展。
Ellen Gaske與Robert Tipp認爲,美聯儲以75基點的速度收緊貨幣政策的滯後效應正在形成,或會導致收縮過度。鑒于美聯儲更加強硬的立場,經濟衰退風險可能已經上升,而若未來幾個月內通脹沒有顯示出更多明確的放緩迹象,美聯儲可能會進一步收緊,從而進一步增加衰退風險。
高盛現已將標准普爾500指數的年終預期下調至3600點;花旗團隊則表示,美聯儲幾乎已經承諾美國將陷入衰退。
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稱,美聯儲還可以在今年余下的兩次會議中進行共125個基點的加息。隨著美聯儲進一步加息,對政策利率反應最敏感的短期美國國債收益率會上升,反映經濟前景的長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可能會因衰退預期下降。
在景順亞太區(日本除外)全球市場策略師趙耀庭看來,美債收益率不太可能處于較低的交易區間水平,十年期美債將接近5%的水平。趙耀庭稱,值得一提的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前,十年期美債連續15年保持在5.1%,而當時CPI平均水平約爲2.7%。
超配亞洲區股票與優質政府債券
對經濟衰退的擔憂與強硬的美聯儲持續推動美元對其他同伴走強,今年迄今,美元指數已漲逾14%。
鄂志寰表示,美元將在近期保持強勢,但可能于近期見頂。若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行,或成爲美國通脹率回落的一個轉折點,美聯儲由此在未來某個時點減慢加息速度,美元進一步上漲的空間有限。
但趙耀庭認爲美元未來還會有升值的空間。“目前點陣圖顯示的情況非常支撐美元。” 其說,當前趨勢已發生了一些變化,但總體看,即便是在通脹較高的情況下,美國經濟表現相對不錯,預計下一季度也較好,美元仍有上升空間。
美元走強加劇市場對一些發展中經濟體經濟放緩的擔憂,後者可能難以償還以美元計價的債務,從而威脅到國際收支危機。
但金融資産是更直接與更短期的影響,強勢美元下,全球資金持續流向美元,長時間的大規模資金外流致使多數亞洲新興國家的貨幣貶值。
今年至今,日圓兌美元彙率已下跌20%,前者實際有效彙率已達197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韓元兌美元彙率周四自2009年以來首次跌破1400韓元的心理關口,今年以來已累計下跌逾15%,成爲同期表現最差的亞洲新興貨幣;離岸人民幣現已跌至202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泰铢下跌0.6%,至16年低點。
亞洲貨幣在更廣泛的走軟,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新興市場貨幣指數(MSCI emerging- markets currency index)今年迄今已跌約7.5%,預計將創下自2008年以來的最大跌幅。
“美國加息進程對亞洲市場的影響漸行漸近。”鄂志寰說,美國加息帶動除日本外的主要經濟體均進入貨幣政策收緊時期,引發國際資本的劇烈調整。
2022年9月,除中國以外的亞洲新興國家股市累計流出約640億美元,高于2021年全年的資金流出規模。截至9月16日,外資已連續一個月從中國除外的亞洲新興股市流出,資金外流總額同期高達4.23億美元。
鄂志寰指出,雖然亞洲新興國家的外彙儲備和應對美聯儲緊縮的政策比之前有所進步,但主要亞洲新興經濟體在2022年第二季度的資本外流總額仍然超過2007 年以來發生的數次重大危機。
其稱,中國外的亞洲新興股票和債券可能承壓。“中國的金融市場相比其他亞洲新興經濟體更具韌性和彈性。”鄂志寰解釋,中美貨幣政策差異既體現在方向之上,更呈現出程度上的不斷深化。目前看對國內資本市場有一定影響,但中國股市和債市的外資流動更多取決于外國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基本面和金融市場風險的判斷。
在景順的模型資産配置中,該機構超配包括歐美的政府債券政府債券、新興市場的股票,尤其是中國股票;相對低配大宗商品與高收益債券。
趙耀庭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亞太地區的政府債券仍值得投資,因該地區經濟對外部沖擊的緩沖能力較強,財政實力也較爲良好。
與此同時,景順超配亞太/亞洲區股票,後者估值非常具有吸引力。“考慮到東南亞的季節性因素,未來旅遊行業或將興旺。”趙耀庭解釋,預計泰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是最大的受益者,其經濟和股市的表現也會提升。
亞洲經濟體貨幣中,景順較看好北亞地區。長期看,中國大陸、韓國、日本貨幣均具有升值的潛力。“目前半導體行業已基本觸底,隨著供應鏈恢複,這些經濟體的貨幣也將受益。”
中國A股市場目前估值吸引力明顯,但需長期觀測回彈能否持續。從行業出發,景順較爲看好政府支持行業,尤其是可再生能源、風能、太陽能、電動汽車,及高科技制造業。
趙耀庭稱,歐洲央行、英國銀行、加拿大央行等主要央行均跟隨美聯儲的政策在加息,短期對全球股票帶來較大壓力,下行的持續時間主要取決于美聯儲的加息步伐。
“美股的波動性或會持續,且近期有一定程度的下行壓力。”趙耀庭說,市場還在揣摩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走向,未來貨幣政策或許有望繼續較爲激進地收緊。他解釋,這意味著十年期的美債收益率或會達5%,由此對股票的貼現率造成較大的影響.
經濟放緩的環境下,景順認爲防禦型行業和防禦型股票的轉換將會繼續。此外,美國經濟放緩持續的時間很有可能相對較短,2023年下半年會出現強勁反彈,屆時,科技股應會表現良好。
PIMCO認爲投資者應開始更主動把握公開市場的機會,甚至可考慮將部分資産從私募策略中轉移,到滯後以及明顯滯後的領域,但投資者也應爲中長期的機會做好准備,廣泛利用企業信貸錯配的機會。該機構同時看好資産負債表穩健,且商業模式韌性強的優質中國信貸。
E N D
本期編輯 劉雪瑩 實習生 羅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