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
你幾歲?在做些什麽?
彼時小編蹲在電視機前
追一部新加坡電視劇《步步爲贏》
那可是當時的“大女主劇”
範文芳飾演的女主COCO
由銀行櫃員
一步步拼到金融期貨交易所的”紅牌交易員”
但在工作生活的種種壓力下
她,失聰了
20多年前的國人可能無法理解
衣著光鮮、吃穿不愁的“金領麗人”爲啥會突然失聰
如今,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耳鼻喉科的耳科專家
卻接診越來越多突然“聽不見”的年輕人
還有人,耳朵裏
嗡嗡嗡……根本停不下來!
只想下跪求放過
如何“救救”耳朵?
專家有話說!
醫生,我爲什麽突然聽不見了?
我叫默默,今年28歲,與男朋友共同生活在杭州。我倆都是“IT狗”——我做産品經理,他是“程序猿”,兩人在同一家大廠裏,白天卻很少有見面的時間。回到家時,往往是深夜。
不知道爲什麽,春節過後,我的耳朵就有點不太好使,battle一天下來,夜裏看會兒電視、聽會兒音樂,男友會抱怨“別把聲音調得那麽大,太吵了!”
杭州的春夏如四季一般,溫差巨大,白天坐在工位,我很難集中注意力,因爲空調發出的嗡嗡聲太吵了。然而,當氣溫適中,空調沒開時,我卻仍感覺到空調的嗡嗡聲一直萦繞在耳邊。我並不知道,這種情況其實是自己“耳鳴”了!
有個周五的晚上,我戴著耳機在被窩裏打算追一會兒劇,插上耳機,只有右耳機在發出聲音。我把兩只耳機對調,依然只有右耳能夠聽到,事情有些不對了。我以爲是自己太累了,命令自己趕緊睡覺,想著第二天會好一點。
這個想法當然太天真了,周六一早,我再次戴上耳機看電腦,想“試試”耳朵恢複了沒有。我把聲音調整到最大,左耳卻只能聽到嗡嗡響的聲音,完全聽不清具體說了什麽。這麽大的聲音都聽不到,我嚇壞了,周六緊急到浙大一院耳鼻喉科就診。
醫院裏,耳鼻喉科副主任柴亮主任醫師進行了細致的體格檢查——我被關在一個安靜的小房間裏,戴上耳機,做聽力測試——聽到聲音就按鈕,結果我被診斷爲左耳“突發性耳聾”,我真的驚呆了,覺得自己一輩子都好不了了。專家寬慰我要抓緊治療,緊接著,我被用了一種叫不上名字的激素、“擴血管”和營養神經的藥物和後續幾次的高壓氧治療。
一邊治療、另一邊我還在拼命工作,耳鳴還在持續,左耳很吵、甚至吵到我晚上沒法睡覺,即使男友說了“治好治不好都沒關系,我娶你”,但是我還是感到害怕和無助,回想起來,在勞累與壓力之下,我一直覺得身體比剛畢業時差了很多:動不動就皮膚過敏;從來沒有過的、感冒一個月都好不了;即使周末瘋狂補覺,還總睡不醒、處于渾渾噩噩的精神狀態。以前不怕冷的我,冬天穿上保暖內衣睡覺還瑟瑟發抖,很少用“小太陽”、暖空調的我現在幾乎離不開這取暖三件套,我終于承認了自己不是鐵打的,聽從了醫生的勸告,請病假徹底休息一段時間。
就這樣,複查、輸液,再複查、再輸液,手上可以紮血管的位置越來越少。大概十多天後,終于盼來了明顯好轉,後來再去複查,我的左耳聽力接近右耳聽力的水平,後來,在非常安靜的情況下,我還是能隱隱感受到自己的輕微耳鳴。這是左耳失聰後遺留下的後遺症,我自己也不知道何時這種嗡嗡作響才能完全消失。
我很慶幸,在突然間聽不見時,相對及時的就醫,專家說:如果超過半個月還沒有及時治療,我真有可能永遠失去左耳的聽力。
治療突發性耳聾,越早越好
