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3月23日上午7時40分,埃及蘇伊士運河發生了罕見的重大交通事故,一艘長達400米的超大集裝箱貨輪長賜號突然擱淺,而且船身偏向橫擺,一下子堵死了整條運河的南北雙向交通。
這艘巨輪可以一次裝載兩萬個標注集裝箱,在海上是龐然大物,駛入水面只有280米到北端345米寬的運河,更顯得巨大無比。當初運河的開鑿者,不可能設想到,世界會出現體型和運載量如此之大的貨輪,並給這條運河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潛在隱患。
蘇伊士運河是接通亞非歐三大洲的咽喉要道,全球每天約30%的集裝箱運輸量是通過這條百多公裏(由南端入口到北端塞得港燈塔的內陸段全長163公裏,若從南段的等候區域到北端的航道浮標則共長約190公裏)長的運河運送,約占全球所有貨物貿易總量的12%。全球約8%的液化天然氣和每天約60萬噸 100萬桶原油也經這條運河運輸。
新加坡交通部長王乙康形容,蘇伊士運河被堵,如同大樹倒下阻斷了中央快速公路的交通,其他與中央快速公路連接的快速公路也將受影響。不過,要移開一棵倒下的大樹,顯然要比移開這艘排水量22萬噸的巨輪容易得多。運河癱瘓對世界經濟所産生的影響更是難以比擬。
更不巧的是,事故發生在航運業剛剛從冠病疫情慘重打擊中複蘇,世界也正面臨集裝箱嚴重短缺之際。英國媒體《勞埃德船舶日報》估算,運河每“癱瘓”一天,就等于損失了96億美元,向西交通價值約51億美元,向東則約45億美元。
目前最值得關注的是巨輪什麽時候才能脫困。有專家估計,恐怕要等到下周日或下周一潮漲才有機會把它移開。運河斷航幾天下來,已經有超過兩百艘貨輪被迫停泊在運河南北兩端入口處,動彈不得。巨輪脫淺無期所産生的不確定性,短期內也可能造成世界海運的一些紊亂,據報道,有些船只已在探討是否必須繞道而行。
運河交通重大事故發生,突出了近年來超大型貨輪出現所帶來的潛在危險,這一點似乎並未受到足夠的重視。人們都把目光聚焦在自由航行的課題上,但這次事故說明,一些重要航道,如蘇伊士運河和馬六甲海峽的航行安全,也必須得到同樣的關注。
對我國而言,這次事故也不期然地凸顯世界供應鏈所存在的另一個脆弱點。全球化使世界各國的相互依存關系空前密切,當供應鏈突然中斷時,也會觸發前所未有的連鎖反應。
運河事故是繼冠病疫情之後接踵而至的警訊,我們的航空和海運樞紐地位固然和世界供應鏈息息相關,我們的日常所需極大程度上也仰賴世界供應鏈。如何確保供應鏈的韌性對我們而言,是生死存亡的大課題。
事實說明,像突然席卷全球的冠病,以及出人意料發生的運河交通癱瘓,都不是我們有能力掌控的。事情發生了,我們唯有盡快設法應變,盡可能減輕傷害。但如何在可控的範圍內加強供應鏈的韌性,則是我們必須深入探討的課題。
疫情和運河事故一再給我們的警示,一是必須盡力開拓多元的供應鏈,其次是必須竭盡所能積谷防饑,尤其是做好能源、糧食、醫療物資等方面的充足儲備,三是加緊開發適當的自給能力。
相關人士指出:這次運河受堵,意味著運往本區域的貨品或將暫時受阻。一旦供應中斷,就有必要動用一些庫存。所幸這次事故只導致巨輪擱淺,部分船頭插入河岸,船體並未傾斜,也沒有受到破壞,相信最終能夠化險爲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