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Nature》發布了一篇題爲“Will China lead the world in AI by 2030?”的報道,該報道稱,中國的人工智能研究質量越來越高,在學術、人才資源和人工智能治理等方面都在追趕美國。
今年來,國內人工智能産業迅速發展,人工智能也已上升至國家戰略,《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指出,到2030年,使我國成爲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公開資料顯示,截止2018年11月份,全國有15個省市發布人工智能規劃,並制定了具體産業發展目標,
美國方面,今年2月11日,特朗普正式簽署行政命令啓動美國AAI國家戰略,旨在從國家戰略層面促進AI技術和産業的發展。
事實上,不僅中國和美國,英法加日新等全球主要國家紛紛將人工智能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俄羅斯雖然沒有明確政策文件將人工智能提升至國家戰略,但在普京的深入推動下,其學術、産業、軍工等領域都已將AI作爲重點發展方向。
隨著各個國家將人工智能上升至國家發展戰略層面,全球範圍內一場關于AI的戰略高地的爭奪拉開帷幕。可以預見的是,在這一領域,國家與國家之間關于人才、技術、産業應用等多維度人工智能競爭將愈發激烈。
人工智能全球競爭的“新加坡”之解
2017年5月,《新加坡人工智能戰略》(AI Singapore)正式發布,在這項曆時五年,投資1億五千萬美元的國家計劃中,新加坡希望通過達成三個目標來增強AI技術實力:向 AI 研究的下一個浪潮投資;解決主要的社會和經濟挑戰;擴大 AI 技術在工業界的采納和使用。
日前,據人民郵電報報道,面對國家層面的人工智能競爭,新加坡推出全國人工智能策略,將在交通物流、智能市鎮與鄰裏、醫療保健、教育以及保安與安全五大領域大力推進人工智能科技的應用,從而促進經濟轉型。
據悉,在RIE2020計劃下,新加坡政府已經投入5億新元對人工智能進行深入研究和技術創新等AI技術、産業活動。新加坡方面表示,到2030年,新加坡將成爲研發和推出具有影響力的“可擴展”人工智能科技解決方案的領導者。
在産業應用方面,新加坡預計在2022年將AI系統應用于全國醫療機構,到2025年實現AI掃描“三高”患者的視網膜,計算其患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另外,在教育領域,通過AI適應型教學,新加坡將通過在中小學英文科目使用自動批改系統,通過對教師勞動力的部分解放實現學生個人化教育。
在智能城市領域,新加坡政府計劃與2022年之前推出AI聊天機器人,指引居民向正確部門舉報社區問題。人才培養方面,新加坡經濟發展局、新家坡南洋理工大學與阿裏巴巴在2018年正式啓動人工智能博士生培養計劃,以高額津貼激勵AI人才。
作爲自然資源稀缺的小國,新加坡的發展曆史也證明了在以科技創新爲核心的戰略下,通過創新驅動小國面對全球競爭挑戰的應對策略。在AI全球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小國更適合以創新驅動的“集約型AI”的技術創造和落地。技術創造的主體是人才,因而新加坡更需要將資源向AI人才培養以及海外人才引進方面傾斜。
馬克斯・H・博伊索特在《知識資産:在信息經濟中贏得競爭優勢》一書中指出,在信息經濟時代,對知識資産的有效管理是組織贏得競爭優勢的關鍵。
在互聯網江湖團隊看來,人是知識資産創造、管理和應用的關鍵要素,因而以人才爲核心,通過對知識資産的生産、發掘以及再創造是在以國家爲主體的AI競爭中贏得優勢的核心所在。
2018年9月,《福布斯》網站曾刊文講述以色列蓬勃發展的人工智能行業,以及其對全球人工智能競爭的意義。該文章稱“新的人工智能競爭者以色列正在迅速崛起;它在運用其在尖端數據分析的專業知識、軟件和硬件工程方面的人才以及經過檢驗的創業技能。”
對新加坡來說,以色列的AI發展思路據由一定的借鑒意義,即依托已有産業的人才、技術資源優勢,在自然資源、産業規模、市場規模有限的情況下,以技術創新作爲突破,構建AI全球競爭的“不對稱”優勢。
人才技術爲核心的AI“非對稱”優勢
Nexar是一家來自以色列的公司,該公司致力于分析駕駛員智能手機的交通和事故數據,在具有以色列軍方工作經曆的Eran Shir幫助下,繪制了全球數百萬英裏的道路,以能夠通過電話上的攝像頭跟蹤其周圍的交通,並記錄旅程視頻警告駕駛員風險,通過數據共享實現更詳細的數字地圖。
