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潔淨的瑞士
個人觀點,喜歡潔淨的、有序的、一切都像人工修剪和處理過的自然風光的人,首選去瑞士。因爲瑞士這個國家,你目及的任何田野山川都是風景,那裏沒有風景區和非風景區的區別。
坐進酒吧裏,自己如果想唱首歌,或跳曲舞,當地人都會以非常真誠和鼓勵的眼光欣賞著你。我在一個酒吧裏沙啞著嗓子唱兩句時得到的掌聲,超過好多年前在國內主持節目時獲得的擁趸多。
在盧塞恩那個著名的垂死石獅子中箭的牆壁前有衛兵站崗,象征性的。石像的上方刻有拉丁文,中文意爲“獻給忠誠和勇敢的瑞士”。在這裏,才知道梵蒂岡只雇傭瑞士人做衛兵,因爲他們最忠誠,是我們認爲的那種“軸”的忠誠。其實我們需要修煉這種忠誠。
坐在盧塞恩湖邊,真的願意坐一整天,什麽也不做,只看著湖面、遠山即可。
在一個教堂裏有唱詩班正常詠唱,我輕輕走進去,傾聽,連看我一眼的人都沒有,雖然我有一張陌生的異國臉。歌聲很美妙,不是那種假裝認爲“美妙”的美妙,仿佛真的能進入你心靈的一種聲音。
在晚上入住的酒店小鎮路邊,依然有施工作業,一打聽,果然只是一個小小的鋪電纜線工程,已經作業半年了。OMG。
在鐵力士峰頂,許多介紹展牌上有中文,再一次感覺到了接收訊息的方便快捷。
看看你身邊佩戴機械表的國人,80%以上應該是瑞士表吧。這是瑞士最令人稱道的制造業。時代發展,除了尖端工業計時器需要發展以外,個人佩戴計時器中的機械表類,終將只會成爲一種裝飾性(包括收藏性)大于實用性的配飾。在大街小巷,華人聚集的店裏,一定有瑞士表出售。
這次回國後友人問我感想,我說,終于知道近一百年歐洲人都在幹嘛,他們一直在修剪草坪!
七、嚴謹的德國
國人對德國多多少少有一點親近感,因爲這十幾年德國有個默克爾,還有就是這個國家國民的嚴謹。當然最令人稱道的就是其機械制造工業,在金字塔的頂端。
我用親身感受,來給你展示一下德國人是如何“嚴謹”的。
在法蘭克福,我們幾位國人站在路邊店的人行道上閑談著,是在等另外的人在這裏碰頭。人行道有點窄,只能兩三人並排,路沿石旁的機動車道上停滿了車。許多當地的路人通過這個路段時,看到幾個亞裔人簇擁在人行道上,把路堵死了,就繞機動車道過去了。
過了一會,從路邊店走出來一位約20歲出頭大約1米9個頭的小夥子,把我們每個人的肩膀扶住,一個一個挪到路邊豎著站成一排,以便于其他路人從人行道通行。過程中他一句話都沒有說,或許他猜測我們聽不懂德語,面部沒有表情,然後走進店裏。
2分鍾後,我們其中的2、3個人高談闊論的忘乎所以,又紮堆在一起了。這時,那個小夥子又出來了,重複了上次動作。
如此反複了4次,那個小夥子始終進進出出,沒有任何變化。我實在沒忍住,最終代替了那個德國小夥子的“標准動作”,看似“嚴謹”地去重複他的操作,直到離開。
在遊人紮堆的天鵝堡,從停車場到城堡需要徒步2公裏左右的坡道。氣喘籲籲爬到了城堡院子裏,人山人海,和國內的景區有的一比了。
我拉著夫人的手,決定另辟路徑。繞城堡一周,果然看到一條小道再次向山上盤旋。
等我倆再次氣喘籲籲地攀爬了約2公裏抵達一個吊橋上時,才發現平時宣傳冊、明信片上拍攝天鵝堡的相機位置是在這裏。就是下面這張現場圖片。
橋上人也不少,但明顯比城堡少多了。從這裏眺望遠山和曠野,城堡、碧湖、綠野、村莊交相呼映。我興奮地嘀咕出了聲音:“太美了,太美了”。
忽然,身旁一名20多歲的白人小夥微笑著大聲對著我用純正的中文說:“中國更美,比這裏美多了”。
我有點驚詫,在這個荒山野嶺裏,竟然也能遇到中文流利的遊客,由衷地豎起大拇指:你的中文太棒了!你是在中國留過學嗎?