柴亮主任醫師介紹,在他的專家門診中,有越來越多中青年人中招“突發性耳聾”,“他們大多從事IT行業或是單位裏的“筆杆子”,長期工作壓力大、喜歡熬夜,其中還有不少人有長期佩戴耳機聽音樂、打電話的習慣。
“28歲的IT女生默默之所以會突發性耳聾,主要是疲勞過度使得耳蝸供血産生障礙,耳蝸神經毛細胞得不到營養,損傷造成聽力功能障礙。”專家解釋,人體的內耳僅有一根特別細的終末動脈供血,如果這根血管堵了,耳蝸就會缺血,內耳供血不足時,聽覺毛細胞會因爲得不到合適的營養供給而受損或死亡,不再能夠將外耳、中耳收集和傳導進來的聲音轉化爲電脈沖傳至大腦進行識別和解釋,就會造成聽力的損失。
如果你還是覺得不太明白,其實通俗地說,可以把突發性耳聾想象成耳梗,因爲它發生和腦梗塞的機制類似,所以也有“耳中風”的通俗叫法,尤值得強調的是,我們每個人每只耳朵從出生就有大約15000個毛細胞,毛細胞的死亡是不可逆的,死一個就少一個,直至全部死亡,就徹底聽不見了。
突發性耳聾除了耳聾、耳鳴、耳悶外,30%的病人還可能出現眩暈或頭暈,眩暈的影響往往表現得比聽力下降更大。所以這類患者一定要注意,眩暈的時候,是否伴有耳部症狀。
“並不是所有的突發性耳聾都能治好!”柴亮主任醫師說,臨床上,患者聽力損失越嚴重,越不容易好;而開始治療的時間越早,越容易好,出現相關症狀後應抓住72小時黃金治療期。如果治療及時,80%的患者聽力可恢複八成以上。
當代年輕人聽力的“大殺器”
2021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首份《世界聽力報告》正式提醒,年輕人或有“未老先聾”的威脅。預估到2050年,全球將有近四份之一的人患有聽力損失。
除了勞累,耳毒性藥物、遺傳、上呼吸道感染、血管硬化等造成的“突發性耳聾”,生活中還有一件可能會損傷我們聽力的“大殺器”——耳機。
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戴著耳機的年輕人,他們也許並不知道,“殺手”就隱藏在自己耳邊。一般來說,當聲音持續高于85分貝,就會聽覺疲勞。當耳朵長時間被耳機“禁锢”,近距離、長期、過量刺激會使聽覺毛細胞受損,導致耳朵疼痛、耳鳴、重聽甚至聽力下降。
耳機音量超過85分貝,時長超過30分鍾,可能引起暫時性的聽力下降。
耳機音量超過89分貝,每天使用超過1小時,持續5年可能永久喪失聽力。
因此,專家建議
一、在日常使用耳機時,不要在嘈雜環境中使用,這樣會不自覺的加大音量造成聽力損傷;
二、使用耳機時,優先選擇包耳式耳機,其次是壓耳式耳機,最後是入耳式耳機;
三、耳機運行時長不超過60分鍾,小于60分貝,最好30分鍾就讓耳朵“歇一歇”;
四、每天使用耳機的總時長不超過4個小時,未成年人非必要盡量少使用耳機。
柴亮主任醫師強調,有些聽力損傷是漸進式的,後果會在一二十年後顯現。如果你長時間使用耳機、持續一段時間耳鳴或是現在已經出現“總是需要別人重複說過的話、漏掉部分談話內容、被別人說聲音變高,頻繁出現耳鳴耳痛,習慣性加大音量”等情況,建議到正規醫院的耳鼻喉科就診,“重視用耳健康,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才能把聽力損傷程度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