事實上,通過對以色列軍方以及其他領域的人才引進,Nexar建立起以人才爲核心的技術優勢,使得其與中美的等大國的AI企業競爭中具備“非對稱優勢”,以色列創新局的Aviv Zeevi Balasiano對此表示,以色列之所以能夠與中國和美國競爭,在于這種先進的人才的使用。
公開數據顯示,以色列近3,935名開發人員,工程師和數據科學家,從事AI研究,開發和集成(包括軟件和硬件),而以色列人工智能人才的64%受雇于創業公司,而31%的人受雇于58家跨國公司,這些公司在以色列設有專門的人工智能中心/實驗室。其余的則由以色列公司和大學雇用。
目前,以色列有超過950家活躍的初創公司正在使用或開發人工智能技術,其中445家初創公司已經籌集了一筆或多筆資金。在過去的五年中,每年平均建立140家創業公司。
在AI農業領域,來自以色列的prospera Technologies在2016年就拿到了700萬美元的A輪融資,其産品于2017年被評爲農業100佳AI産品,該企業通過卷積神經網絡、深度學習及大數據能力,來監測農作物的生長並提供最優的管理農作物方案。
因而,AI全球競爭的“非對稱”優勢,實際上就是以人才爲核心,構建起技術競爭優勢,並在自身優勢産業的基礎上,率先實現技術的落地與應用。
以色列的成功就在于以人才爲核心,構建起以人才和創新爲核心的AI全球競爭優勢的同時,以全球化的跨國企業作爲技術的落腳,實現人才、産業生態和技術優勢的構建。
新加坡也同樣可以借鑒以色列的AI發展思路:以人才培養和引進爲觸點,通過技術創新構建“非對稱”優勢,實現對AI技術版圖補缺,一方面完善AI現實應用的垂直場景,另一方面達成垂直領域內AI技術的不可替代性,從而在全球AI競爭中占據一隅立足之地並與全球AI産業融合發展。
AI普拉米修斯之火
數學家烏拉姆與計算機之父馮諾伊曼在1958年有一段對話,“不斷加速的科技進步以及其對人類生活模式帶來的改變,似乎把人類帶到了一個可以稱爲奇點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之後,我們目前所熟知的人類社會、藝術和生活模式將不複存在。”
而被譽爲“21世紀最偉大的未來學家與思想家”的雷庫茲韋爾認同樣爲“技術力量正以指數級規模快速發展”,並預測在2030年計算機將在智能上超過人腦,2045年“奇點”將會出現。
AI技術作爲當下計算機科學發展的巅峰,正在將人們引入技術變革的“奇點”之中,如同普拉米修斯之火一般,在爲人類帶來生産力革命的同時,也對人類傳統的秩序帶來重塑的可能。
在互聯網江湖團隊看來:AI技術的未來可能性取決于以下幾個重要特征:
一、廣泛的適應性
從工業革命的曆史來看,無論是蒸汽機、內燃機還是信息時代的計算機技術都有著廣泛的適應性,而在當下的信息經濟時代,AI技術的應用實質,也同樣是在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科技與信息、交通、醫療、教育、工業等産業深度融合後,對生産力的提升。因而,交通、醫療等數據資源越豐富的産業,越容易實現AI技術的落地。
二、對生産效率的結構性提升
AI的核心價值在于,通過對人力的解放而達成生産效率的結構性提升:一方面被解放的人力可以從事更高價值、AI無法勝任的工作,另一方面基于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在一定條件下AI能夠實現對特定領域的結果預測。
以AI在醫療行業的應用爲例,通過數據建模和大數據分析,AI可以根據病例數據分析和檢索實現對患者病情的模擬,並基于時間線的發展給出對應的治療計劃方案。理論上,如果有足夠多的數據和算力支撐,在科學的數據建模基礎上,AI也可能實現對現實中未來的預測。
三、由技術帶來的秩序的重塑
生産主體的更叠也將引起生産秩序的調整,在區塊鏈技術與AI技術深入融合後,由Code Is Law帶來的生産、管理規則的改變將對現有的行業秩序帶來重塑的可能性。
綜上所述,國家層面的AI競爭,歸根結底是一場由生産力變革引發的生産力秩序競爭,因而在AI全球化的競爭中,資源豐富的國家在資金、資源等投入方面有著天然優勢,這樣的優勢也同樣體現在當下全球AI競爭格局上。
對于地區經濟體而言,這場由技術引導的生産力變革中,如何通過有限的資源投入,獲得具有不可替代性的AI核心能力,才是在全球AI競爭升級的背景下,把握時代發展先機的關鍵。
結語:
科學技術是現代經濟發展的第一驅動力,在國際經濟環境壓力逐漸增大的當下,人工智能正被視爲“經濟轉型的關鍵動力”,因而AI的競爭不僅是技術和産業的競爭,從本質上也是一場各個國家之間技術轉化效率的爭奪,而對于新加坡而言,如何在有限度的資源投入中,以人才爲核心,建立起“非對稱”AI技術優勢,則是其能否把握住AI時代機遇的關鍵。(ps:互聯網江湖原創稿件,訂閱號ID:VIPIT1,商務轉載合作聯系:13124791216,轉載保留版權信息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