“不,我自學的”。
“厲害厲害,很棒”。
我知道他是聽到我自言自語的中文後,秀一下而已。
但還是感悟了一下:語言,可能是消除文化差異的最基礎條件。
八、彈丸新加坡
爬上一座160多米的所謂山峰,新加坡全國自然最高點,處在市中心,山峰名字也忘了,極目遠眺,全國盡收眼底,隔壁的馬來西亞也一樣清晰。向馬六甲海峽的裕廊島望去,亞洲最大的化工園區猶如鋼鐵森林,蔚爲壯觀。現正在建設的國內舟山一個島上的浙江石化,規模也不小,和裕廊島相比雖有差距,但已經夠震撼的了。你看這海峽裏穿梭的巨艦,那一艘不留下買路錢。
來之前印象最深刻的是說新加坡幹淨。沒有挑毛病的意思,但我住的小巷子裏衛生確實不怎麽樣,菜市場門口一樣是爛水果、爛菜葉成堆。所有的房間和香港一樣,狹小得令人窒息。用腳指頭在床頭可以開關電視不是誇張。
新加坡確實是一個奇迹。彈丸之地,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很多時候卻有著大國的角力展現。政治上運籌帷幄,當然也有仰人鼻息。騰挪跌宕有術,很有中國功夫的感覺。
直觀感覺,這裏的華人對國人不冷不熱,別想象著老鄉見老鄉的可能。很多時候,你還可能碰上有點輕視你的華人,也別太窩心,都屬于正常。魔都人還認爲其地界之外都是荒蠻之地呢。
除夕之夜,找了個小飯館,點了啤酒和烤肉,還不錯,竟然吃出了新疆烤肉的滋味。人民幣隨便用,逛一整天都有在國內大街上的感覺。
樟宜機場號稱世界前列的最佳服務機場,我就花了些時間多轉了轉。各類按摩椅和臨時睡床(類似躺椅的那種) 都是免費的。休息區的各類設置很人性化,值得借鑒。
九、神奇的梵蒂岡
這個不到半平方公裏國土的國家(我本來想定義其爲“小國”,但覺得不恰當,梵蒂岡是個實實在在的“大國”,其影響力甚至是“超級大國”),是提升我認知的一個關鍵去處。只有到了某些地方,你可能才更加通透很多千年世界進程中無數恩恩怨怨的根源。宗教很複雜,與政治又是連襟,永遠分不開的一對。
在瑞士那一個章節裏說了,梵蒂岡的衛兵(憲兵)都來自瑞士,是有淵源的。但進入聖彼得廣場和聖彼得教堂,我有意關注著,卻連士兵的影子都沒見著。
教堂裏的輝煌,我找不到合適的詞去描述。當時站在那個穹頂下把脖子都仰疼了,盯著穹頂的手繪細節大約2分鍾,就已經暈了。心裏只有一個感想:建築學的高科技都在這體現著,錢都供到這裏了。
站上每間忏悔室的台階,裏面並沒有牧師,但當時我在想,國內真有水平的心理咨詢師還是太少。
宗教,是中西方各類差異的重要根源之一。個人感覺,如果不深入地了解宗教,看新聞中的世界紛爭,基本上就是看個熱鬧,讀各類譯著(尤其是文學類),基本上就是看個情節。不誇張吧。
坐在聖彼得廣場延伸出去的一個連廊上休息時,夫人給我拍了一張照,她說,你看,你現在左腿在梵蒂岡,右腿在意大利。確實。我于是捋了捋頭發,正襟危坐。嚴肅點,這裏是地球上最尚武人群的聖殿。
十、一言難盡的日本
對日本的印象,能聊的東西太多,卻不知道從何說起。相當一批國人對日本的心態一言難盡,說不對胃口容易遭人罵。
網上流傳著一張動圖,大致內容是從路邊大廈裏走出幾個日本人,到了斑馬線邊上,最前面的一個人用手分別指了指主幹道的左右兩個方向(是給後面的人提醒:經我確認,左右方向均沒有來車,現在可以跟著我過馬路了),然後排隊走過斑馬線。
沒有誇張。我在銀座的1丁目到8丁目來回往返了好幾趟,目睹過這個情節。
每個城市邊邊角角的街道、巷道,都有很嶄新和清晰的道路行駛標志線。一句話,地面上只要有分隔步行、非機動車、機動車行駛和停留的區域,均有標志線,都和新劃的一樣。
規則,先定下來,才便于人去遵守。看看國內的街道(尤其是縣鄉村道、城市巷道、小區道路),差距還很大。慢慢來吧。
日本幹淨到什麽程度?我見過的所有道路上行駛的車輛(包括大塊頭的大巴、廂式貨車)始終都是锃亮幹淨的,包括下雨後幾分鍾。我一直在納悶,難道日本人每天都在擦洗車輛?雨一停先擦車?
食品價格賊貴。小鎮路邊店裏隨便一碗面,110元人民幣,號稱貧民價格!一碗壓根填不飽肚子。
日常消費品價格與國內的差異,一直是我在境外關注的領域之一。日本和歐洲的350ml瓶裝可樂,售價基本上都是國內超市的5-10倍。大多數國家的奶制品、雞肉比國內便宜大約30%-50%,其他肉類基本都比國內貴,蔬菜更貴,貴N倍價格不等。總之,發達國家的飲食價格普遍比國內貴不少。衣食住行,只有“衣”比國內便宜。又納悶了,我們不早已經是紡織大國了嗎?賣場裏的衣服鞋帽爲什麽比別人貴了呢?
在富士山遊客能夠抵達的最高點,再往上盤旋就是泥濘的、黑色的火山灰路面,兩側已經沒有植被樹木。我一路小跑,向著更遠處的盤山路前進,忽然沖進了一團迷霧中,什麽都看不清了,出了一身冷汗,鎮定著原地站了一會,依稀可以看到來時的路,趕緊回頭。待回到人群嘈雜的聚集區時,自己才明白,喜歡安靜的我,還是需要同類氣息的。